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每日头条 > 正文

经济稳中向好为应对外来冲击提供坚实基础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回应经济运行热点

2018-04-19  标签:外来 基础 经济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题:经济稳中向好为应对外来冲击提供坚实基础——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回应经济运行热点

  新华社记者安蓓、申铖

  “随着新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国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结构效益不断改善,这为我国应对外来冲击提供了坚实基础。”在18日国家发改委就宏观经济运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说。

  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严鹏程说,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任务打下良好基础,也为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开好了头、起好了步。

  一是供需关系持续改善。行业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供给质量明显提升;内需拉动作用更加明显,民间投资增速两年来首次高于整体投资增速。

  二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良好,制造业发展质量提升,服务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

  三是动能转换持续加快。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速,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迅速成长,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融资首次超过美国。

  四是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6.1%,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4.5%。一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2%。

  五是社会预期正在持续向好。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20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较高景气区间。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至1993年10月以来最高。

  更大力度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严鹏程说,我国将采取更大力度的措施,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一是加快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标准制定、“中国制造2025”政策、科技计划项目、企业上市、注册登记等方面,给予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

  二是着力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负面清单之外简化管理程序;全面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工商登记与商务备案“单一窗口、单一表格”;对接国际标准,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跨境贸易等方面大幅缩减时间。

  三是不断加强法治化环境建设。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保护外商投资各类合法权益;加快制定外资基础性法律,以法律形式确定投资保护、投资促进、公平竞争、投资管理等基本制度。

  严鹏程说,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进一步大幅减少限制,以更大决心推动重点领域开放。除金融、汽车领域对外开放措施外,还将在能源、资源、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专业服务等领域提出一批新的开放举措。二是增强可预期性,一次性列出部分行业未来几年开放的路线图时间表,明确过渡期。

  市场价格预期保持稳定

  严鹏程说,目前我国市场价格预期保持稳定。各方面普遍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保持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涨幅将有所回落,价格总水平将运行在合理区间。

  他说,与年初相比,目前监测的煤炭、钢铁、铜、铝等工业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农产品价格春节前有所上涨,节后呈季节性下跌态势;受周期性、季节性因素叠加影响,生猪价格跌幅较大。

  国家发改委已于近日发出预警信息,建议养殖场(户)增强市场风险意识,合理安排生产,优化养殖结构,避免发生大的亏损。

  严鹏程说,今年以来我国物价走势反映出经济运行、结构调整中的一些趋势性变化。比如,PPI与CPI涨幅差额明显收窄,表明经过几年调整,上下游价格走势趋于协调;CPI中的旅游、医疗保健等价格延续上涨态势,表明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关的服务需求在增加,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在加快。

  以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产能为主

  严鹏程说,今年去产能将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这一总要求,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逐步由总量性去产能为主转向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产能为主。

  钢铁领域,要坚决处置“僵尸企业”;加大对钢铁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和达标检查力度;防止产能“边减边增”;对“地条钢”死灰复燃、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及违法违规新增产能等情况,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推动钢铁行业优化产业布局。

  煤炭领域,适当提高南方地区煤矿产能退出标准,加快推进北煤南运大通道建设,统筹做好去产能和保供应相关工作;积极推进煤电联营和兼并重组;推进煤炭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稳妥有序推进职工分流安置,妥善处置企业资产债务。

  今年5月至6月,国家发改委将组织开展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专项抽查。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更多民声延吉民声热线

  • 咨询求助
  • 建言献策
  • 投诉举报
  • 赞赏表扬

公益广告·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