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延吉视点 > 正文  
站内搜索

“习语”何以近人

“习语”何以近人

2017-02-21  来源:新华网 字号:【
  辛识平

  【学习进行时】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2·19”重要讲话,给新闻舆论工作者上了一堂影响深远的“新闻公开课”。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带您一起回顾其思想的热力。

  2016年2月19日,对新闻舆论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2·19”重要讲话,给大家上了一堂影响深远的“新闻公开课”。时隔一年,重温这堂“大课”,思想的热力依然强劲。

  今天的舆论场,新媒体迅猛发展,受众需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对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来说,要在海量传播中推出“镇版之作”、形成“刷屏之效”,没有“几把刷子”是不行的。敢问路在何方?答案,既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也在他带头改进文风、讲好中国故事等具体实践之中。

  以“接地气”的文风直抵人心

  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到“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些“金句”折射出“习式语言”的独特风格。品读“习语”,平实语言蕴含大智慧,生动表达连着大情怀,让人深刻感受语言的魅力。

  连通上下,深入浅出,有亲和力。善于将“高大上”的施政理念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话,是“习语”的一大“绝活”。比如,讲生态与发展的关系,习近平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讲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他用“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在新年贺词中,他吸收“点赞”“蛮拼的”“世界那么大”等网言网语,赋予其新意义,激发了正能量。

  直面问题,开诚布公,有说服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不回避问题,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说话做事就会有的放矢。强调领导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时,习近平列出了“七个有之”的突出问题,如重炮齐轰,击中要害、发人警醒。类似这样突出问题导向的语言,不仅言之有物,而且饱含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给人以力量和希望。

  融通中外,聚同化异,有感召力。比如,谈到合作共赢,习近平来了一个话语上的“全球采集”。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不同的表达,说明同一个道理,既“各美其美”,又寻求“最大公约数”,展现了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气度与自信。

  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正所谓“文从道中流出”。这正是“习语”直抵人心、富于魅力的原因所在。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同样“功夫在诗外”,没有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何来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用“讲故事”的艺术架起桥梁

  从诸子百家到佛经禅语,讲故事常常是文化传播“隐形的翅膀”。今天,讲故事依然是新闻报道、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习近平多次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方面,他是提倡者,也是践行者。

  黄土高原上,有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几十年前,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现在,梁家河的人们过上了幸福生活,吃肉已经不成问题。这个“梁家河故事”,习近平在美国出访时讲过,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也讲过。通过这个故事,世人可以感知中国的发展进步,理解“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读懂中国领导人“足寒伤心,民寒伤国”的人民情怀。

  在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中,“好故事”还有不少。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他以春秋时期正考父“三命而俯”的历史故事,告诫领导干部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出席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他以“英雄母亲”邓玉芬投身抗日、满门忠烈的悲壮故事,铭记中华儿女“抗战到底”的不屈精神;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他以“半床被子”的感人故事,阐释共产党人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

  习近平讲故事,以事说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架起了连通古今、拉近距离的思想之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这正是“看不见的宣传”。“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对媒体人而言,善讲故事,应是能力上的“标配”,也是常做常新的课题。中国故事,更精彩的内容还在后面,精彩的讲述不能缺席。

  毛泽东曾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不论是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还是善讲故事的语言艺术,习近平总书记在改文风上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样板。《史记》有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文风不是小事,改文风永远在路上。从新闻工作者,到各级干部,都需要交出让人民满意的优秀答卷。


【责编 王春荣
http://www.yanjinews.com/uploadfile/2017/0221/thumb_150_105_20170221021854809.jpg

扫描二维码关注
延吉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相关热词搜索:近人 习语
上一篇: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
下一篇:最后一页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频道月排行
·领导干部咋就不能“亲自” [10-12]
·让更多巨贪“把牢底坐穿” [10-10]
·对暴力伤医行为必须零容忍 [10-09]
·上着今天的夜班,还领着上世纪的津贴? [10-13]
·最无争议的涨薪: 给儿科医生 [09-23]
·80后遗体化妆师王艳——守护生命最后尊严 [11-14]
·朴相杰:英勇无畏的特等战斗英雄 [10-24]
·延吉各部门联动清雪 第一时间还路于民 [11-26]
·他们的存在让这个假日更美 [10-08]
·村民“违规”办寿宴被罚款的是与非 [08-26]
图片新闻
“习语”何以近人
“习语”何以近人
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
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
暖图刷爆朋友圈!小宝宝睡医生
暖图刷爆朋友圈!小宝宝睡医生"奶爸"肩头
诗情,咏不完的“飞花令”
诗情,咏不完的“飞花令”
外媒看延吉
·【吉林日报·头版】延吉挺进三大全国... [02-20]
·【吉林政府网】延吉北山街道首次开创... [02-15]
·【吉林政府网】延吉2017年文化下乡拉... [02-15]
·【吉林日报】新兴街道依托网络资源搭... [02-14]
·【人民日报】趣味运动庆元宵 [02-13]
·【财富网】2016年延吉市服务业稳占全... [02-13]
·【吉林日报】延吉市新兴街道深入推进... [02-07]
·【吉林新闻联播】延吉:古村落里的现... [02-06]
·【吉林新闻联播】延吉:“小棉袄”打... [02-04]
·【国际商报】“数”说延吉特色产业 [01-20]
延吉简介 -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营销中心 - 免责条款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新闻归档 - 专用邮箱
Copyright (C) 2011-2016 www.yanj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共延吉市委宣传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吉ICP备12000887号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吉)字156号
0433-8333404(外联) QQ:663914 E-mail:YJxww2012(a)163.com
技术支持:延边速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