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搜吉林】延吉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力夺九连冠
延吉市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一座具有拥军爱民传统的城市。近年来,延吉市深入贯彻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夯实“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成果,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深厚土壤,汇集全民拥军的磅礴伟力,开创“五位一体”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今年全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强化机制,巩固成果,双拥工作在“统”字上下功夫
当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增强军政军民关系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政治基础,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创建双拥模范城的最终目的。为此,延吉市以高度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坚决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拥军强军总体布局上来,统一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上来,切实做到认识摆位高、工作合力强、特色亮点多、社会参与广,形成军民同心固国防的生动局面。
坚持做到“五个纳入”。将双拥工作纳入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之中;纳入各级党政军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部门和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考核内容。
健全完善“四项机制”。第一,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延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做到重要问题及时研究部署,重要工作认真把关指导,重要活动带头积极参与,重要环节严格把关落实,重点难点问题全力予以解决,把社会经济建设与保障国防建设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起“党委政府主导、部门牵头、社会参与、群众支持、军地互动、联手共建”的双拥工作体系。第二,健全工作运行机制。确保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第三,健全政策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双拥工作政策体系,相继制定出台一系列文件,为进一步夯实军政军民团结提供了有力的政治基础和政策保障。第四,健全宣传引领机制。以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为阵地,开设宣传专栏,年初以来,对双拥工作宣传报道数百次;在各街道设置若干个永久性双拥宣传栏,在主要街路设置固体双拥宣传牌匾,利用社区板报、新媒体手机微信平台等渠道,广泛宣传双拥工作,同时还编创反映双拥题材的文艺作品进行展演,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新格局,提升了全民拥军的参与热情。
五位一体,顺势而为,全民拥军在“新”字上求突破
按照构建全要素、多领域、深层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定位,以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为基础,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着力打造文化拥军、科技拥军、法制拥军、教育拥军、社区拥军“五位一体”新模式,开创新时代拥军强军新格局。
深植文化根基。充分利用延吉市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突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拥军特色,有效提高官兵文化素养、拓宽文化视野、彰显文化自信。市文广新局发挥自身优势,编导双拥题材文艺作品达100余个;坚持开展《四季如歌》文艺进军营载体活动,累计演出18场 ,利用“快乐延吉大舞台”等载体累计开展双拥题材文艺演出100余场,独具特色的朝鲜族文化艺术让官兵深切感受到延吉第二故乡的魅力;延吉市少儿图书馆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深入军营,累计开展“军民共建鱼水情美文朗读会”等文化共享活动100余次,赠送视频资料光盘百余张,赠送图书3000余册;市民政局集中开展“书香进军营”活动,捐赠各类图书700余本,携手延边州边防支队开展“军地文体游艺”活动,极大丰富了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拥军氛围。
强化教育拥军。深入推进教育拥军系列活动,进一步健全国防教育机制,把国防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教学内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河南小学与预备役140团共同筹建的“少年军校”,被认定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和国家级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加大军人子女教育优惠力度,制定“军官子女入学不受学区、不受民族限制”等优先优惠政策,累计安排200余名义务教育学龄段军人子女就学;在军人子女报考普通高中时,给予政策倾斜才,共有30余名军人子女得到政策优待;武警延边州支队机动大队和北兴小学开展了“传递革命精神”“艺术惠民进军营”等主题活动;延吉市公安消防大队在延河小学开展了“安全童行”消防公益活动,开展教育拥军活动200多次。
发挥多元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堡垒作用,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拥军的强大合力。全市多个街道和社区均与驻延部队签订《双拥共建协议》,积极调动辖区居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拥军活动。延吉“四叶草”老年义工协会成立“老兵之家”,为优抚对象提供精神慰藉;重大节日期间,各社区联合驻街单位、志愿者走访慰问驻延部队、军烈属800余次;延边州工商联民营企业家协会,为部队官兵搭建多项专业技能学习平台,拓宽退役士兵就业渠道;团市委与某部开展青年联谊活动,搭建军民友谊共建平台;市住建局、水利局等部门投入数十万元为部队改造营房地面、门窗、翻建物资储备库、、打深井,解决官兵各种生活问题;延吉市医院组织医务人员进军营开展义诊,赠送各类常用药品;大力推进“普法宣传进军营”活动,开辟军人军属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和“菜单式”法律服务,教育官兵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在部队中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多部门系列举措使常态化拥军优属活动实现由“进军营”到“扎根军营”的新跨越。
创新形式,以人为本,优抚安置在“实”字上见成效
坚持把优抚安置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方面突出抓好,不断创新工作形式,积极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想方设法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优抚对象幸福感。集中组织开展以医疗、保健、休闲、娱乐为主要内容的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截至目前,累计组织4期,惠及重点优抚对象80名;在市医院设立“光荣间”和“优抚绿色通道”,率先实现了门诊、住院医疗补助一站式结算;投入300余万元将全市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及时按政策实施医疗救助;积极组织社会各界走访慰问优抚对象,赠送慰问金达163万元。
创新安置渠道,提升退役人员满意度。提高优待金,居全省前列。加大民政综合救助力度,将全市生活困难退役人员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发放救助金,为3名住房困难的涉军人员安排公租房,将退役军人解困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喜报送达制度,为14名荣立三等功以上的现役军人家庭发放慰问金;制定退役士兵“阳光安置”办法,采取重点安置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式,对符合政府条件的退役士兵进行安置,安置率达100%。
创新服务方式,有效解决“三后”问题。通过技能培训、减免税费、提供贷款等形式,为军官家属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创造条件。两年来,已帮助13名随军家属走上工作岗位,完成了3名随军家属机关、企事业单位编制调转工作,为随军未就业家属发放补助金,全市随军家属安置率达100%;加大现役军人子女入学升学优待政策;认真落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保障经费;为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发放解困金,并帮助其缴纳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对85名自主择业转业军官办理了落户、工资卡、医保卡等手续,全市军转干部满意率达100%。
创新教育载体,加大“红色记忆”传承。延边作为革命老区,无数先辈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前赴后继,“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既是先烈的历史丰碑,更是挖掘保护的红色文脉和永远继承的精神财富。为此,延吉市形成了以延边革命烈士陵园为中心,34座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为辐射,覆盖城乡的红色教育基地。延边革命烈士陵园作为全国唯一朝鲜族革命烈士纪念设施,先后被确立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近年来,先后投入资金2500余万元,对延边革命烈士陵园及34座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了改造修缮。延边革命烈士陵园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职能,每年承办大型烈士公祭活动,年均接待人数超过10万人次;组织“延边革命英烈斗争史”、“抗战胜利70周年图文展”等大型巡展活动;录制播出延边抗战“老兵访谈录”;编撰出版中华全民族抗战将领传记丛书《延边抗日英烈》;开通“网上展馆”、微信公众号等新型传媒,在各级媒体刊发稿件近130条,缅怀革命烈士、传承烈士精神。
携手共建,军地双赢,拥政爱民在“融”字上做文章
坚持齐心协力、同进共荣工作方略,建立“三联”工作长效机制,通过军地联合预防、联合管理、联合建设,不断拓展双拥共建内容,密切军地军民关系。
视驻地为故乡,积极投身地方建设。延边森警等深入开展标兵连带小康村、民兵连带示范村等活动;驻延部队与小营镇五凤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成立医疗巡诊小组,开展送医送药、巡诊治病活动,定期为村民进行体检,先后为小营镇五凤村、三道湾镇东沟村捐赠了55万元扶贫资金,助力地方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视人民为父母,热心开展关爱扶助活动。驻延部队将延吉市兴安小学列为重点包保对象,通过开展精准扶贫捐资助学活动,与80名贫困学生结对,在得知该校学生没有校服后,为全校270名学生每人订做两套校服,并为全校12个班级购买教学电脑,改善学校教学设施条件;武警延边州支队官兵与社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当留守儿童的“兵爸爸”“兵妈妈”,当孤寡老人的“兵儿子”“兵女儿”。
视责任如使命,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延吉市洪涝灾害频发,驻延各部队先后投入2000余人次,奔赴抗洪一线加固堤坝、排除险情、救助被困群众,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边防检查站实施“外交公务礼遇通道”、“经贸投资专用通道”、“国际旅游团队专用通道”、“紧急救助绿色通道”等超常规举措,为驻地经济建设打造高效、快捷、便民的通关环境,先后为重点出入境旅客提供预检预录服务1320余次,开通专用通道931次,协同政府接待公务及商贸团体260余批次,参与政府引资项目25个,间接促成引进外资3.2亿元。驻延各部队用实际行动,巩固和发展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地关系。
延吉市在新时代双拥工作中,用足政策、用足智慧、用足感情,拿出超常举措,大力推动双拥工作创新发展,使之与实践相协调、与发展相一致,合力开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军政军民团结新局面,让“双拥之花”在延吉开得格外绚丽夺目。(马俊 记者 黄敬亮 吕维)
原文链接:http://www.ksjilin.com/news/jczz/2018-06-19/3212.html
强化机制,巩固成果,双拥工作在“统”字上下功夫
当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增强军政军民关系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政治基础,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创建双拥模范城的最终目的。为此,延吉市以高度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坚决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拥军强军总体布局上来,统一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上来,切实做到认识摆位高、工作合力强、特色亮点多、社会参与广,形成军民同心固国防的生动局面。
坚持做到“五个纳入”。将双拥工作纳入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之中;纳入各级党政军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部门和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考核内容。
健全完善“四项机制”。第一,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延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做到重要问题及时研究部署,重要工作认真把关指导,重要活动带头积极参与,重要环节严格把关落实,重点难点问题全力予以解决,把社会经济建设与保障国防建设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起“党委政府主导、部门牵头、社会参与、群众支持、军地互动、联手共建”的双拥工作体系。第二,健全工作运行机制。确保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第三,健全政策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双拥工作政策体系,相继制定出台一系列文件,为进一步夯实军政军民团结提供了有力的政治基础和政策保障。第四,健全宣传引领机制。以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为阵地,开设宣传专栏,年初以来,对双拥工作宣传报道数百次;在各街道设置若干个永久性双拥宣传栏,在主要街路设置固体双拥宣传牌匾,利用社区板报、新媒体手机微信平台等渠道,广泛宣传双拥工作,同时还编创反映双拥题材的文艺作品进行展演,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新格局,提升了全民拥军的参与热情。
五位一体,顺势而为,全民拥军在“新”字上求突破
按照构建全要素、多领域、深层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定位,以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为基础,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着力打造文化拥军、科技拥军、法制拥军、教育拥军、社区拥军“五位一体”新模式,开创新时代拥军强军新格局。
深植文化根基。充分利用延吉市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突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拥军特色,有效提高官兵文化素养、拓宽文化视野、彰显文化自信。市文广新局发挥自身优势,编导双拥题材文艺作品达100余个;坚持开展《四季如歌》文艺进军营载体活动,累计演出18场 ,利用“快乐延吉大舞台”等载体累计开展双拥题材文艺演出100余场,独具特色的朝鲜族文化艺术让官兵深切感受到延吉第二故乡的魅力;延吉市少儿图书馆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深入军营,累计开展“军民共建鱼水情美文朗读会”等文化共享活动100余次,赠送视频资料光盘百余张,赠送图书3000余册;市民政局集中开展“书香进军营”活动,捐赠各类图书700余本,携手延边州边防支队开展“军地文体游艺”活动,极大丰富了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拥军氛围。
强化教育拥军。深入推进教育拥军系列活动,进一步健全国防教育机制,把国防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教学内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河南小学与预备役140团共同筹建的“少年军校”,被认定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和国家级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加大军人子女教育优惠力度,制定“军官子女入学不受学区、不受民族限制”等优先优惠政策,累计安排200余名义务教育学龄段军人子女就学;在军人子女报考普通高中时,给予政策倾斜才,共有30余名军人子女得到政策优待;武警延边州支队机动大队和北兴小学开展了“传递革命精神”“艺术惠民进军营”等主题活动;延吉市公安消防大队在延河小学开展了“安全童行”消防公益活动,开展教育拥军活动200多次。
发挥多元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堡垒作用,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拥军的强大合力。全市多个街道和社区均与驻延部队签订《双拥共建协议》,积极调动辖区居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拥军活动。延吉“四叶草”老年义工协会成立“老兵之家”,为优抚对象提供精神慰藉;重大节日期间,各社区联合驻街单位、志愿者走访慰问驻延部队、军烈属800余次;延边州工商联民营企业家协会,为部队官兵搭建多项专业技能学习平台,拓宽退役士兵就业渠道;团市委与某部开展青年联谊活动,搭建军民友谊共建平台;市住建局、水利局等部门投入数十万元为部队改造营房地面、门窗、翻建物资储备库、、打深井,解决官兵各种生活问题;延吉市医院组织医务人员进军营开展义诊,赠送各类常用药品;大力推进“普法宣传进军营”活动,开辟军人军属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和“菜单式”法律服务,教育官兵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在部队中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多部门系列举措使常态化拥军优属活动实现由“进军营”到“扎根军营”的新跨越。
创新形式,以人为本,优抚安置在“实”字上见成效
坚持把优抚安置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方面突出抓好,不断创新工作形式,积极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想方设法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优抚对象幸福感。集中组织开展以医疗、保健、休闲、娱乐为主要内容的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截至目前,累计组织4期,惠及重点优抚对象80名;在市医院设立“光荣间”和“优抚绿色通道”,率先实现了门诊、住院医疗补助一站式结算;投入300余万元将全市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及时按政策实施医疗救助;积极组织社会各界走访慰问优抚对象,赠送慰问金达163万元。
创新安置渠道,提升退役人员满意度。提高优待金,居全省前列。加大民政综合救助力度,将全市生活困难退役人员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发放救助金,为3名住房困难的涉军人员安排公租房,将退役军人解困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喜报送达制度,为14名荣立三等功以上的现役军人家庭发放慰问金;制定退役士兵“阳光安置”办法,采取重点安置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式,对符合政府条件的退役士兵进行安置,安置率达100%。
创新服务方式,有效解决“三后”问题。通过技能培训、减免税费、提供贷款等形式,为军官家属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创造条件。两年来,已帮助13名随军家属走上工作岗位,完成了3名随军家属机关、企事业单位编制调转工作,为随军未就业家属发放补助金,全市随军家属安置率达100%;加大现役军人子女入学升学优待政策;认真落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保障经费;为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发放解困金,并帮助其缴纳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对85名自主择业转业军官办理了落户、工资卡、医保卡等手续,全市军转干部满意率达100%。
创新教育载体,加大“红色记忆”传承。延边作为革命老区,无数先辈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前赴后继,“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既是先烈的历史丰碑,更是挖掘保护的红色文脉和永远继承的精神财富。为此,延吉市形成了以延边革命烈士陵园为中心,34座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为辐射,覆盖城乡的红色教育基地。延边革命烈士陵园作为全国唯一朝鲜族革命烈士纪念设施,先后被确立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近年来,先后投入资金2500余万元,对延边革命烈士陵园及34座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了改造修缮。延边革命烈士陵园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职能,每年承办大型烈士公祭活动,年均接待人数超过10万人次;组织“延边革命英烈斗争史”、“抗战胜利70周年图文展”等大型巡展活动;录制播出延边抗战“老兵访谈录”;编撰出版中华全民族抗战将领传记丛书《延边抗日英烈》;开通“网上展馆”、微信公众号等新型传媒,在各级媒体刊发稿件近130条,缅怀革命烈士、传承烈士精神。
携手共建,军地双赢,拥政爱民在“融”字上做文章
坚持齐心协力、同进共荣工作方略,建立“三联”工作长效机制,通过军地联合预防、联合管理、联合建设,不断拓展双拥共建内容,密切军地军民关系。
视驻地为故乡,积极投身地方建设。延边森警等深入开展标兵连带小康村、民兵连带示范村等活动;驻延部队与小营镇五凤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成立医疗巡诊小组,开展送医送药、巡诊治病活动,定期为村民进行体检,先后为小营镇五凤村、三道湾镇东沟村捐赠了55万元扶贫资金,助力地方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视人民为父母,热心开展关爱扶助活动。驻延部队将延吉市兴安小学列为重点包保对象,通过开展精准扶贫捐资助学活动,与80名贫困学生结对,在得知该校学生没有校服后,为全校270名学生每人订做两套校服,并为全校12个班级购买教学电脑,改善学校教学设施条件;武警延边州支队官兵与社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当留守儿童的“兵爸爸”“兵妈妈”,当孤寡老人的“兵儿子”“兵女儿”。
视责任如使命,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延吉市洪涝灾害频发,驻延各部队先后投入2000余人次,奔赴抗洪一线加固堤坝、排除险情、救助被困群众,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边防检查站实施“外交公务礼遇通道”、“经贸投资专用通道”、“国际旅游团队专用通道”、“紧急救助绿色通道”等超常规举措,为驻地经济建设打造高效、快捷、便民的通关环境,先后为重点出入境旅客提供预检预录服务1320余次,开通专用通道931次,协同政府接待公务及商贸团体260余批次,参与政府引资项目25个,间接促成引进外资3.2亿元。驻延各部队用实际行动,巩固和发展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地关系。
延吉市在新时代双拥工作中,用足政策、用足智慧、用足感情,拿出超常举措,大力推动双拥工作创新发展,使之与实践相协调、与发展相一致,合力开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军政军民团结新局面,让“双拥之花”在延吉开得格外绚丽夺目。(马俊 记者 黄敬亮 吕维)
原文链接:http://www.ksjilin.com/news/jczz/2018-06-19/3212.html
【责编 胡骁】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