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每日头条 > 正文  
站内搜索

全面深化改革的牵引力量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述评

2014-11-12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新华网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齐中熙)“改革”,当今中国的“关键词”。2014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今年5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对今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作出部署。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效如何?走向何方?受到海内外各方关注。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行政体制改革、价格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正发挥着巨大的牵引作用。

    把握一个核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不久前在上海自贸区注册了一家公司的陈竺没想到,过去需要29天才能走完的流程,现在4个半工作日就办完了。

    “只要在电子政务平台下载表格填写即可预约受理,再也不用在部门之间来回跑了。”他高兴地说。

    陈竺只是上海自贸区行政审批手续改革以来受益的千万人之一。自去年9月底挂牌以来,上海自贸区已成为多项制度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一年多来,区内累计新增企业逾1.2万家,平均每天诞生100多家。上海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注册官黄敏告诉记者,原先1天只用发90个号,现在发200个号都不够。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保持全年经济平稳发展,尤其需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解放微观主体生产力。”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为政府自我革命的“先手棋”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简政放权不断向纵深推进,企业得以松绑,经济活力得以迸发。

    一年多来,国务院取消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需报国务院部门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60%左右;减少、整合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从改革前的220个减少到150个左右;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约100亿元……

    “今年这项改革的重点,一方面是加快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改善民间投资环境。”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说。

    下半年,简政放权的“含金量”进一步提高。

    8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再取消和下放87项“含金量”高的审批事项,其中取消68项,做到能取消的尽量取消、不下放,避免遗留尾巴。

    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削减前置审批、推行投资项目网上核准,释放投资潜力、发展活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指出,中国经济在增速换挡期始终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的改革正在发挥稳增长的作用,而且兼顾长远更高水平、更可持续发展目标。

    抓住一个重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减少政府定价项目,有关部门陆续根据市场发育程度和竞争状况,放开了一批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如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和电信资费等。

    “抓住当前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的时间窗口,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和交通、电信、医药、医疗服务等价格改革。”--《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凡是能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要坚决交给市场。

    据孔泾源介绍,今年还推进了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重点完善风电价格政策,研究制定以标杆电价为基础的天然气发电价格形成机制,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调整水资源费和部分水利工程供水价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成果,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价格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信号和杠杆,要抓住推进价格改革难得的时间窗口,使价格信号更加灵敏准确,才能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在改革中要兼顾民众的承受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一年多来,经济体制改革着眼于使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升经济内生动力,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以改革姿态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正在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铁路运输、邮政业、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先照后证、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施行,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已逾600万户,呈爆发式增长;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继续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破冰前行,民营资本设立银行启动;农产品、资源性产品、公共服务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继续深化……

    麦卡托基金会中国研究中心主席海尔曼教授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将有一揽子改革议程同时进行,改革具有一定复杂性。

    “中国将转变外资管理方式,按照内外资监管一致的要求,统一用节能、环保、技术准入等标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向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迈出的实质性一步。”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巡视员王东说。

    同为一个目的:让发展成果惠及民众

    今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提出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户籍制度改革无论对经济发展还是百姓生活都是重大利好。”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张车伟认为,让更多进城农民工稳定地生活在城市里,显然有利于扩大内需,这是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根本性措施。

    一切的发展其最终落脚点就是改善民生。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的,“我们最在乎的是发展背后的民生。持续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也是扩大需求、支撑发展的潜力所在”。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战略发展部主任劳里·皮尔斯表示,过去30年,中国让三四亿人摆脱了贫困,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其中经济体制改革堪称前所未有,给人启发。

    《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要求,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为核心,深化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领域改革,构建基本民生保障服务体系。

    “基本民生保障服务体系,是对以往各项具体惠民生政策的整合,通过制度安排强化为政府责任。今后政府要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加大对基本民生保障的投入,让城乡居民普遍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张立群说。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分析,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思维符合中国国情,民生改善不可能超越经济发展阶段。让社保安全网实现全覆盖,让低收入者生活有基本保障,形成制度安排,并稳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在教育、就业等方面更加注重机会公平,才能让民众更好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当前,中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升级,住房、汽车、旅游、健康等方面的新消费点不断出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反过来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间已经形成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良性循环关系。”张立群指出,因此,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才是保障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本网责编 胡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延吉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相关热词搜索:力量
上一篇:APEC打造反腐追逃的“恢恢天网”
下一篇:把不廉干部刷出局 把清廉有为的干部提上来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频道月排行
·人民日报:严惩失信才能让诚信发光 [09-27]
·李克强出席联大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 [09-2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长征精神引领和... [08-18]
·习近平主持政治局会议 六中全会10月召开 [09-28]
·习近平:中国队加油!中国加油! [08-26]
·国务院举行国庆招待会 习近平等出席 [10-01]
·习近平: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 [10-10]
·迈向健康中国新征程 [08-19]
·国务院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09-19]
·2016国庆黄金周热词盘点 [10-08]
图片新闻
国务院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国务院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习近平: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
习近平: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
习近平: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战略支援部队
习近平: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战略支援部队
奏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乐章
奏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乐章
外媒看延吉
·【新浪】延吉至大蒲柴河高速公路一期... [10-12]
·【吉林政府网】延吉市启动新农村建设... [09-22]
·【吉林政府网】延吉入选2016(第五届... [09-22]
·【人民日报】延边 图们江涌开放潮 [09-07]
·【吉林日报】“延吉·图洽会”规模大... [08-31]
·【吉林新闻联播】第十一届中国延吉·... [08-29]
·【新闻联播】第十一届中国延吉·图洽... [08-29]
·【凤凰视频】第十一届延吉“图洽会”... [08-29]
·【吉林日报·头版】第十一届“延吉·... [08-29]
·【经济日报】第十一届中国延吉图洽会... [08-29]
延吉简介 -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营销中心 - 免责条款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新闻归档 - 专用邮箱
Copyright (C) 2011-2016 www.yanj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共延吉市委宣传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吉ICP备12000887号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吉)字156号
0433-8333404(外联) QQ:663914 E-mail:YJxww2012(a)163.com
技术支持:延边速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