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电视节目
微视频
融媒直播
融媒大喇叭
高新技术产业区
空港经济开发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
延吉摄影
延吉概况 延吉新闻 社会民生 公示公告 外媒报导 街区新闻 周边县市 旅游指南 教育资讯 图片新闻 记者文集 机关党建 活力河南 关工委 向阳幼儿园
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YanJiNews.com] > 新闻中心 > 延吉新闻 > 正文

【寻找延吉记忆·知青】延吉,董改的第二故乡

2017-02-15  标签:延吉 知青 故乡  来源:延吉新闻网  作者:付杨
  今天的延吉,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回首过去的光辉历程,我们不能不提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有这样一大批上海知青在延吉插队落户,和延吉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近50年的岁月过去,上海知青在延吉的历史已成往事,但他们对延吉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没有随往事而中断。即日起,【寻找延吉记忆•老知青】专栏邀您和我们一起,听听留在延吉的上海老知青讲述那段难忘的岁月,也通过他们的视角,看看延吉的沧桑巨变。


  上世纪60年代末,一批又一批的上海知青来到延边。这批年轻人在48年前踏上延边土地的那一刻未曾想到,在这近半个世纪里,他们把全部青春和热血,都洒在了这块广袤的大地之上。

  董改就是坚守在这块土地上的知青之一。

  7年插队下乡 难忘经历改变一生

  1969年5月份,初中毕业的董改与上海其他一万八千名青年一样,作为上海知青下乡到延边。董改与13位同志插队到当时的和龙县环城公社兴龙一队。

  14个人穿着统一的黄大衣,戴着一样的黄帽子,坐在马车上向公社前进。还没到公社,就听到锣鼓声响了起来,村民们唱歌跳舞,夹道欢迎。村民们的热情,让这些十七八岁正当年的大姑娘、小伙子都充满激情和斗志。


董改向记者展示奖牌 付杨 摄
 
  下乡的第一年,董改与另一位知青吃住在当地朝鲜族老乡刘洪龙家中。简陋的草房住着刘洪龙一家五口,平时一家人根本舍不得吃小米饭,为了让来此插队的知青们吃点好的,刘洪龙把家里珍藏的小米放在上面,土豆放在下面,一起进锅蒸,小米饭让知青吃,一家人就吃土豆。看到如此淳朴热情的朝鲜族人民,董改和知青们极为感动,默默地从他们身上学着做一个大写的人。直到后来招工离开和龙后,董改也一直没有忘记老乡刘洪龙,他每两三年就回去看望一次,直到刘洪龙去世。

  插队下乡,干农活是每天的主要工作。每天,董改都跟当地村民一起铲地,站在冰冷的水中插秧。这些在大城市生活惯了的年轻人,从没在农村生活过,更没做过农活,刚开始还十分好奇,干劲十足,可没曾想这一干就是7年。既来之则安之,董改每天除了务农,其余时间就用来看书,从上海带来的书看完了,就去老乡家里淘书。


董改与学生们合影
 
  下乡第二年,公社的上海知青集体户建成,一起来的14个知青开始了集体生活,生火做饭,收拾屋子,这些曾经娇生惯养的孩子开始学着自己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7年的插队下乡生活在平淡、枯燥、劳累和感动中度过。7年,董改从一个在大城市里娇生惯养的孩子,长成了一个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懂得感恩的人。这7年被董改称为是改变他一生的7年,是他一生中最难忘和宝贵的经历。

  40年扎根延吉 青春奉献建筑事业

  1976年,董改被招工来到延边建筑总公司,成为一名工人。打铁还需自身硬,董改努力工作,刻苦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工作第一年就得到公司领导赏识。1977年,董改被推荐进入“7·21”大学学习深造,一年后,公司又派他到吉林省建工学院进修,系统学习建筑施工的理论知识。

  进修期间,董改花了两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录音机,每天上课他都把老师讲的录下来,回家后再反复研究,每天学到后半夜,只休息两三个小时。董改说,他能如此坚持刻苦学习,跟他那段下乡经历是分不开的。


董改在自己主持施工的延吉市邮电局综合营业大楼前留影
 
  从工人到施工员,从技术员到施工队队长,再到项目经理,董改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坚强的毅力,专业的知识,不断改写着自己的人生,也为延吉市城市建设注入了不竭动力。

  董改认为,工程质量的优劣,决定企业形象的好坏,在企业形象建设中,关键是提高人的形象,想要创出高质量的建筑产品,首先必须提高员工的素质。他严抓项目部人员管理,健全管理制度,严格岗位责任目标考核。为了让延吉市民监督他们的行为,他在全公司率先采取工地管理人员佩戴名签制度,他的工地率先在全公司设立统一工程项目概况介绍板、内容丰富多彩的宣传栏、安全质量值班、企业标志和激励人心的口号和标语,这一做法受到全州各施工单位的学习效仿。

  工作中,他处处以身作则。工地打夜班,他经常顶班吃住在工地,几天几夜不回家,熬红了眼睛,累瘦了身体也全然不顾。对于工人,无论自己公司的工人还是外来务工的民工,他都非常关心,谁有困难帮谁解决,谁生病了他就亲自买礼物前去看望,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董改唯一一张工作照还是印刷在书上的照片
 
  董改曾先后负责施工延边白山大厦、延边青年大厦、延边水产公司千吨冷库、延吉市邮电局综合营业大楼等众多工程项目,其中多个项目被评为州、市优秀工程和优秀工地,延吉市邮电综合营业大楼被评为省级优质工程。

  1999年,董改被评为跨世纪的中国项目经理,并入选“中国施工企业千名项目经理风采录”,他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褒奖,入住钓鱼台国宾馆。“全延边只有两个人获奖,我是其中之一,这对于我是莫大的荣幸,如果我当时选择回到上海,这是任何荣华富贵都不能给予我的荣耀,这个经历让我毕生难忘!”回想起当时获奖的心情,董改仍旧难掩心中激动和自豪。

  董改说,从未后悔作为知青下乡到延边,更没有后悔扎根在延边。延边是他的第二故乡,在这个比上海还要亲的地方,他在这个城市留下了诸多印记,贡献了所有能量,当他坐着摇椅回想起年轻时奋斗的自己,他无怨无悔,以此为荣。



【责编   王春荣 李军广】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