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每日头条 > 正文  
站内搜索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伦敦奥运会启示之一]

2012-08-16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伦敦奥运会落幕。赛场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成绩最后定格为38金、27银、23铜,创造了境外参赛的最好成绩。

  从1984年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至今,中国体育征战夏季奥运会赛场已有八届。在这28年时间里,中国体育健儿共在奥运赛场夺金201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如此成就。这些金牌提升了民族自豪感、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爱国热情,是中国体育带给我们的独特贡献。

  本届奥运会上,中国选手依旧用自己的骄人战绩激励着国人,但在享受完骄人战绩带来的快慰之后,人们会问,伦敦奥运会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回答好这一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明晰认识,坚定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国力强盛鼎力支撑

  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的28年,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相伴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心凝聚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最大支撑。

  1984年,在重返奥运大家庭后的首次盛会中,中国体育代表团就取得了15金、8银、9铜的成绩,一举跃上奖牌榜第二集团。4年之后的汉城(首尔)奥运会,苏联、民主德国等国恢复参赛,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赛场上的竞争力下降,成绩也从上一届的15金滑落至5枚金牌。1992年,经历了“败走汉城”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了16枚金牌的好成绩,跳水、射击、乒乓球等“梦之队”初具规模。虽然当时的独联体、美国以及德国依旧在奖牌榜上有着不可撼动的优势,但中国已悄然攀升至第二集团的领先地位。而在亚特兰大,中国体育代表团位列奖牌榜第四的位置没有变化,但除了东道主美国以44金一枝独秀以外,中国同位列第一集团的俄罗斯、德国的距离已不像4年前那样遥远。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以28枚金牌的好成绩实现了从第二集团到第一集团的飞跃。最近三届奥运会,中国分别以32金、51金和38金的成绩稳居金牌榜前两名。不到30年的时间内,中国从奥运大家庭中的新兵发展到能够在奥运赛场上与美国掰手腕的高手,成就举世瞩目。

  纵观世界体坛,从多元竞争演变为中美两国稳居前两位,既和各国各地区的体育发展思路有关,也和各国各地区的国力相匹配。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和韩国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在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运动会中的成绩优于中国,也比中国更早举办奥运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尚未重返奥运大家庭之时,日本一直代表亚洲体育的最高水平,甚至一度位居奖牌榜前三。而韩国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中国还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对两位邻居的超越。这是不同体育发展路径带来的结果,也是国力增强的实力对比使然。俄罗斯体育军团在奥运舞台上逐渐退出两强争霸,此次更跌出前三,不能不说是受到综合国力下降的直接影响。而此次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传统体坛劲旅发挥欠佳,无形促成了世界体坛新格局的确立。

  尽管北京奥运会高峰在前,但此次出征伦敦前就有人预判:结合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多年的体育发展模式分析,中国体育军团的伦敦战绩不会大起大落。的确,只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随着国力更加强盛,中国体育与世界体育之间的交流更密切,“请进来走出去”更频繁,中国体育在今后若干年内依然前景可期。

  拼搏精神永不过时

  奥林匹克倡导“更快,更高,更强”,“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而奥运会的参赛原则却是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获胜者升国旗奏国歌。二者看似矛盾,却是融会贯通的。对于每位参赛选手来说,他们能够踏上奥运赛场,就已经是胜利者。但选手之间水平有别,水平高的需要通过比赛来证明自己,水平相对较低的也应该获得追求梦想的机会。

  从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的第一天起,中国体育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忠实践行者。此前,中国已经在为数不多的国际体育赛事中逐渐培植起了“顽强拼搏、为国争光”、“胜不骄败不馁”的中华体育精神。登上奥运会的大舞台,中国体育健儿更是用实际行动强化、丰富了中华体育精神。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当顽强拼搏、为国争光成为赛场强音,不知有多少国人热泪盈眶、胸怀激荡。

  伴随中国开始全方位证明自己,国人的视野变得更开阔,思想也更活跃,但中国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展示的拼搏精神依旧感人,在各条战线凝聚的祖国至上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而利用奥运会的平台展现爱国主义,不止我们独有。2008年博尔特在“鸟巢”改写人类历史后,立即找来一面祖国牙买加的国旗披在身上,牙买加总理亲自对他表达祝贺,称其为“牙买加的象征”。刚刚在伦敦奥运会后宣布退役的菲尔普斯共夺得过18枚奥运金牌,但每登上一次最高领奖台,他都饱含热泪。菲尔普斯曾表示,每次把手放在胸口,听着国歌奏响,感觉很是特殊。

  搞竞技体育,要有这么一股子气:当孙杨喊出“中国人可以的”,当叶诗文以大气淡定的表现击退质疑,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当《义勇军进行曲》响彻赛场,国人的激动和自豪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述。尽管有人也在谈论是为国争光还是为自己为家庭争光,但这更多应理解为多元化表达,而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现实意义并未改变,也不会改变。

  举国体制不可或缺

  中国体育从默默无闻到如今成为奥运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份底气源自于举国体制的重要支撑。

  从本届伦敦奥运会不难看出,举国体制的优势也在被其他国家借鉴。东道主英国此次共获29枚金牌,比4年前的北京奥运会足足多了10枚,在近几届奥运会中首次跻身奖牌榜前三名。这多少要归功于英国政府通过国家彩票基金来筹措体育经费的做法,政府将经费拨给一些有望夺取金牌的项目及运动员,支持他们训练、参赛、提高水平,赛艇、帆船、自行车等英国的优势项目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今年奥运会开始前,日本通过的《体育基本计划》便将奥运会列入其中,这一计划要求日本政府在培养一流选手和教练方面给予长期支持。巴西排球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本次奥运会上更是夺得了女排冠军、男排亚军。巴西在培养排球人才方面也有着类似的举国体制,巴西排球协会下属的一个训练基地中,有男、女各6支队伍每年统一进行为期半年的训练。

  据实而言,以当前的市场运作能力,尚不足以支撑中国体育当今的发展规模。即便是西方国家,也难以完全依靠市场运作完成奥运任务。针对我国举国体制的质疑,我们需要理性看待、据实分析。来自国外的质疑,明眼人可以看出,刻意攻击成分居多;来自国内舆论的不同声音,仔细甄别即可发现,情绪化的表述居多。

  对待举国体制,需要全面理解,更要回应质疑。积极回应质疑,摆事实、讲道理自不待言,体育界也要推进信息公开,减少质疑空间。在坚持中改进、完善举国体制,理应成为现阶段中国体育发展的选择。不必讳言,伴随时代发展、民间舆论多元,现有的举国体制中不同程度存在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不能同步、个别地方和运动队存在“金牌至上”的错误导向、运动员退役后面临就业困境等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是无解的难题。正视问题、切实改进,在坚守举国体制的同时,积极培育体育市场,鼓励体教结合,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借鉴一些国外的可行经验,我们应该坚定让举国体制发挥更大作用的信心。

  中国体育正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客观形势容不得我们在发展理念上发生犹疑和动摇,只有坚定信心、明确方向,才能迎来中国体育更美好的明天。


扫描二维码关注
延吉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相关热词搜索: 持续发展
上一篇:谁说俺种地不幸福(身边故事看十年)
下一篇:辉煌的成就和历史性进步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频道月排行
·人民日报:严惩失信才能让诚信发光 [09-27]
·李克强出席联大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 [09-2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长征精神引领和... [08-18]
·习近平主持政治局会议 六中全会10月召开 [09-28]
·习近平:中国队加油!中国加油! [08-26]
·国务院举行国庆招待会 习近平等出席 [10-01]
·习近平: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 [10-10]
·迈向健康中国新征程 [08-19]
·国务院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09-19]
·2016国庆黄金周热词盘点 [10-08]
图片新闻
国务院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国务院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习近平: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
习近平: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
习近平: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战略支援部队
习近平: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战略支援部队
奏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乐章
奏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乐章
外媒看延吉
·【新浪】延吉至大蒲柴河高速公路一期... [10-12]
·【吉林政府网】延吉市启动新农村建设... [09-22]
·【吉林政府网】延吉入选2016(第五届... [09-22]
·【人民日报】延边 图们江涌开放潮 [09-07]
·【吉林日报】“延吉·图洽会”规模大... [08-31]
·【吉林新闻联播】第十一届中国延吉·... [08-29]
·【新闻联播】第十一届中国延吉·图洽... [08-29]
·【凤凰视频】第十一届延吉“图洽会”... [08-29]
·【吉林日报·头版】第十一届“延吉·... [08-29]
·【经济日报】第十一届中国延吉图洽会... [08-29]
延吉简介 -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营销中心 - 免责条款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新闻归档 - 专用邮箱
Copyright (C) 2011-2016 www.yanj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共延吉市委宣传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吉ICP备12000887号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吉)字156号
0433-8333404(外联) QQ:663914 E-mail:YJxww2012(a)163.com
技术支持:延边速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