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全面振兴】“绿色生态红色文化”富了五凤村
“鹰飞凤舞”广场、闲庭信步长廊、高端大气的民居、平整宽阔的村路……走进延吉市小营镇五凤村,干净整洁的环境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十分引人注目,昔日名不见经传的五凤村已经彻底大变样。
鹰飞凤舞广场 王晓彤 摄
谈起生活变化 张喜铸十分高兴 王晓彤 摄
五凤村村主任、党支部书记公维家介绍,几年前的五凤村还是另一番景象:肮脏不堪的水泥路、路边随处可见的垃圾、年久失修的路灯,村民们没有任何的健身设施和娱乐设施,生活也过得十分清贫。
“一定要真正实现脱贫,找准发展属于五凤村的特色产业。”公维家告诉记者。五凤村背靠五道水库,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还有诸多红色遗迹遗址,是延吉的“世外桃源”。近年来,村子结合实际,确定了红色旅游和民俗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要想发展旅游产业,就要有干净的环境和良好的基础设施。为提升村容村貌,在村干部的带动下,村民们清理垃圾、平整村路、栽花种草,全面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后的五凤村不仅青山绿水环绕,还有小桥流水人家农家乐,属于五凤村独特秀丽风光的天然优势已经显现。
小营镇五凤村 金洪石 摄
五凤村村口
五凤村村口
五凤村还合理规划旅游项目,将红色旅游路线贯穿其中,向游客展示日军碉堡、日军炮台遗址、靖国神社、原日本宪兵医院遗址、水牢遗址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培训了一批村民讲解员,将发生在本村的日军侵华史、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众多的革命烈士事迹讲解给游客。并开发了生态蔬菜大棚、农家乐、垂钓、赛马等旅游项目,游客既能瞻仰红色遗址、倾听英堆事迹,还能进行休闲游玩。
五凤村的一系列举措真正让村民受了益。村民张喜铸和老伴共同生活,上了年纪的夫妻俩已经无法外出打工,平日里只能靠种地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自从村里有了小桥流水人家合作社,张喜铸在合作社打工,每年有了15000元左右的固定收入,平时自家还会接待前来游玩的游客,也能挣到钱。去年,张喜铸老两口年收入30000多元,是原来的好几倍。提起村里近两年的发展,张喜铸不禁竖起大拇指,激动地说,“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村里发展旅游业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日子越过越好,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现如今,五凤村真正把“绿色”农家乐与“红色”旅游业结合起来,合力建成了一个集旅游、观光、购物、生态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村。2020年,五凤村计划新建300平方米的红色旅游抗日展馆,完善村内6.2公里抗联线路,并依托红色革命路线、生态蔬菜大棚、旅游山庄、家庭式农家乐、登山线路、5000平方米露营烧烤基地、垂钓等项目,吸引游客关注五凤村绿色农副产品,进而打造五凤村自主品牌,形成产业发展链。
鹰飞凤舞广场 王晓彤 摄
谈起生活变化 张喜铸十分高兴 王晓彤 摄
“一定要真正实现脱贫,找准发展属于五凤村的特色产业。”公维家告诉记者。五凤村背靠五道水库,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还有诸多红色遗迹遗址,是延吉的“世外桃源”。近年来,村子结合实际,确定了红色旅游和民俗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要想发展旅游产业,就要有干净的环境和良好的基础设施。为提升村容村貌,在村干部的带动下,村民们清理垃圾、平整村路、栽花种草,全面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后的五凤村不仅青山绿水环绕,还有小桥流水人家农家乐,属于五凤村独特秀丽风光的天然优势已经显现。
小营镇五凤村 金洪石 摄
五凤村村口
五凤村村口
五凤村还合理规划旅游项目,将红色旅游路线贯穿其中,向游客展示日军碉堡、日军炮台遗址、靖国神社、原日本宪兵医院遗址、水牢遗址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培训了一批村民讲解员,将发生在本村的日军侵华史、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众多的革命烈士事迹讲解给游客。并开发了生态蔬菜大棚、农家乐、垂钓、赛马等旅游项目,游客既能瞻仰红色遗址、倾听英堆事迹,还能进行休闲游玩。
五凤村的一系列举措真正让村民受了益。村民张喜铸和老伴共同生活,上了年纪的夫妻俩已经无法外出打工,平日里只能靠种地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自从村里有了小桥流水人家合作社,张喜铸在合作社打工,每年有了15000元左右的固定收入,平时自家还会接待前来游玩的游客,也能挣到钱。去年,张喜铸老两口年收入30000多元,是原来的好几倍。提起村里近两年的发展,张喜铸不禁竖起大拇指,激动地说,“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村里发展旅游业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日子越过越好,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现如今,五凤村真正把“绿色”农家乐与“红色”旅游业结合起来,合力建成了一个集旅游、观光、购物、生态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村。2020年,五凤村计划新建300平方米的红色旅游抗日展馆,完善村内6.2公里抗联线路,并依托红色革命路线、生态蔬菜大棚、旅游山庄、家庭式农家乐、登山线路、5000平方米露营烧烤基地、垂钓等项目,吸引游客关注五凤村绿色农副产品,进而打造五凤村自主品牌,形成产业发展链。
【责编 王春荣 李军广】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