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电视节目
微视频
融媒直播
融媒大喇叭
高新技术产业区
空港经济开发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
延吉摄影
延吉概况 延吉新闻 社会民生 公示公告 外媒报导 街区新闻 周边县市 旅游指南 教育资讯 图片新闻 记者文集 机关党建 活力河南 关工委 向阳幼儿园
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YanJiNews.com] > 新闻中心 > 外媒看延吉 > 正文

【城市发展网】延吉三个“吉林唯一”的底气从何而来

2017-10-26  标签:延吉 吉林 城市发展  来源:中国城市发展网
  10月9日,中国社科院主管的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通过《人民日报》发布2017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延吉市以吉林唯一包揽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全国创新创业(双创)百强县市榜单。

  延吉以三个吉林唯一跻身三个”全国百强”榜单,填补吉林三个“全国百强”的空白,为新一轮吉林振兴发展提供了延吉智慧、延吉方案。这是延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走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列的具体行动,标志着延吉经济实力、城市面貌、生态文明和民生水平更上一层楼。

  那么,延吉三个“吉林唯一”的底气从何而来?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三个“吉林唯一”,是延吉全市上下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改革创新不停步,以砥砺奋进、勇立潮头的干劲,紧紧抓住事关延吉长远发展的重大机遇、重大项目、重要平台、重点事项,不断放大支撑延吉领先发展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环境优势,集中火力、靶向发力、持续用力,打好发展思路创新牌、转型发展升级牌、绿色发展攻坚牌、共享发展和谐牌、创新发展改革牌的结果。

  一、负重前行,主动作为,打好发展思路创新牌

  近年来,延吉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赶超敢拼,勇于作为,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县域经济竞争力位列东北前列,县域综合实力始终位居全省首位。但与全国百强县先进地区比较,延吉的差距还不小、“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为此,延吉市拉高标杆,把战略视野放眼全国,立足全国百强县发展坐标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全面认清自身发展的潜力和不足,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负重奋进,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实现新的自我超越。通过对标全国百强县,面对标兵实力更强、追兵后劲更足、竞争压力更大的发展环境,延吉更客观地衡量在县域综合发展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更科学地评价县域经济实力与速度及优势与劣势,更清晰地描绘今后县域发展的基本轨迹,激励干部群众化挑战为机遇,化机遇为动力,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创造优势,保持敢于担当、敢为人先、不负重托、奋发进取的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在更高的坐标系中提升发展自己,促进延吉经济竞争力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当今的延吉,经过多年来与全国百强县先进地区对标,自加压力,取长补短,经济结构、经济含金量、城镇化水平、财政贡献率、服务业发展、居民收入增长、社会进步等多领域步入全国百强县前列,延吉县域经济稳步实现了吉林最强,东北五强,全国百强中游的发展目标。

  二、调优结构,做优增量,打好转型发展升级牌

  延吉人深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产业变革新机遇,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和服务业大市,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才能保持在产业经济发展上的优势地位。为此,延吉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把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放在做大做优增量上,加快布局一批优质的重大产业项目,发展壮大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产业新增长点,通过做优增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6年,延吉三次产业结构调优为1.5:39.5:59.0,优于全国百强县平均结构。持续壮大主导产业。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思路,实施医药、食品、烟草产业集群发展行动,着力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现有基础,坚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四新”发展方向,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资源链“四大链条”,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形成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强势推进项目建设。突出项目引领作用。注重招大引强,采取专业招商、龙头企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帮扶对子招商等方式,着力引进制造业税源大项目,引进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研发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引进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现代农业企业,做到引进一个大项目、带动一批大企业、构建一条产业链。2016年延吉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8.51亿元,增长10.0%,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80.4%,高于全国百强县比重(66.89%)13.51%,与全国平均水平(81.5%)相近。

  三、生态立市,绿色崛起,打好绿色发展攻坚牌

  全国百强县是引领中小城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的典范,更是加快绿色发展的先行区。延吉人常说,绿色是延吉的最大特色、生命底色、发展本色,生态是延吉最宝贵的财富、最独特的资源、最耀眼的品牌。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生态保护严峻形势,延吉市坚持保护是第一政绩不动摇,坚持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一齐守、两个成果一起要,全力构建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绿色经济为主流、绿色产业为主体、绿色企业为主力的绿色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加强水源地保护、“两河”治理、污水处理等水污染防治工作,努力在绿色发展的大潮中主动作为、抢占先机、引领潮流,走出了一条“绿起来”与“富起来”统一的绿色崛起新路子。2016年,延吉改善环境力度加大,各项绿色指标居全国百强县前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2.7%,高于全国百强县(34.46%)28.24%,是全国的2.86倍;延吉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0%,略高于全国百强县平均值(99.9%),远高于全国的83%;延吉市中心城镇空气质量达标率93%,高于全国百强县(80.83%)12.17%;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高于全国百强县(88.76%)11.24%;工业废水处理率为100%,高于全国百强县(98.34%)1.66%;污泥无害化处理率为100%,高于全国百强县(97.36%)2.64%。

  四、改善民生,耕耘幸福,打好共享发展和谐牌

  纵观延吉市的发展,有鲜明的政治底色,那就是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方略。近年来,延吉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始终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每年征集实施惠民实事,集聚更多资源、集成更多政策、集中更多力量,办好群众最期盼、最关心的实事,干好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急事,解决好群众意见集中、反映强烈的难事,打好民生短板主攻仗,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016年,延吉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累计31.8亿元,占财政全部支出的77.4%,高于百强县社会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74.69%)2.71%,是全国的1.72倍。延吉城乡居民收入位居全省前列,推动消费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拉动力,2016年人均消费4.17万元,高于全国百强县人均消费(2.946万元)1.22万元,也高于全国(2.4万元)人均消费1.77万元。2016年,延吉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教育、卫生事业全面进步。基本高中阶段入学率为98.6%,高于全国百强县基本高中阶段入学率(96.65%)1.955,也高于全国(87.5%)11.1%;万人医生数、病床数分别达到45.5人、88.3张,同比去年增长明显,分别高于全国百强县万人医生数(28.61人)和病床数(43.47张)16.89人、44.83张。

  五、胆识兼备,开拓进取,打好创新发展改革牌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一直是延吉加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延吉的干部群众勇于打破思维惯性,敢于超越固有模式,以敢闯敢试、敢于革故鼎新的勇气和锐气,着力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和要素瓶颈制约,在更广阔的空间找准定位,以更长远的眼光谋划发展,促进率先发展。围绕切实解决招商难、融资难、用地难、拆迁难“四难”,各部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新思路、新举措探索实施解决问题、突破瓶颈的真招实措。同时,抓住科技创新这个“龙头”,奋力在基础科技领域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突破;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清除障碍、破除藩篱,让创新创业的活力充分涌流;加快推进企业、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更好发挥改革的牵引作用,用改革的办法促进结构调整,厚植新的发展优势;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短期和长期、减法和加法、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用创新的路子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供给质量。2016年,延吉市建立各类创业基地(市场、一条街)31个,累计孵化各类创业实体1478家,带动就业12600余人。全市获得省、州科学技术奖14项,专利申请量达280件,专利授权量达126件,均高居全省县(市)榜首。全市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取得新成就,其经验获评20个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案例。

  2018年,砥砺奋进、勇立潮头的延吉,让”吉林唯一“愈加出彩出色。牢记使命,扛起担当,提振精神再出发,延吉人以过硬的作风、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探索振兴发展新路径,在推进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伟大实践中,生动展示出延吉元素、延吉样本。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city.org.cn/cshb/cszt/359256.html


【责编 胡骁】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