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延吉:全力突破四项改革 加速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延吉:全力突破四项改革 加速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近年来,延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发展定位更加准确,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产业共建、城市提升、县域发展深入推进,民生条件显著改善,扶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健康平稳态势。但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仍然面临许多突出问题,改革发展进入“黄金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和边疆和谐稳定。为此,延吉市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以社区治理、医疗供给、司法公正、商事环境等方面改革为突破口,加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制约,为加快实现振兴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以社区党建改革为切入点,不断增强全面小康社会和谐度
延吉市将“互联网+”思维融入社区党建改革工作,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探索建立了数字社区服务平台,有效提升了社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互联网+社区融合”,开启智慧党建新模式。一是整合社区“互联网+”服务平台。以建工街道和新兴街道的社区为试点,建立居民信息录入查询系统、短信群发系统、孝心通管理系统和查询定位等子系统,将网格化采集的“人、地、事、物、组织、民情”数据资源录入系统,“一站式”受理来自居民的各类咨询、便民服务、政府管理、物业管理等诉求,实现社区服务管理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服务。目前,全市各社区,均已完成社区党组织建设基本情况、社区居民基本信息、社区服务网点等基本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工作。二是优化原有的服务平台。将社区原有的计生服务平台、社区安防平台、协同工作平台、民生服务平台、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等社区服务模式纳入统一管理,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这些平台为社区居民,社区管理者及相关机构三类用户提供数字化服务,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实现对社区精细化管理。
(二)“互联网+社区教育”,开启党员教育新途径。一是推动党员教育上互联网。利用“延吉党建网”“延吉新闻网”等平台,为党员群众提供理论教育、信息查询、技术培训、休闲娱乐等服务,实现“线上+线下”自主学习交流,截止目前,各级党员干部利用“三会一课”上党课539场次,全市1276个党组织集中开展学习讨论4100余次。二是推动党员教育上手机。利用“金达莱故乡”“延吉党建”“长白山先锋”等手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发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知识、党建理论知识、重大决策决议、领导讲话、工作动态和经验做法等,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全天候立体式专题教育服务,已累计发布信息1400余条。三是全面升级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通过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助力“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开展,组织农村社区党员学先进、学典型、学技术,切实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提供有力支撑。截止目前,全市通过远程教育网培训各类人员2000余人。
(三)“互联网+社区管理”,开启党员管理新方式。一是强化流动党员管理。组建网上流动党支部,拓宽党支部与党员的交流方式,搭建党员有话敢说、有事能说、有平台可说的双向管理服务平台,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把组织建在网上,把党员抓在手上;二是强化社区服务管理。在各社区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安装高清网络摄像头,通过监控端口,远程监控社区服务大厅坐班值班情况、服务群众工作开展情况,实现远程监控全覆盖;三是强化社区党员管理。利用手机微信公众平台,开设“民生诉求”“专题讨论”“建言献策”等专栏,让广大党员干部通过网络平台出谋划策、认领微心愿,实现社区党员、在职党员与街道、社区双向联动。
(四)“互联网+社区服务”,开启服务群众新渠道。一是建立复合型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为民服务网络平台,开设为老代购、配餐送餐、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多项服务功能,实现集社区服务、办事指南、信息咨询、休闲购物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让居民真正享受到“家”一般贴心的服务。截止目前,全市可以提供“社区公告”“办事指南”等10多项服务功能,建立服务队伍2061人,开展便民服务1727次,服务居民16548人。二是建立爱心助老信息服务中心。搭建为老服务网络平台,开设老年人起居、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家政服务等10大类240多项服务项目,开通5112345服务热线,为社区空巢、独居、重度残疾等特殊群体配备了“老人机”1000余部,增设120急救、GPS定位等功能,绑定子女手机,实现全天候贴心式服务。
二、以公立医院改革为着力点,不断构建全面小康社会幸福网
2016年,延吉市被确定为吉林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之后,以取消医药补医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降低医疗费用,人民群众得实惠。实行全部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以来,延吉市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5%以上,年让利患者900余万元。大型设备检查类项目价格普遍降低25%,医疗服务价格内部结构更加合理,患者个人医药费用支出比例保持基本稳定。市医院、市中医医院在患者的出院清单、门诊收据中,均明确标出实行“零差率”优惠部分的价格,使患者清楚、直观的感受到医改的惠民政策,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同时,两所试点医院通过加强绩效考核、处方点评等方式促进合理用药,规范诊疗行为,改革后药占比持续稳定在30%以下,2016年门急诊量达85.5万人次,较改革前增长55.4%,住院患者量为1.6万人次,较改革前增长37.8%。
(二)加大财政补助,医疗事业得发展。取消药品加成的同时,延吉市明确了取消药品加成补助政策,每年投入专项资金补偿药品零差率销售带来的政策性亏损,公立医院补偿由原来的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截止目前,延吉市为两所试点医院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专项补偿经费3182万元,并配套改革专项补偿经费1300万元,确保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实现了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医疗环境,工作水平得提升。取消药品加成后,政府加大对医院的投入,完成市医院1.6万平方米的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和市中医医院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异地新建工程,并将两所试点医院8500万元的改扩建、异地新建项目贷款本息偿还列入财政预算,分8年还清。将市医院、市中医医院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为财政差额补贴单位,改变了两所公立医院十余年的自收自支运行模式,仅人员工资一项,市政府每年多投入2300万元,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稳定性。改革以来,为两所试点医院73名医务人员落实了编制,并引进了300余名高水平医疗卫生人才,公立医院人员流失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为提升医院服务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创新服务模式,医患关系得改善。实施“无挂号、无划价、药等人”的便民服务模式,患者不用挂号即可到诊室就诊,如不满意可选择更换医生重新就诊。自该项制度实施以来,每年为患者让利20余万元,患者就诊的满意度大幅提高。实施了“先住院、后付费”制度。患者只需出示医保卡等身份识别证明就可办理手续住院治疗,无需提前预交住院押金;在办理出院手续时,患者根据报销情况缴纳应承担的自费部分,避免了住院时因押金不足或急危重病人需要紧急救治而得不到及时治疗的情况发生。同时,还实施了基层医疗服务制度。制定了《执业医师下基层服务实施方案》,执业医师每年到社区(村屯)巡诊、坐诊时间不少于7天,使居民就近便即可享受到廉价、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累计派出执业医师760人次,诊疗患者5220余人次,赠送药品价值22万元。
三、以司法体制改革为落脚点,不断提升全面小康社会安全感
延吉市创新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新的审判权运行机制,不断探索保障依法独立、公正、公开、高效地审理案件的司法体制改革新路,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了优良的法律环境。
(一)紧扣改革重点,推动关键领域重点突破。一是在全省率先推动院庭长办案机制的常态化。改变了过去院庭长批案不审案的情况,院庭长办案做法在吉林省得到推广并在全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在此基础上,2016年11月又确立了发回重审、指令再审和检察监督案件由院领导专项承办的制度,并结合带案指导机制与审判责任终身负责制,带动案件质量的全面提升。二是组建了保全组等专业化团队。通过科学分工、有效协作,减轻法官非审判事务,改变了过去法官大包大揽的工作模式,法官人均结案数从改革前的173件提升到改革后的251件,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三是提高审判效率。院庭长除对程序性的法律文书如保全、回避等签批外,裁判文书一律由承办法官自行签发,改变了过去层层审批的模式,办理简易程序案件的法官年均结案均超260件,审判周期较改革前缩短7-15天。
(二)补足机制短板,以创新思维破解人案矛盾。一是构建以审判团队为管理单元的运行机制。成立了侵权审判庭、家事审判庭、物权审判庭、买卖合同审判庭、简易合同审判庭、其他合同审判庭、三农案件审判庭7个专业化审判庭,在推动法官员额与审判任务量相匹配的前提下,实现“专业化法官、类型化审理”。二是进一步精简内部行政职能。以吉林省法院内设机构改革试点与文职人员改革试点为契机,结合实际,整合内设机构,通过将刑一庭、刑二庭合并办公,在执行局成立速执组、内勤组,成立书记员管理科等整合措施,推动扁平化管理,提升办公效率。三是大力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建立健全立案环节繁简案件的科学甄别标准,适用担保物权案件特别程序、试行刑事速裁与行政速裁机制,对简单案件全面推行令状式、表格式、要素式的裁判文书简化,促进当庭宣判当庭送达,对集团案件、系列案件设立专案组,有效统一执法尺度,实现了繁案精审、简案快审、专案专审。
(三)立足利民本位,多措并举深化改革。一是推进家事审判改革。作为全国首批家事改革试点,延吉市于2016年5月组建家事审判团队,引入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家事调查员负责协助调解工作和心理疏导,强调调解前置,实行“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妥善化解家事纠纷。二是落实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新任命了32名通民情、知民意、接地气的普通群众为人民陪审员,使陪审员来源更加广泛、结构更加合理。三是全力破解“执行难”问题。建成执行指挥信息中心,建立、完善与市房产局的“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通过在微信平台、报纸媒体专版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举措,进一步加大惩戒力度,有效解决了“财产难查找、失信难惩戒、信息难公开”等难题。
四、以商事制度改革为着眼点,不断打造全面小康社会软实力
延吉市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工作,不断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规范监管执法行为,有效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了优越的创业环境。
(一)全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先照后证”改革,把好注册登记关口。要求登记人员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登记,严格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调整或明确为后置审批的事项。对于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改为登记后置审批的事项,严格规范登记程序,一律不再作为登记前置,全面落实“先照后证”,积极为企业发展清除不必要的限制和障碍,大大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截止2016年12月底,市场主体大幅增长,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由改革前的45376户,增加到67733户,同比增长49.3%,新增各类企业3599户,较改革前增长36.9%,平均每个工作日新登记市场主体80户,注册资本由89亿元增加到233亿元,增长74%。
(二)全面实施“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根据吉林省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延吉市实施了“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表申请、一照一码、一网共享”,在市质监、国税、地税、社保、公安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实施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截止目前,共为5190户企业发放了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其中新登记2552户,换照2638户。登记中,坚持以便捷高效、规范统一、信息共享、平稳过渡、统筹推进为基本原则,不折不扣地落实吉林省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了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三)全力推进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
自2016年12月1日起,延吉市全面实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通过“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一站服务”,将以前由工商及税务机关分别核发的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改为由市场和质量监督局登记受理,并向个体工商户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并与税务机关实现实时信息共享、档案互认。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具有原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的功能,税务登记证不再另行发放。截止2016年12月31日,已为1048户个体工商户核发了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四)全面落实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自2016年8月1日起,延吉市全面实行放宽企业名称登记。本着“简政放权、非禁即可、规范高效、强化救济”的基本原则,从放宽企业名称登记限制条件、明确企业名称审核标准、简化企业名称登记程序、开放企业名称网上预先查询、完善企业名称争议救济措施等五个方面,积极推动名称登记改革。申请人可以按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自主拟定企业名称,自行进行查询比对申报企业名称。对在延吉市登记的7594户企业的名称逐一进行了拆分比对,于9月30日前完成全市企业名称数据库的数据清理工作。
原文链接:http://leaders.people.com.cn/n1/2017/0809/c411396-29459611.html
【责编 胡骁】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