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牢牢把握机遇 沉着应对挑战 |
[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之二] |
2012-07-29 来源:新华网 字号:【大 中 小】 |
新华社评论员:牢牢把握机遇 沉着应对挑战——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之二
新华网北京7月29日电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发展中国家要追赶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这一论断,深刻阐述了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机遇并不常有,往往稍纵即逝。近现代历史上,我国多次因内忧外患错过发展机遇,教训十分深刻。经历艰辛探索,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紧抓住世界发展格局变化的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毫不动摇地推动改革发展,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党中央全面审视、科学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认为我国发展仍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把前进中的困难和风险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周全一些,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奋力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各国加快发展模式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普遍增强,为我国培育自己的发展新优势提供了新机遇。我们只有不断解放思想,适应形势变化、树立世界眼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国际“大棋盘”上谋划发展,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赢得更多发展机遇,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取得更大发展成就。
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跋涉在改革深水区,推动改革需要比过去更大的勇气、更多的自觉、更强的信心。要牢固树立全局眼光、战略眼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思想永不僵化、脚步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我们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
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贯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要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必须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必须以高度负责、奋发有为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在世界经济发展陷入低谷的不利环境中,我国经济仍然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得益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未来5年内,要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必须更加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工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促进生态文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使各项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不断取得新胜利。
扫描二维码关注
延吉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
相关热词搜索:牢牢 把握机遇 沉着 |
上一篇:高举伟大旗帜 共同团结奋斗 |
下一篇:深刻把握党和国家工作总要求 |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