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山西黄土地披上绿衣裳 |
2013-09-30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
机制激发热情 效益滚动发展
山西黄土地披上绿衣裳
本报太原9月29日电 (记者刘亮明、刘鑫焱)山西人说“种活一棵树比养个娃娃还难”,因为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少雨。曾是全国“生态凹地”的山西,近年来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森林覆盖率每年以近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去年森林覆盖率已达到20.1%,“生态凹地”已经填平。三晋大地的色调是怎么由“黄”转“绿”的?
靠机制激发热情。太原西山曾是满目疮痍的不毛之地,而今已变成为绿满群山的森林公园。这一巨变,源自太原的一个先行先试的创新。2011年,太原提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的荒山绿化新模式,其中最为核心的一条:允许企业在绿化的同时,获得一定面积的经营性用地,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企业绿化荒山的热情大增,已有太钢、康培等12家企业上山绿化,总投资300多亿元,实现超过13万亩荒山的连片绿化。同时,山西大力推广“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挖一吨煤、栽一棵树”等以煤(矿)补林的做法,引导和组织资源型企业参与造林绿化。近几年,全省每年植树面积都在400万亩左右。
靠精神攻坚克难。“风起沙石走,十年九不收。”“荒山变成绿海洋,百鸟欢唱花果香。”这新老民歌描绘的是山西右玉县几十年间的生态巨变:森林覆盖率由不到0.3%到52%,翻了170多倍。右玉县县委一任接着一任带领群众大干苦干,让黄沙洼、老虎坪、滚石沟、黄沙滩变成了绿洲。“大同的昊阳森林公园绿染群山、满目葱茏,谁会想到这下面是以贫瘠、干旱著称的死火山群。”大同市林业局长席有福介绍。大家人拉手推帮挖掘机“爬”到1500多米的山上,挖坑移土,硬是靠着这种啃硬骨头的精神,在浮石上栽出绵延40多公里的大片森林。
靠效益滚动发展。“前年,我种了2万株油松,1万株樟子松,今年一开春就卖了个精光,一下子净赚3万多元。”右卫镇高墙框村村民刘玉才边鼓捣着自己的树苗边说,“这东西有赚头,明年得再扩大规模。”省林业厅长李永林说:“没有经济效益,老百姓自然就没有种树、管树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在林业增效、富民上下大功夫。”“种下的是树,生长的是财富。”走进大同县巨乐乡,随处可见大片的杏树林。“树就是俺们的命根子。”巨乐村民姚文成得意地说,他家承包了800亩经济林,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多年来,山西摸索出了“林药模式”、“林禽模式”、“混合模式”等林下经济新模式,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目前,山西完成干果经济林144万亩,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460万亩,从业人员155万,人均林业年收入达1600多元。
扫描二维码关注
延吉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
相关热词搜索:山西 黄土地 披上 |
上一篇:龚全珍 榜样的力量无穷大(以先锋模范为镜) |
下一篇:西气东输三线东段隧道全部贯通 |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