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电视节目
微视频
融媒直播
融媒大喇叭
高新技术产业区
空港经济开发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
延吉摄影
延吉概况 延吉新闻 社会民生 公示公告 外媒报导 街区新闻 周边县市 旅游指南 教育资讯 图片新闻 记者文集 机关党建 活力河南 关工委 向阳幼儿园
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YanJiNews.com] > 新闻中心 > 延吉新闻 > 正文

【感动人物】吴秀玲:扎根锦城20余年 无悔

2016-08-16  标签:锦城 余年 人物  来源:延吉新闻网  作者:王晓彤
  【开栏语】他们艰苦奋斗,创业自强;他们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他们一诺千金,诚实守信;他们大善无悔,志愿奉献;他们乐善好施,孝老爱亲,他们让爱和奉献成为了社会和谐的主旋律,让善良和孝心涌动在心头,涤荡着心灵。

  弘扬时代旋律,模范感动延吉。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段段真情流露的话语,一场场慷慨激扬的演出,在颁奖典礼现场,观众们用掌声与泪水,给予了这些道德模范最高的褒奖。

  从即日起,《延吉新闻网》开通【感动人物】专栏,陆续刊发道德模范事迹,深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模范的力量引领社会道德新风尚。


  1994年,她踏上延吉市锦城小学的土地,从此便深深扎根在这里,22年的岁月长河中她一直坚守,不论是生活中的重担还是身体上的疼痛,都没能让她走下这三尺讲堂。“为人师表,但求无愧于学生与家长,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她就是锦城小学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吴秀玲。

  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乡村教育 她是学校的“救火队长”


上课时的吴秀玲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锦城小学也是我的母校,我爱这里的孩子们,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来到锦城小学,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真挚纯洁的脸庞,吴秀玲就深深爱上了这里,矢志不渝地耕耘在锦城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在了乡村教育事业。

  在20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由于教师队伍不停地变化,班主任工作总是面临着调整,吴秀玲也因此从没完整地带过一年级到六年级的班级。每次学校面临危机时,吴秀玲总是首当其冲,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次数多了,同事们都称她“救火队长”。

  都说“后妈难当”,每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有很多问题在等待着吴秀玲。“学生们已经习惯以前老师的教法,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突然换老师,方法要求都不一样,他们一时接受不了,就和你较劲、闹情绪,给教学带来很多麻烦。”吴秀玲回忆,2015年3月是她从教以来带的最艰难的班级。

  这个班级是出名的“烫手山芋”,五年级就已经换了四个班主任,学校实在没了办法,就找到了吴秀玲。“这个班的孩子们都很有个性,还有几个孩子情况很特殊,一个是铅中毒,智力低下,还有一个因为种种原因,连一年级的课程都不会。”吴秀玲知道,如果和学生对着干,只会让他们更加叛逆,所以她一直用一颗包容的心去接受、容纳孩子们。对连一年级课程都不会的孩子,她就每天用自己的下班时间一对一辅导,今天教拼音,明天教汉字,就这样,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吴秀玲就教完了他一年级的课程。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吴秀玲都一一找寻办法去解决,她深知,学习才是他们的唯一出路,所以无论怎么样都不能放弃。就这样,学生们的成绩直线上升,在毕业考试中也考取了优异的成绩。

  其实,吴秀玲的坚持是十分不易且艰难的。吴秀玲住在延吉市内,离学校的距离有十公里,刚工作的时候,每天吴秀玲都骑着自行车到学校,风雨无阻,甚至怀孕大着肚子也不例外,这样的生活有近十年。之后,开通了直达到学校的公交车,吴秀玲就每天六点多到站点,生怕错过车耽误了给学生们上课。

  一年又一年,吴秀玲的身体也逐渐吃不消了,心脏病、高血压、腰间盘突出,最严重的是肾病,2014年,医生说再严重下去很容易发展成尿毒症。尽管如此,吴秀玲也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去市里学校发展的机会,“我也有些私心,知道去市里上班了会轻松很多,但在上课的时候,看到孩子们看着我,叫老师、老师,我睁眼闭眼都是孩子们的脸庞,当时眼泪根本控制不住,我就知道我走不了了,我太舍不得这里、舍不得孩子们。”说到这里,吴秀玲依然有些哽咽。

  “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孩子”


吴秀玲与学生们

  吴秀玲说,她无愧于学生、家长,却有愧于家人。想到前几年的生活,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挺过来的。

  2007年,吴秀玲的丈夫出国劳务,抚养上小学的儿子、照顾老人、工作,一时间所有的重担都需要自己承担。那段日子,吴秀玲的压力倍增却也分身乏术,放在儿子身上的精力也少了很多。有一天,吴秀玲去学生家里家访,结束后已经是晚上八点多,吴秀玲给老师打电话说儿子已经回家,急匆匆赶到家的吴秀玲发现儿子坐在台阶上哭,当时,吴秀玲的心就像撕裂了一样疼,但面对儿子的埋怨,吴秀玲说妈妈不是只有你一个孩子,还有妈妈的学生,都是妈妈的孩子呀!

  而就在这之后不久,吴秀玲的父亲脑梗瘫痪在床,父亲瘫痪的两年多内,吴秀玲从没请过一天假,只能用周末或下班休息时间去看望父亲,因为她知道,学生们离不开她。“2009年,我父亲走的最后一面我也没有见到。”说道这里,吴秀玲泪流满面。

  2016年,吴秀玲的儿子在高考中考取了延边二中文科第一名的好成绩,被中央财经大学录取,而就在儿子人生最重要的一场考试的时候,吴秀玲也没能陪在儿子身边,她还要给学生们开家长会。

  想到这些年付出的所有,身体的疾病、对儿子、父亲的亏欠,吴秀玲说有遗憾,但不会后悔。记得有一次,一个叛逆的让人头疼的孩子在毕业时,对吴秀玲90度鞠躬,并说“老师谢谢你,没有这两年的管教,我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子。”当时,吴秀玲的眼泪就流了下来。她说,这就是我不断付出的意义,我知道我会收获回报,我会尽我所能让孩子们走出乡村,有更好的发展!



【责编   魏玉华 李军广】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