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电视新闻
融媒集萃
视·听延吉
图片新闻
记者文集
专题专栏
融媒直播
新时代文明实践
延吉概况 延吉新闻 社会民生 公示公告 媒体报道 街区新闻 周边县市 旅游指南 教育资讯 机关党建 青年延吉
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YanJiNews.com] > 自然资源局普法专栏 > 延吉市土地志 > 正文

第一章 土地资源(一)

2018-09-25  标签:土地 资源 第一章  来源:延吉新闻网
第一章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能够利用而取得财富的土地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北部的蹄形盆地之中。土地总面积135 024 公顷,耕地面积12 508公顷,园地为2 467公顷,林地为105 527公顷,占总面积的78.1%,未利用士地面积6636.66公顷。土地资源利用结构趋于稳定,人均占地面积0.38公顷,城区人均土地面积80平方米,两项指标在全州八县市中最少。

第一节  区域建置

  一、位置  面积
   延吉市位于北纬42°52' 至43°23' ,东经129°01' 至129° 42' 之间。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部,东邻图们市,西北连汪清、敦化两县(市),西南与安图县和龙井市接壤。市辖朝阳、进学、北山、新兴、公园、延西、河南、建工、延南等9个街道办事处,208个居民委员会和长白、小营、兴安、烟集、依兰、三道湾等6个乡镇、67个村民委员会。
    东西宽45.9公里,南北长74.3公里,总面积1350.24 平方公里,约占吉林省土地面积的0.6%,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土地总面积的3.2%,其中耕地面积12 508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26%。

  二、  建置  区划
  (一) 建置
  据延吉境内出土的“猛犸象白齿和肢骨化石”及“纹饰陶”表明,旧石器及新石器时代,延吉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汉代以前,属秽貊民族活动生息的地域。西汉时,地处苍海、玄菟郡境内。东汉和三国时期,为北沃沮地,后属高句丽王朝辖地。西晋时属肃慎(即挹娄)地。南北朝时肃慎为勿吉(靺鞨),地属勿吉白山部。唐朝时期,延吉属唐朝渤海国领地,旧中京显德府辖境,主要居民为靺鞨人和高句丽遗民。至今在延吉境内发掘的渤海时期古城、遗址、墓葬10余处,足以说明延吉地区在古渤海时期人口稠密,经济比较繁荣。
  至辽代延吉地属辽东京道,归蒲卢毛朵部女真大王府管辖。金代初期属上京路的速频路,后划归海兰路(曷懒路)。后期属东夏国的南京路。元代属开元路南京万户府。明代求属奴尔干都司、布尔哈图等卫所。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清政府假长白山一带为先祖“龙兴之地”之名,即保护其祖先发样地为名,将兴京以东,伊通州以南,图们江以北划为禁山围场。把今图们江上游北岸流域和海兰江上、中游流域均划为禁区,廷吉市亦在禁山围场之内。此一封禁长达 200余年,除了偶有政府允许的打猎、挖药材(主要是山参)者外,平日荒无人烟。至19世纪中叶,山东、河北一带连续几年闹早灾和水灾,瘟疫流行,部分农民始携妻儿冒禁入境垦荒谋生。时值朝鲜北部农民因连续十几年受到自然灾害,又不堪国内苛捐杂税的重负,也越江潜入私垦。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政府在珲春设珲春协领并派兵驻防,封禁更加严密,但私垦、越垦的垦民有增无诚,越聚越多,渐聚成村落。光绪七年(1881年),出于无奈,也为维护疆土、获取粮饷,清政府下令解除封禁令。此时,“南岗境内,已垦熟地18939.93垧”,光绪八年(1882年)南岗(今延吉市)地方初设县丞。光绪十一年(1885年)裁撤南岗县丞,县丞衙门改作环春公所。光绪十七年(1891年)招垦局改为抚垦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撤销抚垦局,设立延吉厅。宜统元年(1909年)3月,延吉厅升为延吉府,时陶彬任延吉府知府。翌年,清政府裁珲春副都统,设吉林东南路兵备道台公署并移驻延吉市,辖延吉府。1913年,改吉林东南路兵备道台公署为吉林省东南路观察署,设延吉县治于局子街(今延吉市)。1914年,改东南路观察署为延吉道尹公署,设治于局子街,为延吉县第一区。
  1929年,裁延吉道尹公署,设延吉交涉署,监督延吉、和龙、珲春、汪清四县行政及外交事务。是年3月,裁延吉交涉署,设市政筹备处兼理交涉事务,局子街仍隶属于延吉县。1934年,伪间岛省公署设于延古街,统辖延吉、和龙、汪清、珲春四县,1943年,延吉市改为间岛市,为伪间岛省直辖市。1945午8月,延古全境解放。11月,间岛市称延吉街。翌年1月,延吉街改为延古市。延吉县政府设治于延吉市,延吉市为延吉县直辖市(区级市)。1952年9月3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成立,延吉市为自治区首府市。1953年5月,延吉市从延吉县划出开为县级市。1955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改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为州府所在地。
  1985年1月,国务院批准延吉市为全国甲级开放城市。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