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每日头条 > 正文  
站内搜索

中国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赋予新内涵

2014-06-27  来源:人民网 字号:【
    人民网北京6月27日电 (郑青亭)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0日宣布,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商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活动将于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28日举行的纪念大会。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出席29日举行的纪念招待会。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吴登盛、印度共和国副总统安萨里将出席上述活动。

    1954年,中国、印度和缅甸三国领导人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年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否继续成为国际关系的准则?中国将怎样打造新历史阶段的安全政策?人民网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和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

    五项原则让中国走出外交困境
 

    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当时,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在北京开始谈判。31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印方代表团,在谈话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发表谈判公报,并签署了《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两国政府一致同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入公报和协定中,把它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同年6月底,周总理先后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发表的《联合声明》都写进了这些原则,并进一步确认它适用于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只有十几个国家,我们几乎没有外交。”回顾历史,黄仁伟向人民网记者表示:“在外交空白的情况下,我们能够与印度和缅甸达成共识并提出这一准则,是十分不易的。”

    “当时,这个准则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更多的国家。”阎学通指出,正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让新中国摆脱了被孤立的状态,让很多国家改变了与我们的敌对立场。

    如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逐步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不仅在各国大量的双边条约中得到体现,而且被许多国际多边条约和国际文献所确认。1970年25届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和1974年第6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都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

    中国是准则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中国在当时“零”外交下提出的倡议缘何能被广泛接受?“靠的就是中国60年来的身体力行。”黄仁伟说“我们一直坚决反对任何违反五项原则的思维和行为。如果我们提出一项原则自己却不做,或时而做时而不做,那这个原则就废掉了,不可能成为如今公认的准则。”

    在这一点上,中国不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坚定实践者。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已通过友好协商与14个邻国中的12个彻底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还有何指导意义?黄仁伟表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会过时。“我们现在所说的和平发展道路、利益共同体、新安全观,都是中国在崛起的新阶段提出的新的国际关系思维和准则。提出之后能不能马上让所有的国家接受?大国会不会照办?小国会不会跟着走?肯定不会。”他说,60年前的经验证明,这不仅需要一个过程,还需要中国首先做到言行一致。

    “因为很多国家都不相信,当一个国家强大起来之后还会平等待人,主张利益共享、共同安全。按照普遍规律,当一个国家强大到一定时候就会变成霸权,推行单边安全和绝对安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一举一动都在受到世界关注。我们需要向世界解释中国的和平发展路线,但更重要的是需要身体力行。”黄仁伟说。

    中国的安全政策需要与时俱进

    不久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国际场合对亚洲安全问题做出的最系统、最全面、最深刻的阐述。外界评价,这一倡议将结束“安全形势复杂多变的亚洲从未有全面安全合作机制”的历史。但同时,也有评论认为,这可能会引发中国和美国以及邻国在亚洲安全问题上的冲突。

    “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如何让中国在民族复兴过程中、在崛起的新历史阶段被国际社会接受?这比当年被别的国家接受并跟我们建交难度大得多。”阎学通认为,当年,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政策让很多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会支持中国继续强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基础,需要延续,这是我们团结更多国家的基本方法。但在具体的时代,我们需要新的政策。如果具体的政策不发生调整和改变,实现不了我们新时代的目标。”

    从与时俱进的角度看,阎学通认为,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政策应该更多地向安全政策倾斜,更多地围绕安全合作与其他国家展开讨论,当然经济合作也不应忽视。

    和平发展道路复杂而曲折

    “在崛起过程中,合理的利益可能受到压制,合理的主权可能受到侵犯,合理的制度可能被颠覆。应该看到,中国在崛起中还是有很多不平衡和脆弱的地方。”黄仁伟打了一个比方说,“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一旦出现不平衡,稍有外力就会翻掉。这就好比对方抓住我们脆弱的地方攻击我们。一方面,我们需要找出这些不平衡点,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做好应对外力的准备。”

    “第一,是不是要选择对抗?有些是小国在大国支持下和你对抗,有些是大国故意让你走上对抗的道路。这种对抗对你长远发展有必要吗?是不是所有和平解决问题的手段全用完了?事实证明,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可以选择多种手段综合解决问题,不需要贸然走上军事对抗的道路。”

    “第二,如果对方真的要对抗,我们有没有准备?如果我们的实力到达一定程度,跟对方力量平衡,甚至超过对方了,可能对抗也不会发生了。因此,我们需要防患于未然,积蓄实力,避免这样事情的发生。”

    “第三,如果对方坚持对抗,我们也准备好了,那么我们就应该让世界看到,到底是谁要把事情推到极端。和平发展道路不是取决于中国一方,而是多方,只有大家都走这个道路,世界才能和平。”

    综上所述,黄仁伟认为,和平发展道路是一定要走的,但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折的。“有时候别人设了一个陷阱,你要做的就是避免跳进去。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在竞争过程中发生一些问题是必然的。我们可以逐步解决、摆脱一些问题,不能解决的可以留待将来。如果对方一定要用最坏的态度对待我们,我们也应该有所准备。”

    对待世界上对中国的质疑,黄仁伟说,中国也应该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有些时候,中国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经验不足。比如,中国对外投资数额不断增大,怎么和这些国家分享利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也带来了污染等环境问题,甚至影响了外部环境。别的国家对此有顾虑和担心也是正常的。”

    “当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跟国际社会协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事情一点一滴地做好,让别人看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只有向着这个方向发展,中国才能赢得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信任,在国际上树立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

【本网责编 胡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延吉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内涵 原则
上一篇:共产党员微信、共产党员易信正式上线发布
下一篇:赋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的时代内涵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频道月排行
·人民日报:严惩失信才能让诚信发光 [09-27]
·李克强出席联大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 [09-2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长征精神引领和... [08-18]
·习近平主持政治局会议 六中全会10月召开 [09-28]
·习近平:中国队加油!中国加油! [08-26]
·国务院举行国庆招待会 习近平等出席 [10-01]
·习近平: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 [10-10]
·迈向健康中国新征程 [08-19]
·国务院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09-19]
·2016国庆黄金周热词盘点 [10-08]
图片新闻
国务院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国务院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习近平: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
习近平: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
习近平: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战略支援部队
习近平: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战略支援部队
奏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乐章
奏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乐章
外媒看延吉
·【新浪】延吉至大蒲柴河高速公路一期... [10-12]
·【吉林政府网】延吉市启动新农村建设... [09-22]
·【吉林政府网】延吉入选2016(第五届... [09-22]
·【人民日报】延边 图们江涌开放潮 [09-07]
·【吉林日报】“延吉·图洽会”规模大... [08-31]
·【吉林新闻联播】第十一届中国延吉·... [08-29]
·【新闻联播】第十一届中国延吉·图洽... [08-29]
·【凤凰视频】第十一届延吉“图洽会”... [08-29]
·【吉林日报·头版】第十一届“延吉·... [08-29]
·【经济日报】第十一届中国延吉图洽会... [08-29]
延吉简介 -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营销中心 - 免责条款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新闻归档 - 专用邮箱
Copyright (C) 2011-2016 www.yanj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共延吉市委宣传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吉ICP备12000887号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吉)字156号
0433-8333404(外联) QQ:663914 E-mail:YJxww2012(a)163.com
技术支持:延边速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