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忙人儿”仲跻祥
  为工作、孩子辛苦操劳了一辈子,退休后,应该怎样度过晚年生活?年过七旬的仲跻祥老人有他自己答案。
  仲大爷今年72岁,是拥有32年党龄的老党员,从延吉市三道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职位上退下来后,他和老伴、子女搬到了延吉市区。爱好广泛的他拥有靓丽的晚年生活。
  • 仲大爷今年72岁,是拥有32年党龄的老党员,从延吉市三道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职位上退下来后,他和老伴、子女搬到了延吉市区。爱好广泛的他拥有靓丽的晚年生活。于佩瑶  摄
  • 2013年12月10日,延吉市北山街道丹春社区举行了一场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演唱会,仲大爷是这场演出的策划人之一。演出定在9点开始,7点刚过,吃完早饭仲大爷就急急忙忙赶到了社区,和其他几个组织活动的老人一起为演出做最后的准备工作。于佩瑶  摄
  • 在社区准备活动要用的会标。于佩瑶  摄
  • 这次活动是社区老年协会主办的,演员们都是社区的老年人。由于地方有限,社区平常用来开会的小会议室成了演员们的更衣室。老人们边准备边唠家常,有位老人说,前一天晚上一位认识的伙伴去世了,大家情绪都有点低落。为了缓解气氛,性格开朗的仲大爷拿自己开涮,说了几句玩笑话逗得大家哈哈笑。于佩瑶  摄
  • 8点10分,离演出还有50分钟,演员们开始有点紧张了,换衣的换衣,排练的排练。图为两位演员在背台词。于佩瑶  摄
  • “仲老师,道具帽子弄不上了!”“仲大哥,二胡怎么对不上调?”“屏幕怎么下不来呢,老仲你快来看看!”演员们找他问道具,伴奏的找他校音,观众问座位安排,仲大爷忙得团团转,他鼻尖上冒起了细密的小汗珠。于佩瑶  摄
  • 8点30分,居民们陆续的来到社区,除了给其他演员伴奏,仲大爷还要表演2个节目,他抓紧时间和搭档对了一下台词。于佩瑶  摄
  • 上午9点演出正式拉开帷幕,台上演员演的用心,台下观众看得开心,人人都很投入。仲大爷和搭档表演的《化蝶》掀起了演出的高潮,几个老太太被仲大爷的一口山东腔逗得前仰后合。于佩瑶  摄
  • 当天的演出一共有13个节目,其中7个都是仲大爷创作的,有歌曲、诗歌、快板,还有他最喜欢的山东小吕剧,整场演出“被动”地成了他的个人秀。对此,有的老人明显有点醋意,“这演出是大家的,都成了某人的自个儿的了。” 仲大爷听了,哈哈一笑,“老朋友就喜欢开玩笑。” 于佩瑶  摄
  • 活动中仲老师永远充满激情。于佩瑶  摄
  • 演出顺利落下帷幕,老人们慢慢散去,仲大爷和几个演员还都有点意犹未尽,他们打算一起吃顿“总结”饭,小酌了一下。饭后,仲大爷急急忙忙赶回家,他每天的“日程”都很满,写作、练字、唱唱歌、陪老伴遛弯……生活被他安排的井井有条。图为仲大爷和老伴一起准备午饭。于佩瑶  摄
  • 仲大爷最爱好写作,年轻时他就已经好几家媒体的通讯员,也曾发表过不少作品,退休后,他也一直没有放下笔头,常常是拿着一个小本,看到什么记下什么。2006年,他开始正式向报社投稿, 因为文风朴实、视角独特,他写的《雷锋班长和她的58名学员》、《大美延边》、《郎老太得玄孙》、《一个战争剩下的老兵》等文章先后刊登《中共共产党网》、《吉林日报》、《延边日报》等。于佩瑶  摄
  • 仲大爷写的都是身边人、身边事,在他的笔下,有志愿奉献的社区雷锋班长、敬业奉献的社区书记、有喜得玄孙的郎老太,还有关心下一代的道德模范、91岁高龄的抗战老兵、歌颂民族团结的邻里情……李军广  摄
  • 专注创作。李军广  摄
  • 仲大爷有个蓝色口袋,里面装着一个卡片机、一个笔记本、几支笔,这是他出门采访必备的几大件。于佩瑶  摄
  • 在仲大爷眼里,每个人都有他的故事。“我写稿子不图名不图利,就是喜欢把老百姓故事讲给老百姓。我身边有好多值得报道的人和事,大报社的记者忙,我比他们更能深入基层,我了解老百姓,大家愿意和我聊。”于佩瑶  摄
  • “老仲就是个工作狂。”经常有人这样形容仲老师。遇到一个好的采访,年过七旬的仲老师比年轻人更有干劲,常常是灵感一来,即便是在深夜,他也会马上找本找笔记下来。李军广  摄
  • 为了写作、投稿方便,仲大爷硬是学会了电脑打字,1000多字的文章,一个字一个字的敲,常常要花费他一上午的时间,因为有点老花,仲老师选的字体尤其的大。于佩瑶  摄
  •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这是仲大爷对自己老年生活的诠释。在仲大爷自己看来,他就是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用他的笔墨描绘身边普通人的幸福生活。于佩瑶  摄
  • 多年来,仲老师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饱满的新闻人物,及时呈现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新闻通讯。7年,仲老师一共采写稿件755篇,被大大小小的媒体刊登、转载2620篇次。李军广  摄
  • 多年来,仲老师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饱满的新闻人物,及时呈现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新闻通讯。7年,仲老师一共采写稿件755篇,被大大小小的媒体刊登、转载2620篇次。李军广  摄
  • 近几年,他结合身边真人真事,创作了60多首不同形式的文艺作品, 他写的《说说活雷锋陆东春》、《老两口学十八大文献》、《朱德海和我们在一起》、《十八大三中全会开得好》不仅紧跟形势,又有故事情节,朗朗上口,在社区活动中他和其他老人一起表演过,反响特别好。于佩瑶  摄
  • 仲老师介绍他创作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开得好》歌词。于佩瑶  摄
  • 仲大爷拉的一手好二胡,他常常是在心里有一个曲调,就能用二胡演绎出来,再谱成曲、写成歌。闲来无事,仲大爷就在边拉边唱来上几曲,悠扬的曲声赋予晚年生活几多欢乐。李军广  摄
  • 仲大爷还和几个同样爱好音乐的老人组成了个小伴奏队,社区组织活动,他们就去现场伴奏。仲大爷的音乐才情远近闻名,他经常会收到特别“邀约”,到临近几个社区帮忙、献艺。尤其是到了夏天,天气变好了,各个社区都会举行一些各式各样的文艺活动,仲大爷就更忙了。于佩瑶  摄
  • 写美术字也是仲老师的众多爱好之一。无论多么复杂的字,无需要打草稿,仲老师都能信手捏来,一笔一捺,像模像样。社区举行大型活动写标语,老年活动宣传的板报,邻居家办喜事写礼帐……都会找仲老师执笔。李军广  摄
  • 仲老师有两个油漆桶做的笔筒,里面盛着各种各样的绘字笔,桌子旁边的书架上,他写过的大字作品摞了有厚厚一层。多年来,仲老师写大字用的笔、纸、颜料都是自己掏钱购买的。李军广  摄
  • 仲老师有两个油漆桶做的笔筒,里面盛着各种各样的绘字笔,桌子旁边的书架上,他写过的大字作品摞了有厚厚一层。多年来,仲老师写大字用的笔、纸、颜料都是自己掏钱购买的。李军广  摄
  • 仲老师的老家是山东株城,年轻时因为工作需要,他和老伴王大娘来到延吉,在东北生活了十几年,他们的乡音一直未改。李军广  摄
  • 如今,仲老师和老伴王大娘还有四个子女都定居在延吉,在仲老师眼里,延吉是个美丽的城市,“人杰地灵,尤其是社区组织的老年人活动极为丰富,特别适合养老”。李军广  摄
  • 仲老师和王大娘的感情特别好,与仲老师外向的性格不同,王大娘话很少,多半的时间都是仲老师在说,她听着笑。“他一辈子就是这样的个性,爱乐呵。”王大娘这样评价仲老师。李军广  摄
  • 仲老师经常写一些游记,这些游记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他和王大娘的亲身游历后的真实感受。步入老年后,仲老师和王大娘约定每年都要外出旅游,这几年,他们先后去北京、香港、澳门、海南、桂林、泰山……大大小小十多个城市。于佩瑶  摄
  • 仲老师和王大娘出门旅游的钱,一半是自己攒的,一半是儿女给的。“这辈子最令我开心的是,儿女特别孝敬我们,说我们辛苦一辈子,就劝我们晚年了都出去看看世界。” 说道儿女孝顺仲老师一脸的骄傲。李军广  摄
  • 最近几年,只有2013年他们没有出去旅游,因为王大娘生了一场病,不方便出行。但是仲老师说,2014年开春后天气一好,他们就要动身去趟东南亚,出国见识见识,“趁着身子骨还硬朗,还得出去走走”。于佩瑶  摄
  • “人越老越发现,世界虽大,但是能到达的地方已经很有限了。可千万别放弃看这个世界的权利,其实,对于老者,还有什么比牵着老伴的手,一起去旅游更温馨的呢?”这是仲老师写的《手牵老伴游天涯》里面的一段话,他们的幸福清晰可见。李军广  摄
  • 仲老师的多才多艺,在延吉市老年人的圈子里也算是远近闻名了。一提到“仲跻祥”三个字,很多人会说都会竖起大拇指,不是知道他“写的一首好文章”,就是知道“他的二胡拉的带劲”,而更多的还是因为他热衷于社区服务而知晓他。于佩瑶  摄
  • 很多媒体也慕名来采访仲老师,把他的故事写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他。“雷锋精神的传播者”、“社区宝贝仲跻祥”、“社区里的大忙人”……这都是各路媒体给仲老师起的爱称。于佩瑶  摄
  • 仲老师有个“头疼事”,那就是他的“双重身份”。因为他多才多艺,又热衷社区事业,延吉市北山街道丹春社区和进学街道春阳社区都把仲老师“纳为己有”,双方都说仲老师是他们社区的人,一有活动要策划,有思想要宣传,就争着抢着找仲老师来帮忙。于佩瑶  摄
  • 现在的仲老师是北山街道丹春社区党总支宣传委员,进学街道春阳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主任,还是很多报纸的通讯员。丹春社区还专门为他和几个老年志愿者,安排了办公桌。于佩瑶  摄
  • “身兼数职”的仲老师不觉得繁忙,反而乐在其中,“都不放我走啊,都要我去帮忙。当然忙啦,可忙点好啊,忙比闲着好,忙着证明你有价值。” 于佩瑶  摄
  • 仲老师的乐观积极的性格,不仅给自己的晚年生活带了精彩,还感染了周围很多的老年人。在他的热情号召下,很多平日里不喜欢出门的老年人也走出了家门,加入了社区老年协会,融入了社区老年活动中。于佩瑶  摄
  •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这是仲老师最喜欢的两句诗,他说或许这句话在别人看来有些忧愁,但他会从另一个角度想,这句话所表达的是“珍惜生命、老有所为、多做贡献,实现人生的价值,才会收获更多快乐。”李军广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