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永联村里探“四化” |
2013-02-24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
江南初春,空气中的阴冷还未散尽。走进江苏张家港市永联村爱心互助街的公共电子信息室,只见人头攒动,三四十位老人正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学电脑。
“咦,‘w’跑哪里去了呢?”70岁的宋金山老人对着电脑自言自语。原来,他正在输入永联村的网址,不小心把字母w删掉了。看着他的认真劲儿,大伙儿都乐了,有人插话:“我得赶紧学,学会了电脑,村里还给发奖金呢!”
鼓励农民学电脑,是永联村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一项新举措。永联村以钢立村,去年,永钢集团实现销售近400亿元。村级经济强了,村民富了,永联人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也在与时俱进。“农村光发展工业,那还不叫新农村。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建设现代化新农村,这是我们的新目标和新追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栋材说。
用鼠标“种地”,实现“农民职业化、生产工厂化、操作智能化”
春节前夕,来自上海、杭州、苏州及本地的网站建设、3D技术开发、视频网络等领域的30多位专家齐聚永联村,为村里的信息化建设“把脉”、出主意。村领导提出,作为全国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理应在信息化建设上积极探索,打造“数字永联”、“智能永联”,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践行者、引领者。
永联村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应用成果广。村办企业永钢集团已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基本建成统一、全面、集成的信息系统,“数字永钢”取得突出成绩,而农业生产的信息化也是“妙招频出”。
在永联现代农业生产指挥中心,宽大的LED显示屏上不断显示着水分、温度、气压、土壤成分等各项数据,拥有昆明理工大学自动化和农业工程专业双学位的刘中锋正盯着大屏,用鼠标“种着地”。“我们把2000多亩地分成了5个区256组,每组都有视频监控,地下埋有传感系统,各种数据可以即时传输到大屏幕上来,再根据需要进行操作和管理,这也为我们农业生产‘精确采集、精细管理、精准作业’创造了条件”。
信息化彻底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农民职业化、生产工厂化、操作智能化,在永联村已成为现实。永联现代农业基地共有2185亩,平时只用5人管理,水稻亩产达到了750公斤。“你看,三号田块缺水了,我在这里点一下鼠标就可以了。”刘中锋熟练地用鼠标点开“组别三”选项,大屏上跳出稻田实时图像,右上角红色阀门小图标不停闪烁。他又点击一下,图标变成了绿色圆点,沟渠里一股清水随即汩汩流进了田里。
永联村利用信息化促进了生产力提高,还将其作为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有效手段,帮助村民获得丰富的信息、充分的娱乐、便捷的沟通、自助的教育、可视化的管理。2013年,永联村将实现“家家有电脑,人人能上网,全村一个网,村务一卡通”,建成基于有线电视平台的社区智能化管理系统。
小汽车到门口,天然气进厨房,太阳能进浴室,互联网进书房
早晨,在永联村的金手指广场,村民三五成群正在跳健身舞。“我们早晚都来这里”,张素英老人说,“现在地不种了,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健康是最重要的。”她介绍,现在村民每年都从村里拿钱,有社区居民补贴、菜金补贴、精神文明家庭奖、土地流转费,一共有9项,“我一人一年就能拿到1万多元,虽然不种地,生活保障没有任何问题”。
如今的永联村,已经有96%的村民集中居住,96%的土地集中流转,96%的村民就地就业,96%的村民享受到系统的福利保障,昔日的小村庄变成了新都市。
永联村村委会主任刘雪祥说:“现在,村里为村民建起了全方位、系统的保障体系。而且永联村实现‘进了永联的门就是永联的人’,从1995年至今,历经5次并队扩村,只要并入永联,所有村民一律享受相同的福利待遇,全村每一位村民‘生活有保障,解困有能力,幸福有着落’,村里为此每年的支出费用高达8000多万元。”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仅仅是永联村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从2005年开始,永联村通过推进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生活方式社区化、管理方式规范化和收入方式多元化,系统推进城镇化建设,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从2006年开始,永联村先后投资15亿元,规划建设拥有74栋多层、高层公寓楼的“小联小镇”,农贸市场、商业街、休闲街、戏楼、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设置应有尽有,并实现“小汽车到门口、天然气进厨房、太阳能进浴室、互联网进书房”。如今已有3200多户家庭、1万多村民入住。对于入住的农户,“户主分一套,子女结婚购一套,老人无偿租一套”。通常一户家庭能拥有3套住房,购房的价格为每平方米500元。这种住房分配方式,减少了土地等资源的占用,也实现了发展成果的“二次分配”。
以旅游业和现代农业“倒逼”企业产品升级和节能环保
永联村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的连排塑料大棚里,从钢厂引进的蒸汽让大棚内温度达到了23摄氏度,标准化鱼池内的鱼群活蹦乱跳。“我们采用生态养殖、循环水养殖、微孔增氧等先进技术,利用生物膜法处理养殖废水中的氨氮,大大提高了废水处理效率,降低了能耗和成本,取得了不错的效益。”基地负责人吴奇峰说:“我们这里养殖了河豚、刀鱼、鲥鱼等长江三鲜,拓展江鲜美食游,带来了人气,带动了村民收入的增长。”
小小的江鲜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永联村依托临近长江、自有长江渔业捕捞队、江鲜烹饪历史悠久的优势,打响“吃江鲜到永联”的品牌,2012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旅游业成为这个“钢村”新的支柱产业。
在年产能力达800万吨的大型钢铁企业边上,搞旅游产业,不是没有风险。永联村一方面利用钢铁工业的规模、实力和完整的生产体系优势,将其转化为旅游的资源和产品;另一方面用发展旅游产业来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提升,推动企业产品升级、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等更好地开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作为工业强村,永联村近年来在土地流转经营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目前,全村8000亩可耕地经营权全部流转给了集体。为提高产出能力,增加村民收入,村里组建成立了苗木基地有限公司、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现代粮食基地有限公司、花卉基地有限公司和永联特种水产养殖基地有限公司5个农业公司,现代农业的生产形态基本都涵盖了。
站在永钢大桥上,左边是一片繁忙的永钢厂区,右边路北是绿树成荫的生态林区,路南是景色秀美的农耕文化园,再远处则是文明现代的农民小区“钢村嘉园”——这不正是一幅“四化”同步的生动画卷吗?
(本网责编:王研)
扫描二维码关注
延吉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
相关热词搜索:永 联 村里 |
上一篇:中共中央举行元宵节联欢晚会 |
下一篇: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