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电视新闻
融媒集萃
视·听延吉
图片新闻
记者文集
专题专栏
融媒直播
新时代文明实践
延吉概况 延吉新闻 社会民生 公示公告 媒体报道 街区新闻 周边县市 旅游指南 教育资讯 机关党建 青年延吉
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YanJiNews.com] > 新闻中心 > 延边新闻 > 正文

路上讲文明,皆是“最美风景”——“礼仪延边”系列述评之文明交通篇

2024-06-04  标签: 来源:延吉新闻网
  “斑马线前车辆自觉礼让行人,行人自觉遵守红绿灯,乘客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等等这些在交通中的文明举止,自然而然成为遍布延边的靓丽风景线,难怪来延边自驾游的客人给打了很高的“印象分”:“延边,不愧为礼仪之乡!”可见,文明交通对于像延边这样一座开放城市的重要性。
 
文明交通深入人心
 
  文明交通,是延边城市文明的一个缩影。如今,延边大地处处洋溢着思想明礼、举止有礼、社会倡礼的浓厚氛围。这与延边多年来持续打造文明交通的生动实践是分不开的。
 
  特别是延边旅游市场火爆破圈后,我州以旅游景区为阵地,开展“文明交通、任游你行”为主题的交通安全巡回宣传活动,普及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传递安全文明出行理念,增强广大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带动提升了全民文明出行理念,全面营造了文明出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的浓厚氛围。
 
  今年5月1日,延吉中国朝鲜族民俗园人气爆棚,游客如织,身着荧光绿制服的交警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交警们一改往日的宣传模式,通过“宣讲+互动”的生动方式向游客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让游客在游戏、互动中掌握文明出行等知识。“回去后,我会告诉爸爸妈妈和其他亲人,出行不乱停车、不闯红灯,文明有礼、出行有序。”小游客张家铭与交警游戏互动,不仅赢得了玩偶奖品,更在心中根植了文明交通的理念。
 
  这些宣传活动以点带面、以“小手拉大手”、以一人带全家、以一群人带社会,让文明出行知识“开枝散叶”,达到“多点开花”的广泛传播效果。我州各相关部门还广泛开展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屯等宣传活动,引导市民和游客摒弃交通陋习,共同营造安全文明的出行环境。
 
  文明交通、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延边以实际行动倡导人人都是文明交通的带头者、践行者、传播者,以实际行动擦亮“礼仪延边”城市名片,为延边打造高标准、高质量文化旅游新地标赋能。
 
文明交通外化于行
 
  文明交通不仅是文明城市的重要体现,更是平安的重要保障。
 
  “现在是红灯,请稍作等候。”“现在是绿灯,可以通行。”在延边州首府延吉市人流车流密集的十字路口和斑马线,智能语音提示器对行人过马路进行引导,行人在清晰易懂的语音提示和其他路人的相互监督下,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一边引导文明交通自觉,一边打击交通违法行为。我州在主动为群众出行提供服务、全力保障交通出行有序的同时,持续深化交通治理,通过树立“旅游+交管”服务导向,实行“动态+静态”管理模式,加强旅游景区、网红打卡地周边道路交通管控;组织公安交警、农业农机、交通运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严查严管易扰乱秩序、易肇事肇祸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
 
  文明需要不断滋养,安全需要不断加固。我州公安机关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充分整合现有警力资源,推出“交警+巡特警+派出所”职能融合协作新模式,科学布建街面警务站、社区警务站、移动警务仓等巡防阵地,在景区周边等人流、车流集中部位设置执勤点位,持续开展流动服务、游客分流、提醒引导、矛盾调处等工作,为广大游客、群众出行提供舒适、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
 
  一系列举措,有效引导群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到心中“有文明”、开车“不任性”、出行“守规则”。
 
文明交通久久为功
 
  文明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文明和谐、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离不开广大群众倡文明礼仪之风、践文明礼仪之行——
 
  做知行合一的行动者。“红灯停、绿灯行”“不随意变道”“不乱停乱放”“不横穿马路”……很多交通法规人人都知道,但还有些人以“赶时间”“更方便”等各种各样的借口,依然未摒弃交通陋习。打造文明交通,要从知行合一做起,守法守礼、为人为己。
 
  做文明有礼的带动者。“你礼我让,心宽路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有序乘车、候车排队、不要插队;上车后不拥挤,不嬉戏打闹。尊老爱幼有礼貌,公交车上遇到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及时让座;出行时,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途经斑马线,无论司机还是行人都请多停留几秒,遵守交通信号灯和现场交警指挥。自己开车时,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不开斗气车,不酒驾、不醉驾,不因违法而付出被判刑等惨痛代价。
 
  做礼仪延边的创造者。文明交通,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路前行,时时有礼、处处倡礼,皆成为路上最美风景。让延边各族群众携起手来,保障道路安全畅通,打造交通文明新高地。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楠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