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电视节目
微视频
融媒直播
融媒大喇叭
高新技术产业区
空港经济开发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
延吉摄影
延吉概况 延吉新闻 社会民生 公示公告 外媒报导 街区新闻 周边县市 旅游指南 教育资讯 图片新闻 记者文集 机关党建 活力河南 关工委 向阳幼儿园
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YanJiNews.com] > 新闻中心 > 延吉新闻 > 正文

延吉市真抓实干 倾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2017-09-19  标签:营商 延吉市 新高  来源:延吉新闻网  作者:季芳旭
  延吉新闻网9月19日讯(记者 季芳旭)自省、州“三抓”大会召开以来,延吉市在增强“抓项目”本事的同时,全面实施软环境提升工程,不断提高“造环境”的本领,政商关系更加亲清、营商环境更加优良、社会各界满意度不断提升。


”多证合一“第一张企业营业执照


软环境办公室工作人员走访监测点北本电器公司


软环境办公室工作人员走访市国税局办事大厅了解电子化服务

  优质的软环境是最大的硬资源,更是实现绿色转型的最优竞争力。为此延吉市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党政统一领导,上下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在全市部门(单位)选调10名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作风过硬的优秀干部,组建了软环境建设办公室。实行县级领导重点项目包保制、社区工作日及软环境“四走进”等制度,定期走访了解项目建设、企业经营及群众民生问题。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立足城市发展实际,制定并下发了《2017年度软环境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办法,确保全市软环境建设各项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延吉市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思维做好放管服,先后调整、承接、合并、取消行政职权128项,全市41个部门,344大项、500小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已全部实现进厅入网,政务服务“一张网”已经建成。在全省率先将不动产转移登记与抵押登记合并办理,实行不动产数据房产、国土部门双线并行,信息共享,整个流程仅需3天。在州内率先实施企业名称网上登记、网上核名及网上年报制等,在原有“五证合一”“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基础上,整合17个部门的32个证照实现“三十二证合一”,变政务服务“线下跑”为“线上办”,办理时间也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2-5个工作日。还全面推行企业网上简易注销登记,真正实现企业和群众“动动手指交材料,足不出户享红利”。互联网思维下灵活的市场准入准出机制,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极大地点燃了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

  同时,通过构建“内部+外部、服务+监督、诉求+反应”软环境监督网络立体框架,做强市场监管。内部由市软环境办负责具体推进软环境提升工程,先后于4月和8月,在全市开展两次为期一个月的“抓环境、提效能、促服务”检查评议活动,对30个部门单位的涉企“四乱”、损害群众利益等情况进行集中督导。外部则以21个软环境监测点、188名软环境监督员为阵地、骨干,依托投诉平台“1+1”“两网三平台”及会晤等实时监控手段,掌握“第一手”涉软动态,实现诉求快速反应机制,确保一案一策、限时办结、不留隐患。同时,通过创新“互联网+市场监管”模式,联合全市37个相关单位开展市场主体名录库建设,打破数据孤岛,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并协同市法制办、市场局,全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切实做到“宽进严管,管服融合”。目前,全市25个行政执法部门“一单、两库一细则”已全部汇总并导入协同监管平台,征集企业信用信息17000余条,6429户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软环境监督立体框架公式已成为延吉市净化经济生态的一把利剑。

  此外,延吉市不断提高政企“直通车”加速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托延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延边新兴工业集中区“两翼”作用,坚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两条腿”走路,推进税源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市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包保1-2个重大项目,直接与企业形成对接,全程协助指导推进项目建设,帮助企业破解发展瓶颈,开通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指派专人为入驻项目提供“全天候、一条龙、保姆式”的服务,切实履行首问责任制、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对申请材料齐全的当天受理、当天审核、当天发照,对原则性材料相对齐全的企业实行“容错”办理、事后补交的制度,还推出网上申办、电话预约、上门办理及延错时服务等便民利企举措。充分利用延边大学人才基地的优势,推进城市间专家交流、校企联姻,为企业转型升级、生产经营提供人才保障。先后为金刚山、敖东国药基地扩建、烟草工业园、万达广场、国药林蛙生物科技、安发(长白山)生物科技园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全力为税源企业项目保驾护航。


【责编 王春荣 李军广】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