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5日电(记者李树峰 张芽芽 李有超)有国外媒体根据世界银行最近一份报告推算,中国GDP总量有望在今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尽管这听起来激动人心,但中国一些经济学家清醒地指出该报告的计算方式并不尽合理,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世界银行上月底在美国发布了其国际比较项目(ICP)研究报告。根据报告,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2011年中国经济规模已经上升到美国的86.9%,占世界总量的14.9%。
ICP是一项全球性统计合作项目,主要目的是测算各种货币的购买力平价,以便用购买力平价作为转换系数,将国内生产总值转换为用统一货币单位表示,从而比较和评价各经济体的实际经济规模和结构。
世界银行称,2011年的一轮ICP覆盖了199个经济体,是迄今对世界各国购买力平价最广泛的一次测算。
报告显示,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美国2011年GDP总量为15.53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7.1%。
世行认为,“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紧随其后。”
报告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有媒体报道称,考虑到2011年以来中国和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今年中国经济规模很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中国近些年来的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在世行报告之前,已经有多家机构和经济学家预言,中国将在若干年后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今年就会”这种猜测好像太突然了些。
中国财政部下属的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宗瑜对世行的报告提出了质疑。他说,世界银行的抽样多数在中国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而西部地区和农村则较少,考虑到中国东西部以及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购买力等方面的差距,报告结论准确性值得商榷。
另一方面,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法是以美元作为统计单位。文宗瑜表示,从2002年到2012年,人民币汇率对外升值,但中国国内物价上涨使得人民币出现贬值趋向。考虑到绝大多数中国人是在国内赚钱,国内消费,以美元计算购买力存在误差,会夸大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
中国的GDP总量在不同计算方法下差别巨大: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用购买力计算,中国2011年GDP总量为13.5万亿美元,而以市场汇率计算,GDP总量仅为7.32万亿美元,二者相差近一倍。
尽管近年来中国GDP总量快速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很多中国学者表示,更需要强调中国GDP的质量及人均拥有量:从这两个指标来看,中国仍然和欧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GDP不仅要比总量,还要比质量。从中美两国制造业水平、科技水平、包括单位GDP的含金量和其代表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来看,差距都非常大。
“我认为不应该对世行的指标给予过多关注,更不能给予过高评价。”张立群说,“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特点并没有改变。”
而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则让中国民众无意为虚幻的“世界第一”头衔欢欣。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2014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速7.4%,创下新低。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次高速或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说,这要求我们更要注重发展质量。
许光建强调,尽管中美两国经济总量的差距在缩小,但人均差距还相当大。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内地2011年人均GDP为10057美元,全球排名第99位,而美国人均GDP则是49782美元,全球排名第12位。
许光建说,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这与美国完善的产业结构不可同日而语。此外,中国还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诸多发展带来的问题,这都需要较长时间来解决。
一向活跃的中国网民对中国GDP总量即将“荣升”世界首位反应不一。尽管部分网民因此受到鼓舞,但更多的人认为不应只看总量,更要看到居民实际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交通、住房、环境,这都是我们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一位网民说。
【本网责编 胡骁】
http://www.yanjinews.com/uploadfile/2014/0506/thumb_150_105_20140506122002596.jpeg
扫描二维码关注
延吉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