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电视节目
微视频
融媒直播
融媒大喇叭
高新技术产业区
空港经济开发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
延吉摄影
延吉概况 延吉新闻 社会民生 公示公告 外媒报导 街区新闻 周边县市 旅游指南 教育资讯 图片新闻 记者文集 机关党建 活力河南 关工委 向阳幼儿园
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YanJiNews.com] > 新闻中心 > 延吉新闻 > 正文

【返乡创业】师立胜:以木耳产业带动乡亲致富

2016-06-06  标签:立胜 木耳 乡亲  来源:延吉新闻网  作者:王栋
    行伍出身的师立胜在经营饭店时了解到木耳产业行情,便搞起了木耳种植。在取得成功后,他毫无保留的将种植木耳的技术传授给乡里乡亲,并成立了“延吉市庆源木耳合作社”,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师立胜 王栋 摄

    师立胜是延吉市三道湾镇人,2003年从部队退伍后,和女友一起去往青岛打工。当时,师立胜在一家工厂为韩国老板开车。

    师立胜说,初到青岛,自己人生地不熟,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不通。“老板上车后,就直接告诉我去什么地方,可我有的时候不能完全听懂他说什么,只好给我女朋友打电话,让她帮忙翻译。”师立胜说:“好在自己的女友是朝鲜族,帮了大忙。”


合作社社员共同劳动

    随着工作时间的不断推移,加上平时自己和女友学习朝鲜语,工作中语言的困难逐渐解决。师立胜说,与学会朝鲜语相比,在青岛工作的三年时间里,自己最大的收获还是为日后成立木耳合作社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金”。

    2006年,师立胜和女友回到了延吉,经营了一家饭店,也正是因为经营饭店,让他日后与木耳产业结缘。

    “当时做菜需要木耳为原料,而且进价不断提高,我从木耳批发商口中得知,木耳的行情一直不错,所以我也打算自己种植木耳。”师立胜回忆说。

    2010年,师立胜开始打算种植木耳,可当时他完全是个门外汉。为了能够学习到种植木耳的技术,师立胜四处打听,得知邻村一位崔姓长者以种植木耳为生, 他抱着“程门立雪”的心态上门求教。

    “你们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趁早别干!”崔姓长者的一句话就像一瓢凉水,浇到了师立胜的头上。无论师立胜如何请求,人家说啥也不教。对方的拒绝并没有让师立胜灰心,“我有空就往他家跑,帮他浇水,帮他挪棚。”师立胜说,自己当时在崔姓长者家“帮忙”干了大半年的活,或许是自己的诚意打动了对方,崔姓长者同意将栽植木耳的技术传授给他。

    有了崔姓长者的指导,加上之前大半年的“帮工”,师立胜很快上手。2010年冬天,他租下了8亩地,开始种植起了木耳。


合作社种植的木耳

    “种植木耳工序十分繁琐,而且这个活特别捆人。”师立胜说,种植木耳时要将拌好的料放到粉碎好的锯末子里,还要经过做段、挪棚、发酵等程序,最后才能移植到地里种植。

    与繁琐的工序相比,为木耳浇水也是一项考验种植者耐心和毅力的程序。师立胜说,每天凌晨三点,他就要起床为木耳浇水,而且浇水的间隔是每半个小时一次,直到晚上十点多才能休息。

    这样辛苦劳作的日子,师立胜一直坚持到木耳收获为止。当初,师立胜为了种植木耳投入15万元,到木耳收获后,除去本钱,他净剩了10余万元。

    看到种植木耳能挣这么多钱,乡里乡亲纷纷找到了师立胜,要他传授种植木耳的技术。“为什么不能把大伙团结起来,一起种植木耳,一起致富呢?”带着这样的想法,师立胜在2011年成立了“延吉市庆源木耳合作社”,带领同村10户农户一起种植木耳。经过五年的不断发展,该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经营稳定。

    谈到下一步打算时,师立胜表示要不断拓展种植范围,自己目前已经租下10公顷的土地,尝试种植蓝莓树。“如果蓝莓树种植成功,我会继续将技术传授给大家,带领大家一同致富。”师立胜说。


【责编 王春荣 李军广】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