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延吉视点 > 正文  
站内搜索

二十年,世界看见了怎样一个香港

二十年,世界看见了怎样一个香港

2017-06-28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新华社香港6月27日电

  新华社记者 赵丹平 陈键兴 颜昊

  时间是一把尺子,丈量着走过的道路。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开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新时代,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伟大先例。

  道路是一册书籍,记录着奋进的足迹。

  一路走来,共和国的特区与祖国同舟共济,在追逐梦想的征途上风雨兼程,创造了耀眼的“香港奇迹”,在“一国两制”的探索中刻下了深深的“香港印迹”,为世界奉献了寓意深刻的“香港故事”。

  这是极不平凡的20年,这是令人骄傲的20年。

  邓小平同志曾饱含深情地说:“等香港回归祖国后,我很想到那里走一走、站一站,哪怕是坐着轮椅也要到祖国的这片土地上看一看。”

  回归祖国20年了,小平同志生前时刻牵挂的香港,风采浪漫依然。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


 
  2017年4月的一天。香港晴空丽日,暖风习习,维多利亚港湾波平浪静,两岸摩天大楼林立。会展中心新翼如海鸟展翅欲飞,广场上中央政府赠送特区的“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时钟回拨。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香港会展中心。雄壮的国歌奏响、鲜艳的国旗升起,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创举就此载入史册。

  回想起那一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时任香港临时立法会主席的范徐丽泰感触良多:“我们香港是国家的特区了,我们是堂堂正正居住在香港的中国人,可以‘港人治港’了!”

  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并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与改写历史的非凡气魄。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来时,并不被世人看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存,全世界未曾有哪个国家有过这样的实践。”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裁张志刚说,那时很多人不相信,香港可以在包括税制、法制、财政、入境、教育等方面拥有高度自治权。

  四季更迭,时光荏苒。20年过去,世界看见了一个怎样的香港?

  根据2014年6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回归以来,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受到宪法、香港基本法以及香港本地法律的充分保障,民主政制依法稳步推进,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得以保持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巩固和发展,营商环境保持良好。

  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在政治稳定、政府效能、规管品质、社会法治、贪腐控制、公民表达及问责等方面的指标,都远远高于回归前,法治水平的全球排名更从1996年的60多位跃升至2015年的第11位。

  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20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在全球63个受评估经济体中蝉联第一。报告主要涉及“经济表现”“政府效率”“营商效率”及“基础建设”四大因素,香港在“政府效率”和“营商效率”方面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回首来时路,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感慨万千。“一国两制”使香港企业获得参与全球竞争的广大空间,也因更加了解内地而获得“大堂前座”的优势,“香港的企业兼容‘利’与‘变’,其竞争力可有倍数发展的可能。”李嘉诚说。

  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宋如安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讲了一段有趣的事。1997年9月,第21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会议在日内瓦召开。与会者惊奇地发现,中国代表团里居然有一位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

  “他是香港特区政府的代表,叫谢肃方。”宋如安说,“那时香港刚刚回归,这就是‘一国两制’的特色。”

  一诺千金,不改初衷。20年的实践证明,中央人民政府始终是“一国两制”和香港基本法的坚定守护者,是香港特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积极支持者,是700万香港同胞合法权益的忠实维护者。

  “20年来的一切向世人昭示了‘一国两制’方针完全符合香港的实际情况,不但是行得通的,而且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即将九十高龄的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写下感想。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构想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具体实践,它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也创造性地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全新模式。

  在动荡不安的国际社会和全球化环境中,如何搁置争议、建立对话、协商解决问题,这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义虎认为,“一国两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经过实践检验的‘一国两制’,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以‘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模式,树立了好的典范,这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张志刚说。



【责编 王春荣

扫描二维码关注
延吉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相关热词搜索:香港 世界
上一篇:熊孩子的背后,是无视规则的熊家长
下一篇:最后一页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频道月排行
·领导干部咋就不能“亲自” [10-12]
·让更多巨贪“把牢底坐穿” [10-10]
·对暴力伤医行为必须零容忍 [10-09]
·上着今天的夜班,还领着上世纪的津贴? [10-13]
·最无争议的涨薪: 给儿科医生 [09-23]
·他们的存在让这个假日更美 [10-08]
·村民“违规”办寿宴被罚款的是与非 [08-26]
·跨越太平洋的又一次握手 [07-28]
·“儿媳举报公公”不是反腐利器 [09-29]
·傅园慧“网红效应”正在递减 [08-17]
图片新闻
二十年,世界看见了怎样一个香港
二十年,世界看见了怎样一个香港
熊孩子的背后,是无视规则的熊家长
熊孩子的背后,是无视规则的熊家长
谁滋养了“虚假广告表演艺术家”
谁滋养了“虚假广告表演艺术家”
别让高考季成为诈骗高发季
别让高考季成为诈骗高发季
外媒看延吉
·【吉网】延吉市开展纪念“国际档案日... [06-15]
·【新闻出版广电网】延吉农家书屋传播... [06-15]
·【新闻早报】延吉龙山恐龙化石发掘已... [06-15]
·【光明日报】延吉恐龙化石发掘发现白... [06-15]
·【吉林广播网】延吉市举办“讲延吉故... [06-15]
·【东方新闻】延吉:发现白垩纪时期鳄... [06-12]
·【新闻早报】延吉:目击者讲述发现恐... [06-12]
·【城市发展网】延吉:创新城市治理 ... [06-09]
·【吉网】社区“大家长”王淑清 [06-07]
·【意大利侨网】延吉:来了就不想走 [06-06]
延吉简介 -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营销中心 - 免责条款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新闻归档 - 专用邮箱
Copyright (C) 2011-2016 www.yanj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共延吉市委宣传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吉ICP备12000887号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吉)字156号
0433-8333404(外联) QQ:663914 E-mail:YJxww2012(a)163.com
技术支持:延边速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