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外媒:中国“屌丝”说法流行引人深思 |
2013-04-01 来源:新华网 阅读: 字号:【大 中 小】 |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3月31日文章】题:这可能成为中国的青年运动吗?(作者戴维·科恩)人们一直在期待中国的青年运动。20多年来,国际媒体一直热衷于发现一些迹象,其中有些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如社交媒体的崛起,而有些则证明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分析人士已经对不满的年轻人的新闻感到厌倦。
但我想说的是,最近的一个现象--中国互联网上“屌丝”(或者说“失败者”)文化的崛起非常有意思,完全值得从政治角度给予密切关注。这个身份在一些并不像是真的“屌丝”中的流行对主流文化是一个重大挑战。
“屌丝”的说法出现还不到两年,本来是一种侮辱性的说法,其含义对于西方网民来说和“住在妈妈地下室里的人”差不多,简而言之就是“在网上论坛里很勇敢,但现实生活中你是谁呀”。这个中文词让人想起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干着毫无出路的工作,几乎没有希望存够买车买房的钱,而房子和车子都是中产阶级生活的基本标志,而且也被普遍认为是找到女朋友和结婚的基本前提条件。
但过去一年中这个词的演化很有意思。就像许多侮辱性词汇一样,这个词受到了它本来无法用于定义的那些人的欢迎, “屌丝”几乎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一个通用身份。在我的熟人中,有(自称的)女“屌丝”、在金融行业工作的“屌丝”、在中国顶尖的大学和享有盛誉的海外大学读着博士学位的“屌丝”。
“屌丝”显然已经成为一个主流身份,而“屌丝”小说成为了一种流行的风格。
事实上, “屌丝”的定义已经重要得足以让人们注意到一些装腔作势的人,还足以让网民们开始制定一些成为“屌丝”必须要满足的特定条件。一些网站还给用户评定“屌丝等级”,并就拥有一部iPhone手机还算不算真“屌丝”展开激烈的辩论。拥有一部iPhone既令人尴尬同时又是拥有一项珍贵的个人财产,这一事实应当促使我们对中国中产阶级物质至上的假设加以反思。
唯一不变的是“屌丝”一直是作为“高富帅”和“白富美”等网上用语的反义词来使用的。没有人叫自己“高富帅”或者“白富美”。这种对立是“屌丝”身份兴起的重要之处,这暗含着一种观念--过去20年的繁荣大部分都给了一小撮有关系的人。
同样重要的是一种普遍的感觉--只有“屌丝”可以拥有“真正的对中国的体会”。在中国,年轻人一直都是一无所有,而一段时间以来年轻人开始自愿把自己界定为一无所有的人。
在我们观察官方试图用“中国梦”来激励整个国家的时候,我们也应当关注“屌丝”身份的流行。这代表了一种对中国社会的看法,它认为“中国梦”是给别人的。
【本网责编 胡骁】
|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说法 流行 |
上一篇:北约军队从阿富汗瓦尔达克省撤军 |
下一篇:美空军拟打造末日地铁核弹网 将安置大部分核武 |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