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第一书记洪溟治村扶贫真情怀
平坦的柏油路、整齐的太阳能路灯、宽敞的老年门球场……自第一书记洪溟来到延吉市依兰镇台岩村之后,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洪溟察看蔬菜长势 翟宇佳 摄
对症下药 积极谋划产业项目
洪溟是延边州食药监局总监,2016年3月,在组织的安排下,到依兰镇台岩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台岩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现有73户贫困户,122名贫困人员。”洪溟说。怎样让这些人脱贫致富,上任伊始的洪溟一时也犯了难。
为了尽快掌握情况,洪溟挨家挨户上门走访。经过调查,他了解到台岩村贫困户多为老弱病残人员,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只有壮大集体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
壮大集体经济,还需项目带动。但村里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一切只能从零开始。洪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多方联系相关部门,为村里争取资金,兴建项目。
2016年,洪溟争取到延吉市民宗局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0万元,在村里实施了黄牛养殖项目,当年就给64户、92人贫困户发放黄牛养殖项目增收金8.52万元。2017年,又给75户、124人贫困户发放黄牛养殖项目增收金10.46万元,有17户、25人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2017年,洪溟又争取到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扶贫资金20万元,延吉市各委办局扶贫资金14.9万元,在村里建成温室大棚1个、普通大棚1个,总面积1400平方米。大棚按照租赁的经营模式,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8万元。
“今年,我们又争取各级扶贫资金133万元,正在扩建4座温室大棚;争取延吉市扶贫资金200万元,正在建设600平方米的贮藏库,预计每年收租金12万元;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0万元,用于发展台岩村大田人参项目……”谈到扶贫产业项目,洪溟如数家珍。
正是一个个扶贫产业的兴起和红火发展,让台岩村村民脱贫有了底气。
平坦的柏油路 翟宇佳 摄
正在建设的600平方米贮藏库 翟宇佳 摄
改善环境 提高村民幸福指数
“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光让他们兜里有钱还不行,还要让他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洪溟说。
在村工作期间,洪溟发现台岩村的基础设施都已经破败不堪,桥梁损坏、道路颠簸,村民出行不便,生活垃圾也是随意堆放,影响美观和生态环境。
于是,从2016年开始,洪溟先后争取资金,对村卫生院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对村里的三处危桥进行了重建,新修了4公里柏油路,新建了一个700平方米的现代化草坪式门球场,安装了260盏太阳能路灯……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洪溟还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如今三年过去了,台岩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明亮挺拔的路灯,整齐干净的庭院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的迷人。
洪溟察看温室大棚建设情况 翟宇佳 摄
精准帮扶 贴近群众排忧解难
“洪书记,他可为我们贫困户操老心了。”说起第一书记洪溟,今年68岁的陶凤艳老人连声称赞。
陶凤艳和老伴是村里的贫困户。今年,老俩口在自家院里种上了韭菜,眼瞅着到了收获的季节,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老俩口却为销路发了愁。
得知老人家的情况,洪溟立即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帮助陶凤艳卖韭菜。“多亏了洪书记,帮我们把韭菜都卖了,卖了4000多块。” 陶凤艳笑呵呵地说。
不仅如此,今年陶凤艳家的房子也进行了重新翻修。“我们原来的房子瓦都漏了,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今年,洪书记领着施工人员,给我们家换上了彩钢瓦,做了保温墙,门也换了新的,这回我们住这房子一点儿也不漏了。”陶凤艳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洪溟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问题当成自己的“家事”。
2016年,受台风“狮子山”影响,台岩村玉米地倒伏严重,考虑到村里贫困户人手少,抢收玉米时间紧迫,洪溟将情况反映到州食药监局,组成“党员突击队”,帮助村民抢收;在平时工作中,他看到农民家的玉米、土鸡和苹果梨等农产品销路不畅,便积极发动各包保单位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帮助村民销售;他还帮助农民成立了果蔬种植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使其成为台岩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点一滴,洪溟用自己的负责与勤恳,为村民架起一座扶贫“连心桥”,让村民享受到了真真正正的实惠,赢得了村民的交口称赞。
洪溟告诉记者,虽然扶贫攻坚的道路并不平坦,但他坚信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包保单位的大力支持,台岩村的脱贫攻坚战一定能够实现最终的既定目标,让百姓真正摘掉“穷帽子”,让脱贫“小调儿”响遍小山村。
洪溟察看蔬菜长势 翟宇佳 摄
对症下药 积极谋划产业项目
洪溟是延边州食药监局总监,2016年3月,在组织的安排下,到依兰镇台岩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台岩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现有73户贫困户,122名贫困人员。”洪溟说。怎样让这些人脱贫致富,上任伊始的洪溟一时也犯了难。
为了尽快掌握情况,洪溟挨家挨户上门走访。经过调查,他了解到台岩村贫困户多为老弱病残人员,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只有壮大集体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
壮大集体经济,还需项目带动。但村里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一切只能从零开始。洪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多方联系相关部门,为村里争取资金,兴建项目。
2016年,洪溟争取到延吉市民宗局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0万元,在村里实施了黄牛养殖项目,当年就给64户、92人贫困户发放黄牛养殖项目增收金8.52万元。2017年,又给75户、124人贫困户发放黄牛养殖项目增收金10.46万元,有17户、25人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2017年,洪溟又争取到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扶贫资金20万元,延吉市各委办局扶贫资金14.9万元,在村里建成温室大棚1个、普通大棚1个,总面积1400平方米。大棚按照租赁的经营模式,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8万元。
“今年,我们又争取各级扶贫资金133万元,正在扩建4座温室大棚;争取延吉市扶贫资金200万元,正在建设600平方米的贮藏库,预计每年收租金12万元;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0万元,用于发展台岩村大田人参项目……”谈到扶贫产业项目,洪溟如数家珍。
正是一个个扶贫产业的兴起和红火发展,让台岩村村民脱贫有了底气。
平坦的柏油路 翟宇佳 摄
正在建设的600平方米贮藏库 翟宇佳 摄
改善环境 提高村民幸福指数
“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光让他们兜里有钱还不行,还要让他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洪溟说。
在村工作期间,洪溟发现台岩村的基础设施都已经破败不堪,桥梁损坏、道路颠簸,村民出行不便,生活垃圾也是随意堆放,影响美观和生态环境。
于是,从2016年开始,洪溟先后争取资金,对村卫生院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对村里的三处危桥进行了重建,新修了4公里柏油路,新建了一个700平方米的现代化草坪式门球场,安装了260盏太阳能路灯……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洪溟还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如今三年过去了,台岩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明亮挺拔的路灯,整齐干净的庭院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的迷人。
洪溟察看温室大棚建设情况 翟宇佳 摄
精准帮扶 贴近群众排忧解难
“洪书记,他可为我们贫困户操老心了。”说起第一书记洪溟,今年68岁的陶凤艳老人连声称赞。
陶凤艳和老伴是村里的贫困户。今年,老俩口在自家院里种上了韭菜,眼瞅着到了收获的季节,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老俩口却为销路发了愁。
得知老人家的情况,洪溟立即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帮助陶凤艳卖韭菜。“多亏了洪书记,帮我们把韭菜都卖了,卖了4000多块。” 陶凤艳笑呵呵地说。
不仅如此,今年陶凤艳家的房子也进行了重新翻修。“我们原来的房子瓦都漏了,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今年,洪书记领着施工人员,给我们家换上了彩钢瓦,做了保温墙,门也换了新的,这回我们住这房子一点儿也不漏了。”陶凤艳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洪溟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问题当成自己的“家事”。
2016年,受台风“狮子山”影响,台岩村玉米地倒伏严重,考虑到村里贫困户人手少,抢收玉米时间紧迫,洪溟将情况反映到州食药监局,组成“党员突击队”,帮助村民抢收;在平时工作中,他看到农民家的玉米、土鸡和苹果梨等农产品销路不畅,便积极发动各包保单位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帮助村民销售;他还帮助农民成立了果蔬种植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使其成为台岩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点一滴,洪溟用自己的负责与勤恳,为村民架起一座扶贫“连心桥”,让村民享受到了真真正正的实惠,赢得了村民的交口称赞。
洪溟告诉记者,虽然扶贫攻坚的道路并不平坦,但他坚信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包保单位的大力支持,台岩村的脱贫攻坚战一定能够实现最终的既定目标,让百姓真正摘掉“穷帽子”,让脱贫“小调儿”响遍小山村。
【责编 王春荣】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