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开创东北亚合作新愿景
记者 杨华
百金买屋易,千金买邻难。站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历史新起点上,圆满落幕的第十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敞开了“万里尚为邻”的博大胸怀,将来自111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万名境内外客商汇聚在了吉林这片“最具幸福感”的投资热土。
纵览本届博览会,融入“一带一路”、开创东北亚合作新愿景无疑是其最鲜明的大主题。连续6天,63位国内外政要和10万名境内外客商紧紧围绕这一大主题,以47项会议活动为平台,开放互信、共谋发展。所有这一切,有力地表明东北亚各国间对话交流的“吉林渠道”正在逐步畅通,东北亚合作发展的“吉林共识”正在进一步扩大。
紧扣“一带一路” 助推国家开放
梳理47项会议活动,不难发现,适应经济新常态并在推动东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进程中有新作为,已然成为本届博览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东北亚六国定期对话机制,第七届东北亚合作高层论坛以“面向未来,构建东北亚陆海联运大通道,共促区域经贸合作新格局”为主题,吸引了东北亚各国高官、世界有关国家政要等共1200多人出席。论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提出的“坚持以战略互信为基础;坚持以共同发展为中心;坚持以互联互通为首要;坚持以扩大开放为动力”等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4点建议,进一步扩大了与会各方的合作共识,对增进我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加快推动东北亚区域的“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了广泛影响。推动东北亚区域的“一带一路”建设,仅在国家层面达成合作共识远远不够,必须将这种共识广泛渗透到社会各层面、各领域,使之积极转化为大家的一致行动与合作成果。
在2015东北亚工商合作论坛和东北亚商协会合作圆桌会上,东北亚国家知名商协会代表围绕深化东北亚国家经贸团体互利合作和推动成立东北亚商务理事会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坦诚交流,达成了《2015东北亚商协会合作圆桌会共识》。其中,择期成立东北亚商务理事会将填补东北亚工商合作机制空白,有效推动和提升本地区工商界间的交流合作水平。
交流观点,献计献策,第五届东北亚智库论坛为专家学者搭建了对话交流平台。论坛上,专家学者们以“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东北亚区域合作”为主题,就“韩中经济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和欧亚倡议’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朝韩跨境经济走廊建设的构想与建议”等一系列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观点和建议,为推动东北亚各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在“互联网+”新时代,跨境电商和物流合作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共识转化为合作成果的最佳切入点。首届东北亚电子商务资源对接大会可以说是一场“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盛大联姻,它将8大类、近300户国内外电商企业撮合到一起,推动了东北亚区域内跨境电商体系建设。而东北亚现代物流合作论坛暨项目对接会的成功召开,更是吸引着境内外物流企业家们纷纷在我省提前布局,抢先落子。其中,申通快递与吉林飞虎物流签约合作的北方国际转运中心项目,将成为我省面向东北亚物流市场的“压舱石”。
开展多双边合作 构建利益共同体
当前,俄罗斯正在加快实施远东跨越式发展战略,中韩正式签署自贸协定,中日也已启动自贸区谈判,所有这一切,为本届博览会开展多双边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近年来,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我省与俄罗斯经贸交流日益活跃,俄罗斯已成为我省第八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境外投资国。就在3个多月前,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率领我省代表团赴俄进行友好访问,在远东地区掀起了一股“吉林热潮”。而本届博览会重点打造的中俄双边合作亮点板块,正是我省与俄远东地区合作交流的延续和发展。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李永全作的题为《中国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如何接轨》的主旨发言,让首届吉林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圆桌会议现场气氛变得十分热烈。借助这一平台,俄滨海边疆区政府移民局、国际关系管理局等政府和机构代表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下吉林省与远东经济合作”主题,深入探讨了当前两省区在投资贸易合作中的障碍与对策、互联互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为促进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带一路”各参与方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思想与智慧。
随着两国关系逐渐升温,本届博览会不断助推中俄双边合作交流向纵深拓展。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经贸合作分委会边地贸常设工作组第13次会议,是本届博览会承办的一项国家级会议活动。中俄双方经贸高官就加强两国边境地区经济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等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借助这一契机,我省与俄伏尔加格勒州政府签署了经济贸易、科技及文化合作协议。而作为明年“中俄媒体交流年”活动的前奏,本届博览会期间举办的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媒体交流座谈会,助推两国友好合作再上一层楼,中俄30余家媒体就“发挥媒体作用推动两国多领域交流合作”达成了三点共识。
与中俄双边合作板块相呼应,中日韩多边合作成为本届博览会的又一大亮点。
作为三国外长会确定的年度活动之一,第二届中日韩人文交流论坛的一大创新,是把公共外交协会纳入到人文交流论坛中,使其成为制度性的合作伙伴,从而使得论坛的层次更加丰富,受众、影响面更广泛。此外,中日韩思想库网络的启动建设,在三国合作进程中形成了除官方外交之外的第二轨道机制,它与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一道,使得中国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二轨交流合作机制从此完整。
首届中日韩地方政府合作会议暨经贸项目对接会吸引了韩国江原道、京畿道、庆尚北道和日本长崎县、鸟取县、宫城县、岛根县、岩手县等地方政府行政长官参会,大家围绕 “中日韩地方政府合作展望”和“中日韩产业合作”两大主题,提出了推动多边合作的诸多构想。
而作为中日韩经济界的高层论坛,“2015·中日韩杰出经济人交流论坛”更是将首届中日韩地方政府合作会议形成的合作构想细分成环保、养老、IT、流通等诸多领域,努力为中日韩企业创造新的合作发展机遇。其中,“中日韩养老服务委员会”的揭牌成立,为中日韩三国加强养老产业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诚邀天下客 彰显东北亚强大磁力
“面向全世界,服务东北亚。”这是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的一贯宗旨,也是其最大特色。如果说第九届博览会期间,来自东南亚和欧美地区的嘉宾还只是在许多面向东北亚的高端会议论坛活动和经贸交流对接会上“抛头露面”,那么,第十届博览会则让我们清楚地明白了“万里尚为邻”的真切含义。
英中贸易协会、中国美国商会、加中企业家联合会、德国工商大会、黎巴嫩“未来阵线”干部考察团……这些远隔重洋的境外知名商协会和政府代表团不仅出席了东北亚合作高层论坛,而且还纷纷与我省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对接洽谈活动。这不禁令人感到本届博览会的“国际范”越来越足,同时也彰显了东北亚区域如同一个强大磁场。
走进南湖宾馆秋实会议厅,蓝色大幕上的中国吉林—美国产业合作项目对接会横幅格外醒目,“欢迎来到吉林省”、“希望合作愉快”,在友好交流中,四平市政府与中国美国商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一场对接会,让美国企业家们看到了一个处处是资源、遍地是商机的吉林。“这里的资源禀赋和投资环境很吸引我们”、“装备制造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值得去看看”、“服务业虽然是新兴的产业,可是发展得很快”……结合各地优势精心准备的经济合作重点项目手册、投资指南,让中美双方很快找到了对接结合点,商机无限的吉林正在成为美国投资的“新洼地”。
借助博览会的平台,我省与德国工商大会共同举办的中国吉林—德国产业(园区)合作交流活动,则让中德这两大经济体把手握得更紧。
德国工商大会驻华首席代表富雅莉女士用“远大的憧憬”来描述中徳经贸合作新篇章,她表示,伴随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中德握手合作将联动亚欧两大市场,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一旦德国产业园在吉林省设立,必将促使“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效衔接,两国的经贸合作因此将迎来广阔的前景。
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不仅吸引着大批境外客商“走进来“,同时也助推着吉林企业“走出去”。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大会是我省围绕“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又一具体行动。会上,赞比亚、苏丹、黎巴嫩、柬埔寨、孟加拉国等国家政府官员就所在国、投资环境、鼓励投资领域和外经贸合作项目等进行了热烈推介,优厚的投资政策呼唤着吉林企业叩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舞台上,第十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正以崭新的国际化面貌,释放出东北亚巨大的“磁场效应”,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东北亚魅力”。
百金买屋易,千金买邻难。站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历史新起点上,圆满落幕的第十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敞开了“万里尚为邻”的博大胸怀,将来自111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万名境内外客商汇聚在了吉林这片“最具幸福感”的投资热土。
纵览本届博览会,融入“一带一路”、开创东北亚合作新愿景无疑是其最鲜明的大主题。连续6天,63位国内外政要和10万名境内外客商紧紧围绕这一大主题,以47项会议活动为平台,开放互信、共谋发展。所有这一切,有力地表明东北亚各国间对话交流的“吉林渠道”正在逐步畅通,东北亚合作发展的“吉林共识”正在进一步扩大。
紧扣“一带一路” 助推国家开放
梳理47项会议活动,不难发现,适应经济新常态并在推动东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进程中有新作为,已然成为本届博览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东北亚六国定期对话机制,第七届东北亚合作高层论坛以“面向未来,构建东北亚陆海联运大通道,共促区域经贸合作新格局”为主题,吸引了东北亚各国高官、世界有关国家政要等共1200多人出席。论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提出的“坚持以战略互信为基础;坚持以共同发展为中心;坚持以互联互通为首要;坚持以扩大开放为动力”等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4点建议,进一步扩大了与会各方的合作共识,对增进我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加快推动东北亚区域的“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了广泛影响。推动东北亚区域的“一带一路”建设,仅在国家层面达成合作共识远远不够,必须将这种共识广泛渗透到社会各层面、各领域,使之积极转化为大家的一致行动与合作成果。
在2015东北亚工商合作论坛和东北亚商协会合作圆桌会上,东北亚国家知名商协会代表围绕深化东北亚国家经贸团体互利合作和推动成立东北亚商务理事会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坦诚交流,达成了《2015东北亚商协会合作圆桌会共识》。其中,择期成立东北亚商务理事会将填补东北亚工商合作机制空白,有效推动和提升本地区工商界间的交流合作水平。
交流观点,献计献策,第五届东北亚智库论坛为专家学者搭建了对话交流平台。论坛上,专家学者们以“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东北亚区域合作”为主题,就“韩中经济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和欧亚倡议’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朝韩跨境经济走廊建设的构想与建议”等一系列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观点和建议,为推动东北亚各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在“互联网+”新时代,跨境电商和物流合作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共识转化为合作成果的最佳切入点。首届东北亚电子商务资源对接大会可以说是一场“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盛大联姻,它将8大类、近300户国内外电商企业撮合到一起,推动了东北亚区域内跨境电商体系建设。而东北亚现代物流合作论坛暨项目对接会的成功召开,更是吸引着境内外物流企业家们纷纷在我省提前布局,抢先落子。其中,申通快递与吉林飞虎物流签约合作的北方国际转运中心项目,将成为我省面向东北亚物流市场的“压舱石”。
开展多双边合作 构建利益共同体
当前,俄罗斯正在加快实施远东跨越式发展战略,中韩正式签署自贸协定,中日也已启动自贸区谈判,所有这一切,为本届博览会开展多双边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近年来,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我省与俄罗斯经贸交流日益活跃,俄罗斯已成为我省第八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境外投资国。就在3个多月前,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率领我省代表团赴俄进行友好访问,在远东地区掀起了一股“吉林热潮”。而本届博览会重点打造的中俄双边合作亮点板块,正是我省与俄远东地区合作交流的延续和发展。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李永全作的题为《中国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如何接轨》的主旨发言,让首届吉林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圆桌会议现场气氛变得十分热烈。借助这一平台,俄滨海边疆区政府移民局、国际关系管理局等政府和机构代表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下吉林省与远东经济合作”主题,深入探讨了当前两省区在投资贸易合作中的障碍与对策、互联互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为促进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带一路”各参与方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思想与智慧。
随着两国关系逐渐升温,本届博览会不断助推中俄双边合作交流向纵深拓展。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经贸合作分委会边地贸常设工作组第13次会议,是本届博览会承办的一项国家级会议活动。中俄双方经贸高官就加强两国边境地区经济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等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借助这一契机,我省与俄伏尔加格勒州政府签署了经济贸易、科技及文化合作协议。而作为明年“中俄媒体交流年”活动的前奏,本届博览会期间举办的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媒体交流座谈会,助推两国友好合作再上一层楼,中俄30余家媒体就“发挥媒体作用推动两国多领域交流合作”达成了三点共识。
与中俄双边合作板块相呼应,中日韩多边合作成为本届博览会的又一大亮点。
作为三国外长会确定的年度活动之一,第二届中日韩人文交流论坛的一大创新,是把公共外交协会纳入到人文交流论坛中,使其成为制度性的合作伙伴,从而使得论坛的层次更加丰富,受众、影响面更广泛。此外,中日韩思想库网络的启动建设,在三国合作进程中形成了除官方外交之外的第二轨道机制,它与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一道,使得中国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二轨交流合作机制从此完整。
首届中日韩地方政府合作会议暨经贸项目对接会吸引了韩国江原道、京畿道、庆尚北道和日本长崎县、鸟取县、宫城县、岛根县、岩手县等地方政府行政长官参会,大家围绕 “中日韩地方政府合作展望”和“中日韩产业合作”两大主题,提出了推动多边合作的诸多构想。
而作为中日韩经济界的高层论坛,“2015·中日韩杰出经济人交流论坛”更是将首届中日韩地方政府合作会议形成的合作构想细分成环保、养老、IT、流通等诸多领域,努力为中日韩企业创造新的合作发展机遇。其中,“中日韩养老服务委员会”的揭牌成立,为中日韩三国加强养老产业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诚邀天下客 彰显东北亚强大磁力
“面向全世界,服务东北亚。”这是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的一贯宗旨,也是其最大特色。如果说第九届博览会期间,来自东南亚和欧美地区的嘉宾还只是在许多面向东北亚的高端会议论坛活动和经贸交流对接会上“抛头露面”,那么,第十届博览会则让我们清楚地明白了“万里尚为邻”的真切含义。
英中贸易协会、中国美国商会、加中企业家联合会、德国工商大会、黎巴嫩“未来阵线”干部考察团……这些远隔重洋的境外知名商协会和政府代表团不仅出席了东北亚合作高层论坛,而且还纷纷与我省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对接洽谈活动。这不禁令人感到本届博览会的“国际范”越来越足,同时也彰显了东北亚区域如同一个强大磁场。
走进南湖宾馆秋实会议厅,蓝色大幕上的中国吉林—美国产业合作项目对接会横幅格外醒目,“欢迎来到吉林省”、“希望合作愉快”,在友好交流中,四平市政府与中国美国商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一场对接会,让美国企业家们看到了一个处处是资源、遍地是商机的吉林。“这里的资源禀赋和投资环境很吸引我们”、“装备制造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值得去看看”、“服务业虽然是新兴的产业,可是发展得很快”……结合各地优势精心准备的经济合作重点项目手册、投资指南,让中美双方很快找到了对接结合点,商机无限的吉林正在成为美国投资的“新洼地”。
借助博览会的平台,我省与德国工商大会共同举办的中国吉林—德国产业(园区)合作交流活动,则让中德这两大经济体把手握得更紧。
德国工商大会驻华首席代表富雅莉女士用“远大的憧憬”来描述中徳经贸合作新篇章,她表示,伴随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中德握手合作将联动亚欧两大市场,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一旦德国产业园在吉林省设立,必将促使“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效衔接,两国的经贸合作因此将迎来广阔的前景。
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不仅吸引着大批境外客商“走进来“,同时也助推着吉林企业“走出去”。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大会是我省围绕“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又一具体行动。会上,赞比亚、苏丹、黎巴嫩、柬埔寨、孟加拉国等国家政府官员就所在国、投资环境、鼓励投资领域和外经贸合作项目等进行了热烈推介,优厚的投资政策呼唤着吉林企业叩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舞台上,第十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正以崭新的国际化面貌,释放出东北亚巨大的“磁场效应”,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东北亚魅力”。
【本网责编 胡骁】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