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电视新闻
融媒集萃
视·听延吉
图片新闻
记者文集
专题专栏
融媒直播
新时代文明实践
延吉概况 延吉新闻 社会民生 公示公告 媒体报道 街区新闻 周边县市 旅游指南 教育资讯 机关党建 青年延吉
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YanJiNews.com] > 自然资源局普法专栏 > 延吉市土地志 > 正文

第一章 土地资源(十五)

2018-10-24  标签:土地 资源 第一章  来源:延吉新闻网
第五节  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

一、  人口

1995年末延吉市总人口为35.62万人,比1994年末增加1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达到30.35万人,比1994年增加1.4万人;农业人口5.27万人,比1994年减少0.15万人。 全市共有17个民族,其中汉族13.76万人,满族0.61万人,朝鲜族人口为21.12万人,回族0.1万人。 总人口中,女性17.85万人,男性17.77万人。

二、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  解放前的延吉,是一个工业不发达、农业也落后的边陲小镇。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长足发展,1995年延吉市已发展成为以轻纺工业为主体的新兴工业城市。

1952年,全市仅有38户手工作坊,年工业总产值只有800万元。1990年,全市拥有工业企业379户,年工业总产值14.1亿元,利税总额3.65亿元;出口产品产值达2 934万元,比1985年增长2.9倍;少数民族工业产值3 189万元,比1985年增长1.4倍。“七•五”期间,名优产品不断增多,市插秧机厂生产的ZZT9356型机动水稻插秧机,荣获国家颁发的优秀产品证书和奖章、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产品畅销全国23个省、市和地区,样机已出口到埃及、泰国及加拿大;市啤酒厂生产的冰川牌啤酒,荣获1990年全国轻工业博览会“金牌”奖;石油化工配件厂生产的各种油田高压弯头,80%以上的产品远销11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末,全市工业企业共471户。其中国有企业87户,集体企业251户,三资企业118户。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5.07亿元,固定资产净值19.65亿元。工业总产值26.6亿元,利税总额3.62亿元。 主要工业产品有卷烟、啤酒、面粉、毛线、布匹、日用玻璃、机动插秧机、公路客车、原煤、中成药、塑料制品。

农业  延吉市幅员狭小,且山多地少。1995年末,全市共有耕地13 203.326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746.527公顷,早田面积10 456.799公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 92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 365万元,林业产值347万元,牧业产值6 158万元,渔业产值5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4亿元,古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1%。全市粮食总产量16 190吨,其中稻谷6 541吨,玉米6 629吨,大豆2 378吨,油料334吨, 糖料91吨;水果总产量7 037吨,其中苹果梨产量为5 607吨;肉类总产量为3 086吨,其中猪肉产量为1 876吨,牛肉产量为536吨,羊肉产最为44吨,禽产量为623吨;蔬菜总产量为37 445吨,瓜类产量为263吨。

交通  延吉地处长图铁路沿线,铁路运输便利,每天过往7对旅客列车,直达图们、吉林、长春、沈阳、北京;民航班机可直飞长春、沈阳、北京、大连;公路运输线四通八达。无论空中还是陆路,交通十分便利。1995年末,机动车总拥有量为15 522辆;客运总量为565.59万人,其中公路客运量为361.50万人,铁路客运量188.16万人,航空客运量为15.93万人;货运总量为480.62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为448.12万吨,铁路货运量为32.50万吨。

邮电  1995年, 通信业收入1.45亿元,全年完成计费邮电业务总量1.75亿元,其中邮政业务完成1076.7 万元,电信电话业务完成1.63亿元。1995 年末,市话交换机总量10.16万门,并全部实现程控;全市拥有电话机7.31万部,50%以上的家庭安装了电话;全市有移动电话4 109户,无线寻呼2.84万户,传真用户540户;全市有邮电局、所25处,邮政储蓄网点24个,信筒信箱88个,公用电话750处。

商业  1995年,全市形成的社会商品购买力为29.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5.8亿元,占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4%。1995年末,全市共有各种经济类型批发贸易和餐饮业网点1.37万个;拥有城乡集贸市场44个,农副产品市场2个;城乡个体户为19556户。当年全市集贸市场贸易成交额13.3亿元。大中型贸易餐饮企业30户,其中批发贸易企业16户,零售贸易企业11户,餐饮企业3户;大型贸易企业2户,即天池股份有限公司和延边国际贸易大厦;中型贸易餐饮企业当年销售额为15.2亿元;重点零售贸易业,实现商品销售利润为6 280万元,其中天池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销售利润2821万元,为全市第一。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