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每日头条 > 正文  
站内搜索

枯竭中崛起 艰难中奋进(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十年转型]

2012-09-25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当青山已老,铅华已退,那些因资源而生、因资源而兴的城市,往往容颜消逝,风光难在。资源枯竭城市何去何从,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的资源枯竭城市该怎么办?

  “早转早主动,迟转更被动,不转没出路”——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共识。

  2001年,国务院确定辽宁省阜新市为首个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地区,标志着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正式启动。200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全面展开。

  10年来,特别是《若干意见》出台5年来,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转型的纵深推进,人们欣喜地看到,一些资源枯竭城市经过奋力拼搏已经成功实施逆境突围,实现了由依赖资源到超越资源的华丽转身。

  接替产业绘就新未来,多元体系构筑新格局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往哪转?原来依靠资源性产业“一业独大”的局面必须改变,寻找可接替、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河南省焦作市是一座具有百年煤炭开采史的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焦作市抢抓国家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机遇,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为突破口,联动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2011年,焦作市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70亿元,比2006年增加9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4%。旅游业成为战略支柱产业,“太极故里、山水焦作”成为世界级品牌,成功创建了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三个国家5A级景区。2011年焦作市有旅行社111家、旅游星级饭店32家,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4.4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到24.2万人。云台山景区周边2万多居民,通过发展餐饮住宿实现户均年收入6万元以上。昔日煤城变成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转变。

  2008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分三批界定了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中央财政累计下达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资金463亿元。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实施了主要针对资源枯竭城市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安排资金68.4亿元。

  在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资源枯竭城市经济增长逐渐改变了转型前的低速徘徊局面,经济活力显著增强。2007—2010年,前两批44个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由6677亿元增加到10966亿元,年均增长1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321亿元增加到638亿元,年均增长20.6%,较2007年翻了将近一番。

  资源型产业“一业独大”的局面正在改变。经济发展对采掘业的依赖逐步降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迅速。阜新的液压装备制造、辽源的纺织袜业、萍乡的工业陶瓷、铜陵的电子信息等接续替代产业集群初具竞争优势,焦作的旅游、大冶的保健酒、敦化的医药等已经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今年以来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但阜新等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仍居所在省份前列,实现了经济总量和质量双突破。

  生态大转变,矿竭城不衰

  长期的资源开采、环保意识的匮乏,往往给资源型城市的环境带来极大破坏。资源型城市要更好地转型,不仅产业要变、经济要发展,更要靠生态环境建设的引领,让城市变美,让人民安居乐业。

  因大冶铁矿而闻名的湖北省黄石市,也曾因铁矿开采枯竭而落寞。在转型探索过程中,黄石市格外注重加强生态治理修复,着力促进绿色发展,突出重点水体、山体等的综合治理,实现城市生态宜居。

  综合治水。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7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全部实现处理排放;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启动总投资14亿元的城市内湖水生态治理项目。2011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全力治山。全面启动矿山环境治理、开山塘口治理和工矿棚户区、爆震区、塌陷区等改造工程,治理地质灾害面积1.37平方公里,解决了5万多人的安全问题;完成工矿废弃地复垦11.8平方公里。通过环境治理,一批百年矿区“旧貌换新颜”,大冶铁矿废石堆积区已建成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林,采矿坑已建成国家矿山公园,并成为4A级景区。

  治烟尘不松懈。以节能减排为抓手,重点实施一批总投资达80亿元的节能减排项目;对中心城区企业实行“退二进三”、搬迁改造,推行集中供热,关闭城区小锅炉50多座,关停“五小”企业1000多家,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连续两年达到320天。

  据统计,近年来,资源枯竭城市累计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7.6万公顷。在转型过程中,这些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煤矸石、尾矿、冶炼废渣得到有效利用,采取措施治理土地盐碱化、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积极开展森林抚育和植被恢复,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得到增强。

  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带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提升。焦作、萍乡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枣庄结合棚户区改造重建台儿庄古城再现“江北水乡”,石嘴山通过矸石山改造、沙湖治理打造“塞上江南”……昔日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资源枯竭城市逐渐向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转变。

  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资源的枯竭是长期的历史原因造成的,转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阜新试点10年来,资源枯竭城市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多年来,“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如何破解”、“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资金从哪解决”、“矿山企业责任怎样落实”等问题困扰着江西省萍乡市。针对这些问题,2008年初,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江西省政府批准萍乡市开展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征收试点,对煤炭生产企业开征可持续发展准备金,主要用于采掘业所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的治理,城乡园林绿化、植树造林,以及因采掘业引起的其他社会性问题。

  煤炭可持续发展准备金的投入使用带来了“蝴蝶效应”。4年来,共计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准备金2亿多元,已全部投入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同时,萍乡市、县(区)、乡(镇)三级财政相继配套投入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资金10多亿元,带动社会资金30多亿元。结合资源型城市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已治理沉陷区面积2.55万亩。投资4.5亿元修建了日供水20万吨的三口岩水利工程,切实解决城市矿区居民的饮水问题。

  目前,萍乡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城区空气质量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出境水质保持三类水标准。成功创建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和全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原来的“灰姑娘”已蜕变成“俏姑娘”。

  据了解,为统筹规划未来一段时期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启动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城市进行科学分类、区别指导,并明确了不同类别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

  为统筹考虑众多资源开采处于成长期成熟期的资源富集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避免重蹈资源枯竭城市“矿竭城衰”的覆辙,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推动将典型资源富集地区列为全国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试点。同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条例》已经列入立法规划。

  十年转型,十年砥砺,尽管实现重生的路还很漫长,依然任重而道远,但资源枯竭城市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群众精神足、心气顺,城市想赶超、求跨越,转型发展工作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借助资源型可持续发展东风,资源枯竭城市一定会像凤凰涅槃那样浴火重生。

扫描二维码关注
延吉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相关热词搜索:枯竭 崛起 艰难
上一篇:我国明确"十二五"创新体系建设目标
下一篇:联合国不是日本挑战国际秩序的舞台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频道月排行
·人民日报:严惩失信才能让诚信发光 [09-27]
·李克强出席联大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 [09-2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长征精神引领和... [08-18]
·习近平主持政治局会议 六中全会10月召开 [09-28]
·习近平:中国队加油!中国加油! [08-26]
·国务院举行国庆招待会 习近平等出席 [10-01]
·习近平: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 [10-10]
·迈向健康中国新征程 [08-19]
·国务院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09-19]
·2016国庆黄金周热词盘点 [10-08]
图片新闻
国务院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国务院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习近平: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
习近平: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
习近平: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战略支援部队
习近平: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战略支援部队
奏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乐章
奏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乐章
外媒看延吉
·【新浪】延吉至大蒲柴河高速公路一期... [10-12]
·【吉林政府网】延吉市启动新农村建设... [09-22]
·【吉林政府网】延吉入选2016(第五届... [09-22]
·【人民日报】延边 图们江涌开放潮 [09-07]
·【吉林日报】“延吉·图洽会”规模大... [08-31]
·【吉林新闻联播】第十一届中国延吉·... [08-29]
·【新闻联播】第十一届中国延吉·图洽... [08-29]
·【凤凰视频】第十一届延吉“图洽会”... [08-29]
·【吉林日报·头版】第十一届“延吉·... [08-29]
·【经济日报】第十一届中国延吉图洽会... [08-29]
延吉简介 -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营销中心 - 免责条款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新闻归档 - 专用邮箱
Copyright (C) 2011-2016 www.yanj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共延吉市委宣传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吉ICP备12000887号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吉)字156号
0433-8333404(外联) QQ:663914 E-mail:YJxww2012(a)163.com
技术支持:延边速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