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评《智取威虎山》:徐克做了最擅长的事 |
2014-12-30 来源:深圳特区报 阅读: 字号:【大 中 小】 |
日本著名导演今村昌平告诫三池崇史时曾说过一句话:做你擅长的事儿。这话不一定绝对真理,但有科学性。徐克就尽得真传。他的新作《智取威虎山》上映以来,票房节节高升,口碑也出奇地好,可以说是对红色经典一次“接地气”的翻拍。个中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徐克做了他擅长的事儿,一是拍武侠片,二是技术控。
红色经典在观众的印象里有年头了。翻拍本身不见得是件易事。在内容限定在一定框架的前提下,如何发挥?故事显然不能乱编,也改不得。所以也只能在形式上动动脑筋了。
对于徐克来说,与红色经典《林海雪原》的相遇,是一种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徐克明白红色经典的核心——为了得到美好而牺牲,不计代价。用武侠片的解读就是:邪不胜正。徐克的武侠片自创一格,享誉美名,这是他最擅长的。
纵观徐克的电影,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故事被人诟病,形式大于内容。就以他北上所拍的电影为例,他的狄仁杰系列和《新龙门客栈》,故事糟烂,逻辑不通,幸好有3D效果拯救了视觉。
《智取威虎山》这个故事给了徐克发挥的空间。这一故事并不同于其它红色经典的原因在于,自带的匪气和江湖气。不像普通的红色经典,与江湖发生了某种化学反应。杨子荣作为中国式英雄,深入悍匪内部,变身成“杨邦德”,营造了神秘与传奇的色彩。他一反过去“高大全”的英雄设置,收获了大面积的群众基础。
徐克将《智取威虎山》外在形式的壳换成了武侠片的路数。代表正义的江湖某门派为了打败暗黑坏蛋,采取了反间计,一举成功。这个模式套在这部电影里毫无违和感。203小分队约等于江湖的代表正义的门派,在这个门派讲究分工合作,每人各司其职,并且有行动暗号(手势),他们的作战目标是威虎山。30多人的小分队最后端了一个山头的土匪,这在现代战役里是个神话,到了电影里就成了一个传奇,就有了看点。
中国武侠片一直面临一种“窘境”——科技。科技在武侠片里可以用“枪”来指代。“你有科技,我有神功”,一旦枪出现了,武功就不成立了。为了让武侠片在逻辑上得以继续,港片的导演想了不少招数,比如把枪掰断、在还没开枪之前就用轻功把枪给夺了,或者总有一个通情达理的正人君子说,“不准开枪”,限制用枪。
徐克在《智取威虎山》里找到了武侠与科技完美结合的“虫洞”。用化骨绵掌化解了“科技与枪”自相矛盾的难题。这部电影里,枪战是个亮点。徐克很聪明地避开了武功与枪的对决。仅仅让飞刀作为八大金刚里的老五耍了一把,或者某些场面展示了小分队深藏不露的武术,算是满足了自己的小趣味。不让武功与枪对打是徐克变聪明的地方。
技术方面更是徐老怪的特产。该片的3D效果比同期的《一步之遥》更逼真。尤其是杨子荣打虎那场戏,颇有当年《少年派》的功力。
用武侠片的手法来拍红色经典,徐克闯出了一条新路。徐克把擅长的东西用到位了,而他的问题依然存在。譬如他的电影一直没有分寸感。无论武术打斗还是枪战,疯狂起来一时失去了度,追求视觉效果的野心过了,造成了场面的混乱。就像《智取威虎山》里,小分队成了全能“机械手”,开坦克造炸弹样样拿手。最后那一场攻山的戏尤甚。2000多名悍匪一点战斗力都没有,全成了乌合之众。从某一种程度上说,这种摧枯拉朽的打斗折损了故事的逻辑性,将故事真正变得不可信了。
追求技术,追求美感的危机,就是丧失了分寸感。而真正对观众的心灵形成了震撼的是分寸,而不是泛泛的视觉刺激。 ◎ 尹春芳
【本网责编 胡骁】
|
相关热词搜索:智取威虎山 |
上一篇:“性感女神”林志玲谍战剧《王牌》中变老妇 |
下一篇:明星“微博被盗”事件频现 或为“手抖”找借口 |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