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英烈亲属追忆峥嵘岁月 感悟革命精神
延吉新闻网6月28日讯(记者 王晓彤)6月25日,延吉市组织抗联英烈家属代表们召开“踏寻先辈足迹 牢记初心使命”座谈会,进一步探寻抗联历史,与英烈亲属一起追忆峥嵘岁月,感悟革命精神。
会议现场 王晓彤 摄
朴成哲主持会议 王晓彤 摄
李树武介绍抗联英烈家属 王晓彤 摄
延边州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鸿,延边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高承龙,延边州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李明哲,延边博物馆研究员许永吉,延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韬以及市委党校、民政局、退役军事务局、党史办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延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朴成哲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上,民政部门负责人宣读了关于成立“东满特委红色文化研究会”的批复,市委党校负责人介绍了邀请到的东满特委领导人和抗联英烈亲属。
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外孙郑卫胜,中共东满特委书记、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魏拯民长孙关玉富,东北抗联二军军长王德泰侄子王兆乾、东北抗联四军军长李延禄儿子李晓星、孙女李戈、外孙王山、外甥女杨丽珍,东北抗联四军军长李延平孙子李平、曾孙李子恩,东北抗联五军军长柴世荣儿子柴国华、儿媳蔡乾萍,表外孙女张桂芬、表外孙黄克毅,珲春籍红色作家骆宾基之子张书泰以及其他东满英烈亲属们共同参加了座谈会。大家追忆抗联先辈们的光荣事迹和艰苦岁月,共同回顾东北抗联金戈铁马的奋斗历程,进一步了解延吉的红色历史,对今后如何深入挖掘东满红色历史,弘扬抗联精神进行了交流探讨。
李晓星动情落泪 王晓彤 摄
“我的父亲李延禄、叔叔李延平先后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他们就出生在延吉,还曾在北山小学就读,爷爷和父亲、叔叔们当时在延吉老家种植的果树还在。在我的童年时期,好几次跟随父亲去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镜泊湖墙缝战役指挥所。” 李延禄之子李晓星回忆,去往指挥所的道路非常坎坷,崎岖不平的山路就连现在都没办法开车上去,只能步行十几公里到达指挥所,可想而知作战时期有多艰难。李晓星说,父亲曾和他讲,抗战时期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冬天很少生火取暖,只能挖个雪坑铺上树枝取暖,真的是爬冰卧雪地去战斗。“父亲生前经常说起非常想回家乡延吉看一看,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回来。这次我能够作为抗联英烈的家属应延吉市委邀请来到延吉非常激动,觉得非常有意义,也替父亲圆了这个梦。”谈到动情处,李晓星一度流下泪水。
郑卫胜追忆红色历史 王晓彤 摄
童长荣外孙郑卫胜介绍了童长荣的伟大事迹。童长荣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创始人之一,24岁担任东满特委书记,与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等一起,第一批接受发展武装斗争的任务。1934年3月27日,童长荣在带领部队转移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7岁。“外公用他年仅27岁的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大爱,我会永远将他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 郑卫胜动情地说。
关玉富介绍魏拯民英雄事迹 王晓彤 摄
魏拯民长孙关玉富将魏拯民的英雄事迹向大家娓娓道来,“我的爷爷魏拯民原名关有维,先后担任东满特委书记、东北抗联第二军政委兼党委书记,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政委,东南满省委书记兼抗联第一路军党委书记,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等。1940年3月,杨靖宇牺牲后,他接替杨靖宇全面统帅第一路军。他能征善战,指挥有方,文武双全,是东北抗联著名的将领和卓越的政治工作者,曾创办中共屯留临时支部党刊《锄耕》,指导家乡的革命斗争。”关玉富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铭记革命先辈们的红色历史,努力传承好、发扬好他们的英雄精神和光辉事迹。
柴国华与父亲照片合影
抗联英烈家属讲述英烈们抗战事迹 王晓彤 摄
抗联英烈家属讲述英烈们抗战事迹 王晓彤 摄
红色文学作家后人张书泰开展交流 王晓彤 摄
与会人员开展座谈 王晓彤 摄
其他抗联英烈的家属们也纷纷讲述了英烈们的抗战事迹,对延吉市委在建党百年之际,把众多抗联英烈后人召集到一起相见交流,安排周到,意义重大,能够来到先辈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心情更是难以言表激动万分,作为英烈后代,今后会积极宣传东北的抗联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教育好自己的下一辈,铭记历史,爱党爱国。
张鸿讲话 王晓彤 摄
延边州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鸿表示,延边的红色资源和抗联文化非常厚重,近年来,延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挖掘,中共东满特委就是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一个重要组织。作为党史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党史工作。通过此次聆听抗联英烈后代讲述前辈们的重要事迹,也让我们更好地学习了前辈的革命牺牲精神,进一步把抗联历史研究好、宣传好、保护好。
高成龙、李明哲、许永吉等与会人员,对如何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弘扬抗联精神,并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工作,交流了个人的建议和意见。
王韬讲话 王晓彤 摄
延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韬在座谈会总结讲话中表示,要借中共东满特委红色历史展陈揭幕和这次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延吉红色文化建设,要做东北抗联精神的“守护者”,深入挖掘、整合延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打造红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联精神;要做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者”,积极搭建党史教育大课堂,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厚植爱国情怀,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伟大使命,不断巩固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要做东北抗联精神的“践行者”,持续强化对红色文化的发掘保护、研究阐释、宣教传播,将红色文化融入脱贫攻坚、致富创收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康养旅游等新兴产业,规划中共东满特委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延吉建设成为传承发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根据地”和“桥头堡”,着力助推经济发展。
会议现场 王晓彤 摄
朴成哲主持会议 王晓彤 摄
李树武介绍抗联英烈家属 王晓彤 摄
延边州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鸿,延边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高承龙,延边州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李明哲,延边博物馆研究员许永吉,延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韬以及市委党校、民政局、退役军事务局、党史办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延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朴成哲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上,民政部门负责人宣读了关于成立“东满特委红色文化研究会”的批复,市委党校负责人介绍了邀请到的东满特委领导人和抗联英烈亲属。
李晓星动情落泪 王晓彤 摄
“我的父亲李延禄、叔叔李延平先后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他们就出生在延吉,还曾在北山小学就读,爷爷和父亲、叔叔们当时在延吉老家种植的果树还在。在我的童年时期,好几次跟随父亲去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镜泊湖墙缝战役指挥所。” 李延禄之子李晓星回忆,去往指挥所的道路非常坎坷,崎岖不平的山路就连现在都没办法开车上去,只能步行十几公里到达指挥所,可想而知作战时期有多艰难。李晓星说,父亲曾和他讲,抗战时期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冬天很少生火取暖,只能挖个雪坑铺上树枝取暖,真的是爬冰卧雪地去战斗。“父亲生前经常说起非常想回家乡延吉看一看,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回来。这次我能够作为抗联英烈的家属应延吉市委邀请来到延吉非常激动,觉得非常有意义,也替父亲圆了这个梦。”谈到动情处,李晓星一度流下泪水。
郑卫胜追忆红色历史 王晓彤 摄
童长荣外孙郑卫胜介绍了童长荣的伟大事迹。童长荣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创始人之一,24岁担任东满特委书记,与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等一起,第一批接受发展武装斗争的任务。1934年3月27日,童长荣在带领部队转移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7岁。“外公用他年仅27岁的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大爱,我会永远将他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 郑卫胜动情地说。
关玉富介绍魏拯民英雄事迹 王晓彤 摄
魏拯民长孙关玉富将魏拯民的英雄事迹向大家娓娓道来,“我的爷爷魏拯民原名关有维,先后担任东满特委书记、东北抗联第二军政委兼党委书记,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政委,东南满省委书记兼抗联第一路军党委书记,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等。1940年3月,杨靖宇牺牲后,他接替杨靖宇全面统帅第一路军。他能征善战,指挥有方,文武双全,是东北抗联著名的将领和卓越的政治工作者,曾创办中共屯留临时支部党刊《锄耕》,指导家乡的革命斗争。”关玉富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铭记革命先辈们的红色历史,努力传承好、发扬好他们的英雄精神和光辉事迹。
柴国华与父亲照片合影
抗联英烈家属讲述英烈们抗战事迹 王晓彤 摄
抗联英烈家属讲述英烈们抗战事迹 王晓彤 摄
红色文学作家后人张书泰开展交流 王晓彤 摄
与会人员开展座谈 王晓彤 摄
其他抗联英烈的家属们也纷纷讲述了英烈们的抗战事迹,对延吉市委在建党百年之际,把众多抗联英烈后人召集到一起相见交流,安排周到,意义重大,能够来到先辈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心情更是难以言表激动万分,作为英烈后代,今后会积极宣传东北的抗联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教育好自己的下一辈,铭记历史,爱党爱国。
张鸿讲话 王晓彤 摄
延边州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鸿表示,延边的红色资源和抗联文化非常厚重,近年来,延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挖掘,中共东满特委就是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一个重要组织。作为党史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党史工作。通过此次聆听抗联英烈后代讲述前辈们的重要事迹,也让我们更好地学习了前辈的革命牺牲精神,进一步把抗联历史研究好、宣传好、保护好。
高成龙、李明哲、许永吉等与会人员,对如何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弘扬抗联精神,并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工作,交流了个人的建议和意见。
王韬讲话 王晓彤 摄
延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韬在座谈会总结讲话中表示,要借中共东满特委红色历史展陈揭幕和这次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延吉红色文化建设,要做东北抗联精神的“守护者”,深入挖掘、整合延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打造红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联精神;要做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者”,积极搭建党史教育大课堂,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厚植爱国情怀,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伟大使命,不断巩固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要做东北抗联精神的“践行者”,持续强化对红色文化的发掘保护、研究阐释、宣教传播,将红色文化融入脱贫攻坚、致富创收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康养旅游等新兴产业,规划中共东满特委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延吉建设成为传承发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根据地”和“桥头堡”,着力助推经济发展。
【责编 王春荣】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