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松淑:让民族团结的精神薪火相传
2024-08-13 标签: 来源:延吉新闻网
如果你来过延吉市公园街道园辉社区,就一定会认识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松淑,因为无论在社区办事大厅、环境整治现场、空巢老人家中,还是在新创办的“红石榴”食堂,都有她的身影。
她的身份极其复杂,不仅仅是社区建设的“带头人”,还是社区群众的“贴心人”、再就业人员的“中介人”、外出居民的“娘家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空巢老人的“赡养人”、文化活动的“主持人”。她倾尽全力把社区各民族群众拧成一股绳,为边疆地区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林松淑出生在一个“红色”家庭,家族三代人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母亲张顺福是延吉市公园街道第一批居委会主任,兢兢业业干了35年,深受各族居民爱戴。耳濡目染之下,让林松淑对居委会的工作有了不少了解。2001年9月,延吉市迎来了社区改革,合并后的园辉社区是个多民族交错杂居、深度互嵌的社区,但报名园辉社区干部岗位的都是年轻人,既没有社区工作经验,又不了解社区情况。为了不影响社区换届工作,街道党委领导和原居委会书记找到了林松淑,希望她能撑起园辉社区这个家。
起初,林松淑还有一丝犹豫,因为当时的她正在经营着一家幼儿园,收入稳定可观,一时难做决定。但最终,林松淑还是放弃了自己热衷的事业,关掉了亲手创办的幼儿园,成为园辉社区各族居民的“大家长”,接过了母亲手中的“接力棒”。“母亲的劝导和老居委会书记的多次走访触动了我,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我决定试一试。”没想到她这一试就是20多年。林松淑说,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园辉社区的居民生活得更幸福。
“我是一名党员,熟悉这里的一切,对居民有着深厚感情,居民信任我,选我当书记,我就有责任做好服务……”这是林松淑写在“民情日记”里的一句话。
就在刚上任不久,一位年迈的少数民族阿姨找到社区,称自家的下水道堵了,林松淑当即承诺会找人帮忙修理。但她忙了一上午,却把这件事给忘了。到了下午,这位居民又焦急地来到社区,“林书记,我在家等了一上午也没等到你啊!”听到这句话,林松淑感到十分惭愧,立即联系维修人员到其家中疏通了下水道。也正是从此刻开始,她暗下决心,绝不允许再有此类事件发生。为了及时兑现向居民发出的每一句承诺,从那天起,林松淑开始记录“民情日记”。
刚开始,林松淑只是简单地把每天看到、听到、做到的事以及明天计划都记下,或者把社区活动的照片贴在日记上,并附上一段工作感受。随着社区治理理念的升级和项目运营经验的累积,林松淑的“民情日记”内容愈加丰富和规范,按照项目化思维和规范形式对各族群众需求以及社区服务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策划。
20多年的时间里,她累计撰写日记40余万字,字字凝结着她与社区各族居民的感情,也凝结着她全心全意奉献社区的心血。这些日记不仅见证了一名老社区书记为各族群众解决问题,真诚服务的真实历程,也从一名一线工作者的独特视角记录了社区工作从管理到治理的发展过程。
园辉社区成立之初,最大的民生问题是缺少经济实体,经费也很紧张。林松淑便带领班子成员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干事创业中,围绕便民、利民的原则,先后创办了社区幼儿园、豆腐坊、矿泉水站等8个便民服务网点。不仅解决了长期制约社区建设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还扶持了30余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原本“冷清”的社区也逐渐“热闹”了起来。
熟悉林松淑的人,都会觉得她声音很特别,但很少有人知道,她原本的嗓音并不是这样的。多年前,林松淑为了动员居民配合开展“暖房子工程”,带头砸掉自家的朝鲜族传统木窗、扒掉火炕,入户宣传劝导群众1.5万余次,造成了声带撕裂的永久性损伤,配合着她并不算标准的普通话,形成了她如今独特的汉语腔调。
日常走访入户过程中,林松淑了解到辖区有很多留守儿童亟需关爱,“这些孩子们我不去管,谁管呢?”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林松淑积极联系驻街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成立社区保护儿童爱心协会,还把自己曾经创办幼儿园的大房子腾出来,为孩子们打造了“蒲公英之家”,让不同民族的孩子在一起共居共学共同健康成长。林松淑甚至把社区里6个特殊家庭的孩子带到身边培养教育,让各民族需要帮助的儿童都能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2019年,林松淑参加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的一档节目,在荧幕上向全国观众讲述了她的这段经历。当林松淑看到曾经领养的孩子抱着鲜花出现在台上时,她的眼泪再也绷不住了,紧紧地把已经长大的孩子抱在怀里,并叮嘱他要好好照顾家人,将来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林松淑的帮助和影响下,这些孩子茁壮成长,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正踏着她当年的足迹,成为连接各民族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延吉市公园街道园城社区党总支书记金佳盈便是这么一位,她每天走街串巷,调解邻里纠纷、帮助贫困人群、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始终把“林妈妈”的教导铭记于心。
在这20多年里,林松淑成为延吉市众多社区书记中的一座标杆,延吉市党群服务中心为其打造了“林松淑工作室”,公园街道成立了以林松淑为团长的“大林小林”宣讲队伍,培育基层理论宣讲骨干,为各族群众传递党的声音。延吉市委组织部还将园辉社区设成“街道社区工作者实践点”,由林松淑带领社区干部及基层治理专干,抓经验传授、抓能力提升,以“老”带“新”,发挥传帮带作用。园辉社区在原阵地基础上升级打造了“家门口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点”,以“薪火相传”“和衷共济”“守望相助”“逐梦前行”四个篇章,有形有感有效地展示园辉社区多年来民族团结守望相助成果,也得到了各族参观群众的广泛赞誉。
如今,园辉社区逐渐形成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良好氛围,以各民族群众广泛的交流交往交融,逐渐开出民族团结之花。
在园辉社区的居民们心中,林松淑就像一炉炭火,有他她的烘烤,园辉社区就是各族群众最温暖的家。
来源:延边广播电视台
初审:王 栋
复审:李军广
终审:王春荣
她的身份极其复杂,不仅仅是社区建设的“带头人”,还是社区群众的“贴心人”、再就业人员的“中介人”、外出居民的“娘家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空巢老人的“赡养人”、文化活动的“主持人”。她倾尽全力把社区各民族群众拧成一股绳,为边疆地区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林松淑出生在一个“红色”家庭,家族三代人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母亲张顺福是延吉市公园街道第一批居委会主任,兢兢业业干了35年,深受各族居民爱戴。耳濡目染之下,让林松淑对居委会的工作有了不少了解。2001年9月,延吉市迎来了社区改革,合并后的园辉社区是个多民族交错杂居、深度互嵌的社区,但报名园辉社区干部岗位的都是年轻人,既没有社区工作经验,又不了解社区情况。为了不影响社区换届工作,街道党委领导和原居委会书记找到了林松淑,希望她能撑起园辉社区这个家。
起初,林松淑还有一丝犹豫,因为当时的她正在经营着一家幼儿园,收入稳定可观,一时难做决定。但最终,林松淑还是放弃了自己热衷的事业,关掉了亲手创办的幼儿园,成为园辉社区各族居民的“大家长”,接过了母亲手中的“接力棒”。“母亲的劝导和老居委会书记的多次走访触动了我,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我决定试一试。”没想到她这一试就是20多年。林松淑说,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园辉社区的居民生活得更幸福。
“我是一名党员,熟悉这里的一切,对居民有着深厚感情,居民信任我,选我当书记,我就有责任做好服务……”这是林松淑写在“民情日记”里的一句话。
就在刚上任不久,一位年迈的少数民族阿姨找到社区,称自家的下水道堵了,林松淑当即承诺会找人帮忙修理。但她忙了一上午,却把这件事给忘了。到了下午,这位居民又焦急地来到社区,“林书记,我在家等了一上午也没等到你啊!”听到这句话,林松淑感到十分惭愧,立即联系维修人员到其家中疏通了下水道。也正是从此刻开始,她暗下决心,绝不允许再有此类事件发生。为了及时兑现向居民发出的每一句承诺,从那天起,林松淑开始记录“民情日记”。
刚开始,林松淑只是简单地把每天看到、听到、做到的事以及明天计划都记下,或者把社区活动的照片贴在日记上,并附上一段工作感受。随着社区治理理念的升级和项目运营经验的累积,林松淑的“民情日记”内容愈加丰富和规范,按照项目化思维和规范形式对各族群众需求以及社区服务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策划。
20多年的时间里,她累计撰写日记40余万字,字字凝结着她与社区各族居民的感情,也凝结着她全心全意奉献社区的心血。这些日记不仅见证了一名老社区书记为各族群众解决问题,真诚服务的真实历程,也从一名一线工作者的独特视角记录了社区工作从管理到治理的发展过程。
园辉社区成立之初,最大的民生问题是缺少经济实体,经费也很紧张。林松淑便带领班子成员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干事创业中,围绕便民、利民的原则,先后创办了社区幼儿园、豆腐坊、矿泉水站等8个便民服务网点。不仅解决了长期制约社区建设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还扶持了30余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原本“冷清”的社区也逐渐“热闹”了起来。
熟悉林松淑的人,都会觉得她声音很特别,但很少有人知道,她原本的嗓音并不是这样的。多年前,林松淑为了动员居民配合开展“暖房子工程”,带头砸掉自家的朝鲜族传统木窗、扒掉火炕,入户宣传劝导群众1.5万余次,造成了声带撕裂的永久性损伤,配合着她并不算标准的普通话,形成了她如今独特的汉语腔调。
日常走访入户过程中,林松淑了解到辖区有很多留守儿童亟需关爱,“这些孩子们我不去管,谁管呢?”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林松淑积极联系驻街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成立社区保护儿童爱心协会,还把自己曾经创办幼儿园的大房子腾出来,为孩子们打造了“蒲公英之家”,让不同民族的孩子在一起共居共学共同健康成长。林松淑甚至把社区里6个特殊家庭的孩子带到身边培养教育,让各民族需要帮助的儿童都能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2019年,林松淑参加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的一档节目,在荧幕上向全国观众讲述了她的这段经历。当林松淑看到曾经领养的孩子抱着鲜花出现在台上时,她的眼泪再也绷不住了,紧紧地把已经长大的孩子抱在怀里,并叮嘱他要好好照顾家人,将来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林松淑的帮助和影响下,这些孩子茁壮成长,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正踏着她当年的足迹,成为连接各民族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延吉市公园街道园城社区党总支书记金佳盈便是这么一位,她每天走街串巷,调解邻里纠纷、帮助贫困人群、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始终把“林妈妈”的教导铭记于心。
在这20多年里,林松淑成为延吉市众多社区书记中的一座标杆,延吉市党群服务中心为其打造了“林松淑工作室”,公园街道成立了以林松淑为团长的“大林小林”宣讲队伍,培育基层理论宣讲骨干,为各族群众传递党的声音。延吉市委组织部还将园辉社区设成“街道社区工作者实践点”,由林松淑带领社区干部及基层治理专干,抓经验传授、抓能力提升,以“老”带“新”,发挥传帮带作用。园辉社区在原阵地基础上升级打造了“家门口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点”,以“薪火相传”“和衷共济”“守望相助”“逐梦前行”四个篇章,有形有感有效地展示园辉社区多年来民族团结守望相助成果,也得到了各族参观群众的广泛赞誉。
如今,园辉社区逐渐形成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良好氛围,以各民族群众广泛的交流交往交融,逐渐开出民族团结之花。
在园辉社区的居民们心中,林松淑就像一炉炭火,有他她的烘烤,园辉社区就是各族群众最温暖的家。
来源:延边广播电视台
初审:王 栋
复审:李军广
终审:王春荣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