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河开化 鸟儿纷至沓来
延吉新闻网3月28日讯(记者 李军广)春分过后,延吉市布尔哈通河冰面渐渐融化,连日来,野鸭、海鸥等“会飞的客人”纷纷来访,嬉戏觅食,形成了一幅生态美景,带来了浓浓的春天气息。
据了解,近几年,延吉市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对辖区河道进行治理,如今河流水质一年比一年好,鱼也多了,每到春秋两季布尔哈通河都会有野鸭和海鸥等鸟类光顾,这些鸟类几乎都是在此停留一个月后,便会飞走。
海鸥在布河上空飞翔 李军广 摄
海鸥在冰上休憩 李军广 摄
在布尔哈通河觅食的斑嘴鸭 李军广 摄
在布尔哈通河觅食的红脚鹬 李军广 摄
在布尔哈通河觅食的白鹡鸰 李军广 摄
在布尔哈通河觅食的笛鸻 李军广 摄
摄影爱好者在布尔哈通河畔拍鸟 李军广 摄
海鸥(学名:Larus canus)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鸥。体长38-44厘米,翼展106-125厘米,体重300-500克,寿命24年。 [1] 腿及无斑环的细嘴绿黄色,白尾,初级飞羽羽尖白色,具大块的白色翼镜。冬季头及颈散见褐色细纹,有时嘴尖有黑色。海鸥身姿健美,惹人喜爱,其身体下部的羽毛就像雪一样晶莹洁白。海鸥是候鸟,分布于欧洲、亚洲至阿拉斯加及北美洲西部。迁徙时见于中国东北各省。越冬在整个沿海地区包括海南岛及台湾;也见于华东及华南地区的大部分内陆湖泊及河流。
斑嘴鸭(学名:Anas poecilorhyncha)属大型鸭类,体型大小和绿头鸭相似,体长50-64厘米,体重1千克左右。雌雄羽色相似。上嘴黑色,先端黄色,脚橙黄色,脸至上颈侧、眼先、眉纹、颏和喉均为淡黄白色,远处看起来呈白色,与深的体色呈明显反差。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南部、蒙古东部、萨哈林岛、中国、朝鲜、日本、中南半岛、缅甸、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
红脚鹬(学名:Tringa totanus):体长28厘米,上体褐灰,下体白色,胸具褐色纵纹。飞行时腰部白色明显,次级飞羽具明显白色外缘。尾上具黑白色细斑。虹膜黑褐色,嘴长直而尖,基部橙红色,尖端黑褐色。脚较细长,亮橙红色,繁殖期变为暗红色。幼鸟橙黄色。常成小群迁徙。生活于草地、湖泊、沿海等地,主要以各种小型动物为食。该物种分布广范,世界均有分布,繁殖于非洲及古北界;冬季南移远及苏拉威西、东帝汶及澳大利亚。在中国繁殖于东北地区,为夏候鸟和冬候鸟。春季于3-4月迁到东北繁殖地,秋季于9-10月迁离繁殖地。
白鹡鸰(学名:Motacilla alba):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小型鸣禽,全长约18厘米,翼展31厘米,体重23克,寿命10年。体羽为黑白二色。栖息于村落、河流、小溪、水塘等附近,在离水较近的耕地、草场等均可见到。经常成对活动或结小群活动。以昆虫为食。觅食时地上行走,或在空中捕食昆虫。飞行时呈波浪式前进,停息时尾部不停上下摆动。繁殖期在3-7月,筑巢于屋顶、洞穴、石缝等处,巢由草茎、细根、树皮和枯叶构成,巢呈杯状。每窝产卵4-5枚。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和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地区,在中国有广泛分布。
笛鸻(学名:Charadrius melodus):属小型涉禽。呈沙色。大小如麻雀,跗蹠修长,胫下部亦裸出。中趾最长,趾间具蹼或不具蹼,后趾形小或退化。翅形尖长,第1枚初级飞羽退化,形狭窄,甚短小;第2枚初级飞羽较第3枚长或者等长。三级飞羽特长。尾形短圆,尾羽12枚。是迁徙性鸟类,通常沿海岸线、河道迁徙。栖息在近海岸边的沙滩或石滩。成年的笛鸻脚部呈橙黄色,前额上两眼间有一道黑间,在繁殖期颈上会出现一道黑环。雄鸟与雌鸟很难分辨,在繁殖期间雄鸟颈上的黑环较粗。吃水中的虫、昆虫、软体动物及甲壳类。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红脚鹬 李军广 摄
红脚鹬 李军广 摄
据了解,近几年,延吉市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对辖区河道进行治理,如今河流水质一年比一年好,鱼也多了,每到春秋两季布尔哈通河都会有野鸭和海鸥等鸟类光顾,这些鸟类几乎都是在此停留一个月后,便会飞走。
海鸥在布河上空飞翔 李军广 摄
海鸥在冰上休憩 李军广 摄
在布尔哈通河觅食的斑嘴鸭 李军广 摄
在布尔哈通河觅食的红脚鹬 李军广 摄
在布尔哈通河觅食的白鹡鸰 李军广 摄
在布尔哈通河觅食的笛鸻 李军广 摄
摄影爱好者在布尔哈通河畔拍鸟 李军广 摄
海鸥(学名:Larus canus)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鸥。体长38-44厘米,翼展106-125厘米,体重300-500克,寿命24年。 [1] 腿及无斑环的细嘴绿黄色,白尾,初级飞羽羽尖白色,具大块的白色翼镜。冬季头及颈散见褐色细纹,有时嘴尖有黑色。海鸥身姿健美,惹人喜爱,其身体下部的羽毛就像雪一样晶莹洁白。海鸥是候鸟,分布于欧洲、亚洲至阿拉斯加及北美洲西部。迁徙时见于中国东北各省。越冬在整个沿海地区包括海南岛及台湾;也见于华东及华南地区的大部分内陆湖泊及河流。
斑嘴鸭(学名:Anas poecilorhyncha)属大型鸭类,体型大小和绿头鸭相似,体长50-64厘米,体重1千克左右。雌雄羽色相似。上嘴黑色,先端黄色,脚橙黄色,脸至上颈侧、眼先、眉纹、颏和喉均为淡黄白色,远处看起来呈白色,与深的体色呈明显反差。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南部、蒙古东部、萨哈林岛、中国、朝鲜、日本、中南半岛、缅甸、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
红脚鹬(学名:Tringa totanus):体长28厘米,上体褐灰,下体白色,胸具褐色纵纹。飞行时腰部白色明显,次级飞羽具明显白色外缘。尾上具黑白色细斑。虹膜黑褐色,嘴长直而尖,基部橙红色,尖端黑褐色。脚较细长,亮橙红色,繁殖期变为暗红色。幼鸟橙黄色。常成小群迁徙。生活于草地、湖泊、沿海等地,主要以各种小型动物为食。该物种分布广范,世界均有分布,繁殖于非洲及古北界;冬季南移远及苏拉威西、东帝汶及澳大利亚。在中国繁殖于东北地区,为夏候鸟和冬候鸟。春季于3-4月迁到东北繁殖地,秋季于9-10月迁离繁殖地。
白鹡鸰(学名:Motacilla alba):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小型鸣禽,全长约18厘米,翼展31厘米,体重23克,寿命10年。体羽为黑白二色。栖息于村落、河流、小溪、水塘等附近,在离水较近的耕地、草场等均可见到。经常成对活动或结小群活动。以昆虫为食。觅食时地上行走,或在空中捕食昆虫。飞行时呈波浪式前进,停息时尾部不停上下摆动。繁殖期在3-7月,筑巢于屋顶、洞穴、石缝等处,巢由草茎、细根、树皮和枯叶构成,巢呈杯状。每窝产卵4-5枚。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和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地区,在中国有广泛分布。
笛鸻(学名:Charadrius melodus):属小型涉禽。呈沙色。大小如麻雀,跗蹠修长,胫下部亦裸出。中趾最长,趾间具蹼或不具蹼,后趾形小或退化。翅形尖长,第1枚初级飞羽退化,形狭窄,甚短小;第2枚初级飞羽较第3枚长或者等长。三级飞羽特长。尾形短圆,尾羽12枚。是迁徙性鸟类,通常沿海岸线、河道迁徙。栖息在近海岸边的沙滩或石滩。成年的笛鸻脚部呈橙黄色,前额上两眼间有一道黑间,在繁殖期颈上会出现一道黑环。雄鸟与雌鸟很难分辨,在繁殖期间雄鸟颈上的黑环较粗。吃水中的虫、昆虫、软体动物及甲壳类。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海鸥 李军广 摄
红脚鹬 李军广 摄
红脚鹬 李军广 摄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