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三甲”的牌子有多重? |
2012-08-27 来源:新华网 字号:【大 中 小】 |
新华网北京8月26日电(“新华视点”记者周婷玉、黄深钢、沈洋)近日,卫生部要求开展评审“回头看”,2011年后新增的240多家三级医院被视为无效,此举引发社会的极大关注。
三级医院评审存在什么问题?医院等级评审制度意义何在?“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三甲”,需要“回头看”的还有医院等级评审制度本身。
跃进:一次评审八成过关 乡镇医院披挂“三甲”
三级甲等医院——这块金灿灿的牌匾,通常被挂在一些医院最醒目的位置。它并非黄金铸成,但在很多人眼里却比黄金还重。
我国医院等级评审启动于1989年,综合医院按任务和功能,由低到高分为一、二、三级,其中三级医院明确定位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医院。而每级则根据医疗水平及设施条件等,又分甲、乙、丙三个等级。“三级甲等”是目前我国医院的最高等级。
由于存在过于看重规模和硬件以及一些医院评上“三甲”后出现问题等情况,1998年卫生部暂停这项工作。随着2011年等级评审的重启,各地医院掀起“争级上等”的热潮。
“全民皆兵,整个医院都在为评级做准备。”正在为晋级努力的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副院长王永光说,这对不少医院来说是头等大事,关乎医院的生存发展。
“即使掉两层皮,也得冲进‘三甲’!”重庆一位“三级乙等”医院院长的“狠劲”道出不少同行的心声。
除省市级医院外,一些县级医院也加入进来。卫生部医管司评价处处长刘勇近日透露,自2011年以来,全国晋升三级的240多家医院中,一半左右为县级医院,有些10万人口的县就配置一家“三甲”医院,甚至乡镇卫生院也挂上“三甲”。
2011年3月,浙江省卫生厅公布的新一轮“三甲”医院名单,全省26家医院申报,21家通过,通过率达80.8%。同样在这一轮评审中,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等多家镇级医院晋升“三甲”。
有条件的医院纷纷评“三甲”,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起码也要挤进三级。为此不少医院不断圈地扩建、大手笔引进设备。刘勇认为,这种状态容易破坏整个医疗服务网络,如果当地的就医量无法支撑医院的正常运转,就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对控制医疗费用等造成负面影响。
此次卫生部要求开展评审“回头看”,就是针对部分省份评审缺乏规划、尺度过松、三级医院数量攀升等现象。卫生部专门下发《关于规范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新增的三级医院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得发给证书和等级标识,已发给的要立即收回。各地“三甲”医院及规划新增三级医院的评审结果,须报卫生部核准。
驱动:“三甲”利益重重 “评”的背后有“不平”
“三甲”,意味着最好的医疗条件、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但其意义并不只此。“‘三甲’这块金字招牌,吸引着优质资源,对医院极具诱惑力。”北京一位“三甲”医院院长说。
只要晋升到“三级”,就意味着收费标准可以更高。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明确,医疗收费应与医院级别挂钩。级别不同,门诊挂号、住院床位收费等都应有所不同,以适当拉开档次。据悉,三级医院收费标准比二级高出约30%。
“三级”意味着政策更优,可以购置更加高端的设备,享有更多的科研项目资源。如卫生部明确要求,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专科所在医院应为三级医院。
“三级”还意味着更大的平台、声誉,能吸引来更多的医疗人才和病源。王永光说,患者就医都有趋高心理,有了三级医院的标签,自然会成为患者选择的重要依据。医院有了病源,进一步的发展就有了基础。
然而,医院等级评审背后,不仅仅有着不平等的待遇,还存在着一些更为复杂的因素。“有的评审组到地方,都得警车开道!”一名地方官员说。
此外,医院等级评审多与其行政级别相关,在评选“三甲”时,省级医院比市级医院更有优势。
“采取按照医院行政级别来确定其服务等级的办法,简直是荒谬至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指出,我国的医院评级更接近于一种行政行为,并不是完全按照医院的服务质量等客观因素来评。
另有专家指出,政府主导的评级在基层容易变味。医学论坛丁香园上一位网友说:“评级花钱就能过,我们医院花了几百万,那么多问题都能解决。”
另外,各地的评审标准也有失规范,导致同是“三甲”,但各医院之间差异明显。浙江省卫生厅一位相关负责人问记者,“绍兴市、浙江省、北京市都有‘三甲’,你说它们能一样吗?”
争议:评级是否需要 分类如何进行
针对目前医院评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一些业内人士提出质疑,目前的评级制度还有无存在的必要?对医院又该如何分类管理?
对评级持肯定态度者指出,分级管理宏观上推动了医疗服务网络的形成,微观上鞭策了医院个体的成长。江西广济医院院长史希杰坦言,等级评审过程比较繁琐,从申报到评定结果出来耗时一年,但通过评审医院的业务水平和内部规范化管理确实上了一个台阶。
也有不少医生抱怨,尽管评审的初衷是为促进医院发展、提高质量,实际上却逼迫医院、医生做了大量医疗以外事情,疲于应付检查,精力很难不被分散。为了评级,一些医院比规模、拼设备、拼人财物、拼贷款甚至大量造假。
北京市民陆小姐在某“三甲”医院看个感冒花费500元,还受了不少白眼,她说:“等级到了天花板,为什么服务还是在地板?”
评级究竟有无必要?一名参与医院等级评审组的人士表示:“医院评级有比没有好,这么多医院需要评价、定位和分工。制度的不完善并不能说明制度不需要,而是说明制度需要改进和完善。”
“医院的分级认证,不是管理行为,是一种服务行为,应该引入第三方的认证机构。既然是一种服务,等级认证不应该由一个部门垄断。”顾昕说,“发展多元化的认证体系,在认证过程中引入竞争,相互促进,这样才是完善我国医院评级制度的一个根本方法。”
还有专家指出,作为给患者的参考,评级可以有,但不能与医疗资源配置挂钩,目前医院等级承载了太多东西。
曾在德国、荷兰留学的王永光说,在国外,医院只有类别之分,如大学医院、公共医院等,没有等级之分,有排名也是第三方的评价。他建议,基本医疗不应分三六九等,回归医学本身,按专科专项管理,医院某个专项只要达到水平就可以做,收费标准在同一地区也应一致,而与级别无关。
北京一位“三甲”医院院长则认为,新一轮医改重点是强基层,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打造“高精尖”医院的做法和医改大方向似乎不尽相同。从这次三级医院评审可以看出,优质医疗资源和病源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的趋势仍然明显,这不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来源:新华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
延吉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
相关热词搜索:三甲 多重 |
上一篇:山沟里有了银行网点 |
下一篇: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