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 专题频道 > 解放思想 推动延边高质量发展 > 正文

优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努力提升延吉绿色发展优势

2018-11-27  标签: 来源:延吉新闻网
优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努力提升延吉绿色发展优势
延吉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许崇利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特别是对延边的殷切厚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不但关系到我市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延吉市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如何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州委的要求,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走出一条独具延吉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须思考的课题。

  一、生态文明是延吉发展的原动力

  (一)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延吉由于地处高纬度地带的山林盆地,故呈大陆性气候特点。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漫长寒冷,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摄氏5.5度,全年无霜期160天,年平均降水量479.0毫米,平均日照2447.2小时,结冰日164天。延吉市林业用地面积65499公顷,有林地面积56150公顷,森林覆盖率69.13% ;境内河流皆为图们江支流,主要有布尔哈通河、海兰江、朝阳河和延吉河;延吉森林覆盖率达到种植和养殖资源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蔬菜、家畜、家禽、参茸及熊胆等,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生态之城。

  (二)民俗特点突出,文化底蕴浓厚。延吉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朝鲜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8%,汉族人口占40.0 %,其他还有满、回、蒙古等少数民族。文化遗迹主要有渤海国时期的建筑城子山山城,爱丹城,大小墩台,古长城,石器时代安图人遗址等。延吉市是一座具有朝鲜族民族特色的边疆开放城市,素有“歌舞之乡”美称,人人皆可起舞,处处可听佳音;延吉是美食、购物者的天堂,美味的狗肉火锅、“金达莱冷面”、炭火自助烧烤、打糕咸菜等风味让人胃口大开,日韩商品、民族饰物让人流连忘返;延吉市还是中国朝鲜族聚居的城市,优美淳厚、色彩斑斓、且源远流长的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和民俗饮食,更是构成一道别样的风景,享誉中外,被评为中国朝鲜族食品基地和中国朝鲜族用品基地。

  (三)强化环境保护,生态经济突出。近年来,延吉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内容、任务融合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以创建“美丽延吉”为载体,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力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全市上下已形成“绿水青山也是政绩,不以GDP论英雄”的共识。坚持生态优先,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全市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制定实施绿色招商政策,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坚决控制污染项目入境;加快推动延吉髙新区生态产业发展,快速推动新兴工业区建设国家级低碳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发挥“两区”在生态产业发展的引擎作用,推动民族食品产业园、IT产业园、人参产业园等生态特色园区发展全力打造生态延吉经济。

  (四)推进三大工程,生态城市显现。积极推进“蓝天工程”。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加快消灭小烟囱,完成棚户区改造。推进“暖房子”工程热源扩建项目,投资22.8亿元新建、扩建热源16座,新增供热能力1319.2M;对非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分散燃煤锅炉和洗浴、餐饮等服务行业164台锅炉进行改造,极大的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推进“碧水工程”。加强“两河治理”,投资了3.1亿元建设布尔哈通河5座拦河坝、延吉河21座生态坝、两岸湿地及绿化建设;建设了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5万吨的水回用工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水排放标准达到100%。推进“青山工程”。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建设重点公益林15911公顷、退耕还林873.92公顷;加强对1482公顷标准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完善提高林网断带,推进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构建良好的农田生态屏障;通过郊区公路岛绿化,将城市绿地系统与郊区绿地连接起来,形成“点线面”“三维空间”立体交互,网状联接,多元化组合的绿地系统和生态环境,增绿化面积80公顷,新增游园广场23个。

  二、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但也存在着一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仍有少数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简单的治理“脏乱差”,或是植树种草栽花;有的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林业、环保、水利等部门的事,与己无关;有的认为抓经济发展、抓财政收入是头等大事,没有时间和精力抓生态文明建设,没有理解其真实内涵,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二是建设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加。近年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但从总体来看,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城乡之间资金投入不平衡,生态环境建设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有待于提速。主要表现在林木、林地、地产、矿产、特长、旅游、金融交易、生态区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等九大板块整合发展能力不强;延吉海兰湖民俗旅游度假区、黄草沟生态旅游区、帽耳山国家森林公园、布尔哈通河北岸建设,有待继续加强。

  三、优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今后一段时期,要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动员全市各部门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努力打造“宜居旅游开放”的生态延吉,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延吉人民的生活品质。

  (一)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要研究好、运用好国家相关政策,加快建立延吉绿色生产和消费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好节能环保医药产业,改善生产企业清洁生产方式,积极推进清洁产业发展。倡导绿色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重点在生物制药、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做文章。同时,还要结合延吉水资源短缺的实际,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二)大力恢复原有的绿水青山。随着我市城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驱动,城市绿地面积不断萎缩,如果缺乏正确指引,就会陷入恶性发展模式。目前我市通过改造公园广场、植树补绿、亮点打造等措施,充分挖掘、创造、保护了现有的生态资源,不断恢复绿水青山,腾出了一定的绿色发展新空间。这些措施还不够,重点还是要增加财政投入,要鼓励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具体措施和办法,统筹环境污染治理、农村环境保护、企业环境治理、土地复垦、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各类预算资金,只要资金使用得当,延吉的生态保护修复就会跃上新台阶。

  (三)着力解决好人居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河道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治理标准。强化企业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美丽延吉形象。

  (四)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帽儿山、延龙图新区等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积极开展好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地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国家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五)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六)加大生态文明城市宣传力度。积极宣传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建立生态环境宣传工作机制,制订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宣传教育方案,搞好舆论宣传和教育。加强正确生态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大众宣传媒介,引导社会公众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使生态文化有长足发展,逐渐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更多民声延吉民声热线

  • 咨询求助
  • 建言献策
  • 投诉举报
  • 赞赏表扬

公益广告·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