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电视新闻
融媒集萃
视·听延吉
图片新闻
记者文集
专题专栏
融媒直播
新时代文明实践
延吉摄影
延吉概况 延吉新闻 社会民生 公示公告 外媒报道 街区新闻 周边县市 旅游指南 教育资讯 机关党建 活力河南
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YanJiNews.com] > 新闻中心 > 延吉新闻 > 正文

奋进新时代 延吉这十年 |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延吉力量

2022-10-24  标签: 来源:延吉新闻网  作者:闫婷婷李世宇李雨锡杨婷婷
  金秋十月,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在朝阳川镇勤劳村,种粮大户张国振正驾驶一台水稻联合收割机穿梭在自家田地里。稻穗经过脱粒,直接注入转运车,拉运到存储点,机械化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一亩地收割完,仅用了十几分钟。

  
  “过去秋收,人工收割的时候,一天一个人才收一亩地,还是手法快一点的,就是干活灵巧一点的,但是现在就这一台机器,相当于过去30个人。现在农业发展得好,机械越来越先进,省时更省力了。今年我们农场一共种了50公顷土地,其中水稻有30公顷,今年大概30垧地产量达40多万斤。”延吉市朝阳川镇谷祥瑞种植农场负责人张国振说。


  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十年间,张国振家的拖拉机从250型变成804型,插秧机从手扶式变成方向盘式,收获机从小型背负式变成大型自走式联合机,打药从人工背壶变成无人机喷洒。从“田里跑”到“天上飞”,张国振这一代新型农民见证了延吉市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稳步提高。

  截至2022年,延吉市登记注册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210台,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93%以上。机械化耕、种、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也提高了粮食产量。

  
  走在朝阳川镇太兴村和八道村的田间小路上,一大片稻田映入眼帘。这是延边农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水稻基地。“我们合作社一共有200公顷的水稻,今年的水稻涨势特别喜人,又是一个丰收年。”延边农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熊传龙说。

  像张国振、熊传龙这样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经营的专业农场,在延吉市还有很多。而10年前,延吉市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只有39家、专业农场17家。如今,延吉市已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家庭农场848家、农民合作社260家,培育绿色产品企业4家,绿色农产品品牌5个。

  
  新时代以来的十年,延吉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量稳定在9.6万吨/年以上。据延吉市农业农村局近期数据统计,2022年,全市粮食秋收面积预计为25.13万亩。截至10月18日,已完成秋收面积4.62万亩。其中,大豆完成1.87万亩,水稻完成0.81万亩,玉米完成1.84万亩,预计11月中旬全面完成秋收任务,粮食产量将达到11万吨。
  
  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十年来,延吉市有效落实田长制,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产出率,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2021年,延吉市建成高标准农田8.43万亩,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2022年,延吉市实施5.4万亩高标准农田任务,其中,有3.5万亩的建设任务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1.9万亩建设任务已进行施工招标。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延吉市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黑土地保护,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延吉力量。

 
  “过去的10年是我们种植户受益最大的10年,今年我们又将迎来丰收,亩产有望再创新高。”熊学德说。

 
  “作为农民,最重要的就是手握住粮食,不仅要把质量提高上去,也一定要保证产量。接下来,在保证粮食正常高产的情况下,我们要再收购一些土地,流转一些土地,再购一些机械,让百姓有饭吃,有放心粮吃。”张国振说。


【责编 王春荣】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