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7不凡烙印:林松淑
回访——朝鲜族“小巷总理”林松淑:社区迈入新时代
年终岁尾,但林松淑依旧在忙碌:定期去孤寡老人家看望、随时为社区居民帮忙、及时为邻里解忧……外人看,林松淑每天忙活的事情很雷同、每年从事的工作很相似。但她从没觉得乏味:“进入新时代,居民需求不断变化,每时每刻都有新情况,新挑战。”
林松淑在十九大宣讲展板上张贴宣讲材料,记录宣讲日程。
这一年,林松淑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盛会归来,她迅速投身到十九大精神宣讲与践行中,更加认真勤恳,让社区成为十九大精神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
园辉社区成立了“新时代传习所”,在林松淑带动下,社区用朝鲜语、汉语做宣传,拿群众最常遇、最关心的养老、住房、医疗、教育说事儿。朝鲜族群众能歌善舞,林松淑挑选了几位能编能跳的群众组织者,为他们深入讲解精神,把报告宣讲结合到日常文娱活动中。
“社区活力越来越大,能起到覆盖效果。”林松淑说。十几年如一日的工作,林松淑深知群众的所思所想,她把报告结合居民生活“翻译”得更加通俗易懂,用朝鲜语和朝鲜族群众交流报告,让他们理解起来更轻松。
这一年,小城延吉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朝鲜族风情,服务业快速发展,在社区租住的外来务工人员多了起来,给管理带来许多新情况。
林松淑和社区干部一起,把“服务好外来人员”提上了工作日程。他们建立起外来务工人员档案,协调就业部门获取信息帮助就业,让远离家乡的他们心暖。
“外来户”房廷宝从舒兰市刚刚到延吉谋生时,生活拮据,都说延吉发展好,但他人生地不熟,为挣钱发愁。“幸亏遇到了林书记。”他逢人便说。林松淑了解到他的情况,鼓励他加入社区家政服务队,又帮他租房子、办执照,一个建材商店张罗了起来。
刚开店时,大事小情耗费精力,房廷宝难以照看儿子,林松淑和社区干部又主动帮他照顾儿子的起居学习。小店的生意也走上正轨,房廷宝安顿了下来,延吉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林松淑(右一)在社区为居民服务。
这一年,对林松淑来说,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她深知,代表就是榜样,榜样就是代表。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必须加倍付出。
她依旧将自己的所有精力放在工作上,社区住户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位朝鲜族阿姨。她依旧把琐事办得井井有条,尽心尽力扮演着这些角色:社区建设领路人、服务居民贴心人、出国人员娘家人、外来务工人员婆家人、居家养老的赡养人、留守儿童监护人、失足人员的帮教人……
这是林松淑历年来记录的民生日记
这一年,林松淑继续着十七年来的习惯,每天记录民生日记,认真记录下看到的、想到的、服务居民的经验感受,把自己、把工作的喜怒哀乐与居民、与社区紧紧联系在一起。
变化无处不在。社区工作人员收入稳步提高,工作起来更有劲头。社区里面,从原来需要自己生火取暖到现在集中供暖,从原来跑很远交电费到现在社区代收,从原来孤寡老人孤独生活到现在得到社区关怀,好政策让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这一年,社区换届,林松淑又一次当选。新年到来时,她心里多了几个心愿:她希望居民生活越来越幸福,也能有更多年轻人投身社区工作中,在基层锻炼成长;也希望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的丈夫能逐渐恢复,不用再为丈夫的健康担忧。
“十几年下来,工作得越久,越是喜欢这份工作。”林松淑说,“居民们信任我,我就会充满力量,就更有责任为大家做好服务。”(记者 段续 周万鹏)
初访——林松淑:一心一意为社区 大事小情总关情
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街道园辉社区党委书记林松淑在延吉家喻户晓,住户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位朝鲜族阿姨。
2001年社区换届,十几个朝族阿迈(朝鲜族对“老妈妈”的称谓)来到了林松淑家中,请这位从小帮当居委会主任母亲抄写居民名册的能人,当社区的当家人。彼时,林松淑开办了一家幼儿园,收入不错,生活也有滋有味。
为了满足群众期待,她关掉幼儿园,被选为社区“当家人”,一干就是16年。自从成为社区书记那天起,她的目标只有一个:让生活在园辉社区的居民更幸福。
林松淑(右)在老年活动室内与社区居民在一起
一天,一位居民因自家的下水道堵塞找到社区,林松淑承诺帮助修理,但忙了一上午,她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下午,这位居民又来了,“林书记,我在家等了一上午也没等到你来。”
“惭愧极了。”林松淑说,“我只能告诉他,我一会就过去。”望着居民远去的背影,林松淑暗下决心,以后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她开始写民生日记,认真记录看到的、想到的、居民需要的以及服务居民的经验感受,这一写就是16年,15本,35万余字。
点滴记录中,林松淑对工作的感情越来越浓,和居民的心也越来越近。“民生日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居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2011年,延吉市启动“暖房子”工程,林松淑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起早贪黑地到每一个住户家中,争取住户的理解和支持。
不到半年,他们入户1.5万多次,共代收分户改造、防盗门等各项费用120多万元。林松淑还为出国居民换窗和火炕楼地暖改造垫付3.5万元。
2012年5月,园辉社区72栋居民楼全部改造完毕。居民们住进了暖房子,而林松淑却因说话过多,嗓子就此嘶哑了。
在园辉社区,有几百名境外、域外劳务人员,解决其后顾之忧成了林松淑牵挂的事情。林松淑个人出资购买了保险柜,为出国人员保管存折、房照、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并帮助他们定期缴纳养老保险、收取房租。几年来无一差错,外出居民亲切地称她为“娘家人”。
林松淑还是“林妈妈”。针对社区留守儿童多的问题,园辉社区组织创办了未成年人假日学校,利用双休日组织孩子学习、活动。为此,林松淑将自己经营幼儿园的小楼房当做校舍,还动员十多名老教师、老干部成立辅导组。参观博物馆、排演节目、建立兴趣小组……假日学校越办越红火。
很多居民说,正是因为林松淑的努力,居民没有了后顾之忧,社区变得更加幸福。“这是我的责任。”林松淑说。(记者 段续)
年终岁尾,但林松淑依旧在忙碌:定期去孤寡老人家看望、随时为社区居民帮忙、及时为邻里解忧……外人看,林松淑每天忙活的事情很雷同、每年从事的工作很相似。但她从没觉得乏味:“进入新时代,居民需求不断变化,每时每刻都有新情况,新挑战。”
林松淑在十九大宣讲展板上张贴宣讲材料,记录宣讲日程。
这一年,林松淑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盛会归来,她迅速投身到十九大精神宣讲与践行中,更加认真勤恳,让社区成为十九大精神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
园辉社区成立了“新时代传习所”,在林松淑带动下,社区用朝鲜语、汉语做宣传,拿群众最常遇、最关心的养老、住房、医疗、教育说事儿。朝鲜族群众能歌善舞,林松淑挑选了几位能编能跳的群众组织者,为他们深入讲解精神,把报告宣讲结合到日常文娱活动中。
“社区活力越来越大,能起到覆盖效果。”林松淑说。十几年如一日的工作,林松淑深知群众的所思所想,她把报告结合居民生活“翻译”得更加通俗易懂,用朝鲜语和朝鲜族群众交流报告,让他们理解起来更轻松。
这一年,小城延吉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朝鲜族风情,服务业快速发展,在社区租住的外来务工人员多了起来,给管理带来许多新情况。
林松淑和社区干部一起,把“服务好外来人员”提上了工作日程。他们建立起外来务工人员档案,协调就业部门获取信息帮助就业,让远离家乡的他们心暖。
“外来户”房廷宝从舒兰市刚刚到延吉谋生时,生活拮据,都说延吉发展好,但他人生地不熟,为挣钱发愁。“幸亏遇到了林书记。”他逢人便说。林松淑了解到他的情况,鼓励他加入社区家政服务队,又帮他租房子、办执照,一个建材商店张罗了起来。
刚开店时,大事小情耗费精力,房廷宝难以照看儿子,林松淑和社区干部又主动帮他照顾儿子的起居学习。小店的生意也走上正轨,房廷宝安顿了下来,延吉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林松淑(右一)在社区为居民服务。
这一年,对林松淑来说,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她深知,代表就是榜样,榜样就是代表。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必须加倍付出。
她依旧将自己的所有精力放在工作上,社区住户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位朝鲜族阿姨。她依旧把琐事办得井井有条,尽心尽力扮演着这些角色:社区建设领路人、服务居民贴心人、出国人员娘家人、外来务工人员婆家人、居家养老的赡养人、留守儿童监护人、失足人员的帮教人……
这是林松淑历年来记录的民生日记
这一年,林松淑继续着十七年来的习惯,每天记录民生日记,认真记录下看到的、想到的、服务居民的经验感受,把自己、把工作的喜怒哀乐与居民、与社区紧紧联系在一起。
变化无处不在。社区工作人员收入稳步提高,工作起来更有劲头。社区里面,从原来需要自己生火取暖到现在集中供暖,从原来跑很远交电费到现在社区代收,从原来孤寡老人孤独生活到现在得到社区关怀,好政策让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这一年,社区换届,林松淑又一次当选。新年到来时,她心里多了几个心愿:她希望居民生活越来越幸福,也能有更多年轻人投身社区工作中,在基层锻炼成长;也希望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的丈夫能逐渐恢复,不用再为丈夫的健康担忧。
“十几年下来,工作得越久,越是喜欢这份工作。”林松淑说,“居民们信任我,我就会充满力量,就更有责任为大家做好服务。”(记者 段续 周万鹏)
初访——林松淑:一心一意为社区 大事小情总关情
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街道园辉社区党委书记林松淑在延吉家喻户晓,住户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位朝鲜族阿姨。
2001年社区换届,十几个朝族阿迈(朝鲜族对“老妈妈”的称谓)来到了林松淑家中,请这位从小帮当居委会主任母亲抄写居民名册的能人,当社区的当家人。彼时,林松淑开办了一家幼儿园,收入不错,生活也有滋有味。
为了满足群众期待,她关掉幼儿园,被选为社区“当家人”,一干就是16年。自从成为社区书记那天起,她的目标只有一个:让生活在园辉社区的居民更幸福。
林松淑(右)在老年活动室内与社区居民在一起
一天,一位居民因自家的下水道堵塞找到社区,林松淑承诺帮助修理,但忙了一上午,她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下午,这位居民又来了,“林书记,我在家等了一上午也没等到你来。”
“惭愧极了。”林松淑说,“我只能告诉他,我一会就过去。”望着居民远去的背影,林松淑暗下决心,以后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她开始写民生日记,认真记录看到的、想到的、居民需要的以及服务居民的经验感受,这一写就是16年,15本,35万余字。
点滴记录中,林松淑对工作的感情越来越浓,和居民的心也越来越近。“民生日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居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2011年,延吉市启动“暖房子”工程,林松淑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起早贪黑地到每一个住户家中,争取住户的理解和支持。
不到半年,他们入户1.5万多次,共代收分户改造、防盗门等各项费用120多万元。林松淑还为出国居民换窗和火炕楼地暖改造垫付3.5万元。
2012年5月,园辉社区72栋居民楼全部改造完毕。居民们住进了暖房子,而林松淑却因说话过多,嗓子就此嘶哑了。
在园辉社区,有几百名境外、域外劳务人员,解决其后顾之忧成了林松淑牵挂的事情。林松淑个人出资购买了保险柜,为出国人员保管存折、房照、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并帮助他们定期缴纳养老保险、收取房租。几年来无一差错,外出居民亲切地称她为“娘家人”。
林松淑还是“林妈妈”。针对社区留守儿童多的问题,园辉社区组织创办了未成年人假日学校,利用双休日组织孩子学习、活动。为此,林松淑将自己经营幼儿园的小楼房当做校舍,还动员十多名老教师、老干部成立辅导组。参观博物馆、排演节目、建立兴趣小组……假日学校越办越红火。
很多居民说,正是因为林松淑的努力,居民没有了后顾之忧,社区变得更加幸福。“这是我的责任。”林松淑说。(记者 段续)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