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电视节目
微视频
融媒直播
融媒大喇叭
高新技术产业区
空港经济开发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
延吉摄影
延吉概况 延吉新闻 社会民生 公示公告 外媒报导 街区新闻 周边县市 旅游指南 教育资讯 图片新闻 记者文集 机关党建 活力河南 关工委 向阳幼儿园
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YanJiNews.com] > 新闻中心 > 延吉新闻 > 正文

小调查:延吉街头部分公共设施成摆设

2015-04-02  标签:延吉街 小调 摆设  来源:延吉新闻网  作者:付杨
    公共设施是供市民使用、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发展,不少公共设施因老旧或设计不完善出现了废弃、破损等现象,不仅不能为公众提供服务,反而变得有碍瞻观,有些甚至成为了潜在的安全隐患。近日,记者走上延吉市街头,探访公共设施使用现状。

    IC卡电话亭积灰破损 街头遭冷落

    街头IC卡电话亭曾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通讯工具,也是各大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然而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IC卡电话亭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孤零零地站立在街头,无人问津。记者探访了延吉市8处IC卡电话亭,调查结果显示,IC卡电话亭利用率几乎为零。


IC卡电话落满灰尘 付杨 摄
 
    在延吉市延新小学对面,记者发现了一处IC卡电话亭,电话被灰尘覆盖,机身划痕无数。记者擦去显示屏幕上的灰尘,拿起话筒,没有任何声响,屏幕也没有显示,此处的电话不知什么原因已经无法使用。记者向东走约300米,又发现一处IC卡电话亭,拿起话筒后,依稀能看到电话屏幕显示着本机号码。由于记者没有IC卡,便用手机拨通该号码,紧随其后,电话响起了沉闷的铃声。沉寂许久的IC卡电话突然“发声”,引起过往路人的注意,都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


街头IC卡电话亭无人问津 付杨 摄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路人,大家都表示已经太久没有用过IC卡电话了。一位手中拿着手机的青年说:“好像自从小学毕业后就没用过IC卡,现在都有手机了,谁用它打电话啊,要不是你问我,我平时都没注意到现在还有IC卡电话。”一位散步的大娘告诉记者,她总在附近走动,所以知道这有IC卡电话亭,但是从来没见到有人使用过。

    随后,记者又在友谊路、人民路、时代广场和梨花小学门口找到了IC卡电话亭。在探访的8处IC卡电话亭中,有三处电话已停用,三处电话能接通,两处电话在一声“嘟”声之后便没有了声音,无法判断其是否能正常使用。虽然这8处电话的位置不同,能够使用的情况也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每一处电话亭都积了厚厚一层灰尘,显然,这些IC卡电话已经好久没有人使用过了。另外,绝大部分IC卡电话亭外部的防风罩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各种小广告贴满电话亭四周,还有不少废弃垃圾被扔在电话旁。这道原本放出独特光芒的“风景线”在当前看来已是黯淡无光,甚至觉得与周围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


夕阳下的电话亭显得十分落寞 付杨 摄
 
    记者走访了多家报亭、公用电话亭,想找到IC卡的身影,但商家均表示根本没有人来买,也没有人用,早已不出售IC卡了,就连各大营业厅也没有售卖的。就在记者要放弃寻找时,在一位卖电话卡的人员指引下,记者找到了延吉市唯一一处还有售IC卡的售卖点。“来买的基本都是军人,小学生都没有买的,一年也就能卖出去一两张。”这位摊主表示,目前售卖的IC卡是面值50元的全国通用卡,等全卖完了也不会再进货了。

    为进一步了解延吉市IC卡电话亭的使用情况,记者来到延吉市联通营业大厅。当问及相关事宜时,工作人员也是一头雾水,由于早已停售IC卡,期间也没有人来询问过,一时间工作人员也不知道应该找什么部门询问。几经周折,记者才了解到,延吉市现有IC卡电话60多台,都处于正常使用中。

    这显然与记者走访的情况有所出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饱经沧桑的IC卡电话亭在当今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逐步被移动通讯设备所替代,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如果说IC卡电话已毫无用武之地那也不完全正确,至少在人们手机没电或者需要拨打紧急电话时能派上用场,但前提也是需要有IC卡且电话可正常使用。只能说,IC卡电话亭的功能太过单一,受条件限制,不够便捷,若是想要重新“复出”,就得需要增加其实用功能,进一步改进使用方法。

    盲道上有无数只“拦路虎”

    盲道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但是不少盲道上却有着凸出的下水井盖、电线杆等障碍物,有些盲道为了避开障碍物而设计的七扭八拐,甚至还有一些盲道上被画上了停车位,被一排轿车遮得严严实实,与其说这是为帮助盲人行走的盲道,还不如说是为盲人设计的“障碍跑道”。


布满障碍的盲道 付杨 摄
 
    记者在延吉市街头看到,许多盲道上都“机关重重”,布满“陷阱”。每隔几米就会出现一个或圆或方的下水井盖,有些井盖高出地面几厘米,正常人一不留神都会绊一下,更别说让盲人来行走。有些地方由于电线杆或台阶占道,在修建盲道时,为避开这些障碍物,特意将盲道紧贴其周边绕过,虽然这的确没让障碍物占上盲道,不过其距离之近,也免不了盲人与障碍物“擦身而过”。


“消失”的盲道 付杨 摄


盲道被画上了停车位 付杨 摄
 
    在友谊路路段,由于附近施工,一段盲道大部分已被黄土覆盖,看不出本来面目,更感觉不到盲道的凹凸纹理。在局子街附近,一段盲道已被画上了停车位,数十辆轿车整齐地排列在上面,只能从车与车之间看到那一道“淡黄色”。另外,许多盲道由于车辆的碾压,已变得坑坑洼洼,盲道上的直条状凸起也被磨得没了棱角。还有一些盲道不知什么原因在某些地方突然消失,却又在几米开外处出现。这样的盲道,盲人真的敢在上面走么?

    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城市内大规模的盲道建设对盲人行路并未产生很大帮助。
   
    垃圾箱功能被忽视 成路旁摆设

    3月30日,当记者行经延吉市医院门口时,闻到了一股焦糊味, 四下寻找发现,记者身旁的垃圾桶正在冒烟。走近发现,焦糊味正是从垃圾桶处散发出来的。记者找到附近的环卫工人打开垃圾桶,发现是一个没有熄灭的烟头将一张手纸点燃,手纸部分已经烧毁。


垃圾箱灭烟处设计不合理存隐患 付杨 摄
 
    一旁正在等待朋友的杨女士也发现了垃圾桶冒烟的情况,她告诉记者,这已经是她第二次遇到这种情况了。她认为扔烟头的人没有将烟头熄灭这是他们的不对,但是垃圾桶的设计也存在问题,如果能在垃圾桶内部设置一个专门接收烟头的盒子,里面再铺上沙子等不易燃的物品,使烟头不能与垃圾箱内部其他易燃废弃物接触,即便是烟头没有熄灭,也能有效地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记者查看了多处的垃圾箱,发现延吉市的垃圾箱样式各不相同,且灭烟处的设计也各不一样。但是,大部分垃圾箱灭烟处的设计都存在缺陷,许多设计都只是多了创意,却少了作用。


垃圾不爱入“口” 垃圾箱形同虚设 付杨 摄
 
    除此之外,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延吉市大部分的垃圾箱都是分类垃圾箱,但是能真正起到分类作用的却没有几个。而且,在许多垃圾箱旁都堆放着成包的垃圾,垃圾箱里却空荡荡。

    市民臧女士说,她在平时扔垃圾时不会分类,因为她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与其想来想去还不如赶紧扔掉手中的垃圾去干别的事。与臧女士想法一样的人不在少数,就连许多环卫工人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分类。

    居民杨大爷表示,垃圾箱实行分类后内部空间一分为二,垃圾投放口变小,一些体积较大的垃圾很难塞进垃圾箱,所以只能将垃圾堆放在垃圾箱旁边,时间长了,就连小袋垃圾也习惯放在外面。

    垃圾箱旁一个个“黑乎乎”的大袋子不仅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而且给美丽的市容抹“黑”。垃圾箱设计的不合理,使得原本应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垃圾箱成为了街头摆设。

    编后语:公共设施成为摆设,这不仅没有为群众提供便利,还为城市的建设带来了影响。虽然对这些公共设施的处理确实存在很多困难,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但若是不闻不问,这些公共资源将白白浪费。希望有关单位能尽快行动起来,让这些形同虚设的公共设施“焕发活力”,让群众得到更多的便利。



【责编 王春荣 胡骁】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