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张艺谋张末:父女打擂台像联欢 |
2016-12-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大 中 小】 |
由张末执导,倪妮、霍建华、马苏、王大陆主演的“毒鸡汤”女性电影《28岁未成年》将于12月9日全国热映。前日,名导演张艺谋、“谋女儿”张末及“谋女郎”倪妮现身北京电影学院,与学子们进行交流活动。“三谋”畅聊了在28岁的人生节点上发生的种种转变。
28岁前对未来的掌控是零
张艺谋
回忆自己的17岁,张艺谋称那时候去陕西上山下乡,以为一辈子都会留在农村,从没敢奢望会上大学,“大学是非常遥远的名词,哪里敢想。”可就在28岁,张艺谋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从此踏上了电影之路,“很感激人生中的这次转折,学校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
忆起读书的日子,张艺谋记忆犹新,“北京电影学院当时跟北京农学院共用一个校舍,出了校门就是玉米地和庄稼地。刚才我看到现在的同学完成作业的拍摄条件很好,我们那时候很简单,拍第一部作业用的是手摇的摄影机。”
女儿张末起初并没有走导演之路,而是去学了建筑,在张艺谋看来,“张末这一代人都是自己有一个基本想法,我们那时候完全不是,一切服从组织分配,个人的命运很渺小,对自己未来的掌控是零。”
对于张末起初的选择,张艺谋坦言,“没有失落不失落,只是觉得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她自己的想法最重要。她学建筑我也觉得挺好,后来建筑快学完了,她突然跟我聊,说不想继续读研究生,我问想读什么,她说没想好。我就只是提议一下:要不然做导演?”
这一代因选择更多而彷徨
张末
张末17岁时在国外学习,英文不是很好,压力很大,“那时候还没有想是读建筑还是其他专业,在国外是考进学校之后再作决定的,当时的梦想只是考一个好大学,也没奢望28岁干吗。”读了建筑专业之后,张末进入“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想做,也觉得什么都可以完成”的阶段,但后来发现建筑并不适合自己,“当时很困惑,给大张导打电话问建议。”张末称那是第一次父亲对自己的人生提建议,显得“非常小心翼翼”,“以前大张导都是放养式,那是我第一次问他我该干什么,他给我建议,可以试一下学导演。”
张末坦言,自己对于父亲的建议起初是不甘心的,“我觉得导演40岁以后学都不晚,在这之前我想造一堆很宏伟的楼。但后来我发现建筑不适合我,一路走下来现在也做了导演,我这些年最大的变化是学会怎么做减法,发现什么东西不适合自己。”
《28岁未成年》是张末执导的首部电影,“故事就是28岁的女孩凉夏遇到感情困境,有了回到17岁心智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17岁的自己有她现在已经丢失的美好,其实这是一个寻找自我的故事。我们这一代人不像父辈有那么多的限制,往往有更多的选择,但是这也让我们常常不知道该怎么走,会有彷徨感。所以我希望拍一部作品,把我们这代人的心态传达给观众,让观众在看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影子。”
为中国电影注入新鲜血液
张末的《28岁未成年》12月9日上映,张艺谋的《长城》12月16日上映,前后相差一周,注定要“同台打擂”。张艺谋曾对张末说,想复制自己当年的成就几乎不可能,“我跟末末说这个话的意思是不想让她有压力,拍第一部电影要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梦想。我担心她压力大,就说你怎么拍也拍不过我当年,只是想让她放松心态,做回自己。”
“父亲30岁时拍了《红高粱》,跟我拍《28岁未成年》时的年龄差不多,特别有缘分。现在又能同档上映,与其说比赛,我觉得更像联欢。历史上几乎还没有父辈和子辈的电影同档期上映的情况发生过,特别值得记忆。这两部电影的受众群也不太一样,希望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张末说。而在张艺谋看来,“这是命运,很神奇。我把它看做是中国电影的一种传承。”
父女难得同台畅聊,张末略显激动地表示:“我想向我父亲、向前辈们致敬,没有我父亲和前辈们,我当不了导演。他们坚持自己的梦想,感染了我,让我坚持追求电影梦想。我们跟他们不是一代人,拍出来的东西肯定不一样。所以也很期待,我们这一代导演能为中国电影注入新鲜的血液。”
【责编 付亚男】
扫描二维码关注
延吉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
相关热词搜索:张艺谋 父女 张末 |
上一篇:《东京审判》:一次远渡重洋的“旷世追索” |
下一篇:最后一页 |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