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延吉视点 > 正文  
站内搜索

"首个国家宪法日"有多重要

"首个国家宪法日"有多重要

2014-12-04  来源:新华网 阅读:  字号:【
    12月2日,在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街群建村党员活动中心外的广场上,作为湖北省“12·4”国家宪法日暨法治宣传日“法律进乡村”集中展示活动的一项内容,20名法官和检察官代表举行向宪法宣誓活动。当日,各地司法部门举办多种活动迎接国家宪法日。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人民日报:塑造共同的宪法信仰

  实践证明,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成果;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亿万人民幸福生活的实现;弘扬宪法精神,就是要让“依宪治国”从观念力量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动力。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就是要让每个人奉宪法为准绳,通过有效的宪法实施,让宪法和宪法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信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光明日报:培育法治信仰的庄严时刻

  我国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将使得宪法教育、宪法宣传更加有的放矢。纪念日的方式强调了宪法的权威,也拉近了普通民众与“根本大法”之间的距离,使后者在隆重庄严的仪式中感受到了宪法的力量,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普及中触摸到宪法的“温度”。而法律条文从“石柱”“铜表”上走进生活的过程,正是法治精神、法治价值形成的过程。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将有助于弘扬法治精神和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宪法不仅是一部根本法,也代表着法制体系的成熟度与完善性,对宪法的遵守和尊重不仅仅针对其自身,同样代表着一个社会的法治水平和知法守法意识。宪法日固然是对宪法的致敬,深层上更是在培育全社会的法治信仰,夯实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思想基础。

  法制日报:让宪法精神成为国家精神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首先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要求。宪法是人民权利的宪章,同时也为权力的行使划定了边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不但提出了设立国家宪法日,而且还特别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要公开向宪法宣誓。这就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宪法、崇尚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与尊严,自觉把权力置与宪法法律之下,依法行使权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制度化、法律化。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同时也对全体公民提出了要求。宪法日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纪念日,更是全民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要通过“国家宪法日”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让宪法家喻户晓,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充分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

  宪法是众法之源,是一切国家治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对一个国家来讲,宪法精神就是这个国家的精神,宪法力量就是这个民族的力量。以首个“国家宪法日”为起点,我们看到宪法精神已融入国家的肌体,成为托起伟大中国梦的精神之本、力量之源。

  新京报:国家宪法日,请一起读《宪法》

  民众只有了解宪法和学习宪法,才能更好地真正融入到法治社会之中,通过宪法将本身弱小的个体权利,变成值得尊重的宪法权利。同时,公职人员作表率,都充分了解到宪法至上的意义,才能更好地将宪法作为人民权利基本的保障法,才能自觉遵从依法治国的轨道。

  宪法的权威来自于所有社会成员信仰宪法,而信仰的前提则是了解宪法。“国家宪法日”不只是一场宣传,对宪法的尊重,首先需要每一个人从了解宪法开始。在首个国家宪法日,无论是公职人员还是普通民众,大家都应一起来读读宪法,尤其是以前没有读过和没读完的。

  中国青年报:青年宪法精神塑造未来中国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平等意识、自由意识和权利意识日渐强化。1982年宪法四次修改,无论是经济改制、人权入宪还是保护私产、依法治国,都在不断吸纳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释放出来的“闯”的精神,将权利与自由的成果合法化、正当化。到今天,宪法有理由成为中国人民的最大共识,成为青年自由精神的皈依,成为中国青年施展抱负的精神指引。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潮流中,在中国宪法走进生活的历史性时刻,青年担负着什么样的责任?青年一代要重新认识中国,认识宪法,在内心与宪法展开对话,去发掘激活宪法、实施宪法、护卫宪法的自身能量。

  京华时报:国家宪法日 仪式中感悟宪法精神

  宣誓活动,宣誓并不能将权力真正关进笼子里,但能够为公权者提供一个反省的机会:自己的权力从何而来、又该为谁行使。哪怕当初只是一点点的触动,也会对公职人员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懂得向宪法宣誓就是向人民承诺,就意味着要服从宪法而非其他个人意志,就表明要受到誓言和道德良知的约束,从而让公职人员对宪法常怀敬畏之心。

  对寻常百姓而言,仪式化教育旨在拉近宪法与每个人的距离,让人们能够触摸到宪法关怀人性、安顿自由、保障权利的“体温”。宪法既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提供最高法律保障,同时也需要公民为其提供实施动力。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向宪法索取权利,而不能积极承担宪法上的公民责任,不能积极与社会上的种种违宪行为作斗争,那么宪法权威的减损和实施的迟滞,最终会殃及自身的基本权利。因此,仪式性的活动让民众从文本中读到权利的实惠,更要让人们产生公民责任的伦理自觉,培育其捍卫宪法的情感心理,这构成了宪法实施最持久的力量。

  南方日报:让宪法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识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普法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学习“法律”:遇到问题时知道去找哪部法律、了解自己有哪些权利义务。开展宪法教育,标志着普法进入了学“法治”的阶段,提高法的实践能力的阶段。就是说,宪法日不仅需要宣传宪法普及宪法知识,更需要提高宪法意识,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宪法的实施。具体看,就是要让群众明白三点常识:一,尊重和遵守宪法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义务,违宪是最严重的违法;二,国家充分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同时,公民必须忠实地履行宪法所规定的义务;三,每个公民都要有宪法信念。因为宪法规定着各项国家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没有宪法社会就没有了“规矩”,老百姓的私权利就会没有保障,公权力就会没有制约,这些都是宪法日里作为常识的宪法所应当传播的。


 
【本网责编 付亚男】
http://www.yanjinews.com/uploadfile/2014/1204/thumb_150_105_20141204024249467.jpg
相关热词搜索:宪法 日子 国家
上一篇:一年逾4000亿元高速收费去哪儿了
下一篇:为基层公务员打开另一扇门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频道月排行
·天津港爆炸事故,怎可能官官相护 [08-17]
·天津爆炸事故,问责不会“只捏软柿子” [08-19]
·有领导退下多年还不撒手 让新领导为难 [08-10]
·有权当用,别让机遇期变"蹉跎期" [08-11]
·提速降费,运营商该让用户早“获得” [07-28]
·冬奥,北京与世界又一次“美丽约会” [08-03]
·灾难从来都不只是“假想敌” [08-14]
·“互联网+”时代,换脑当先行 [07-29]
·爬坡过坎,东北人口红利从哪来(连线... [08-10]
·政府搬迁,楼市就涨? [08-24]
图片新闻
政府搬迁,楼市就涨?
政府搬迁,楼市就涨?
政法委副书记打副市长和解即了?
政法委副书记打副市长和解即了?
“准点下班”呼唤换位思考
“准点下班”呼唤换位思考
天津爆炸事故,问责不会“只捏软柿子”
天津爆炸事故,问责不会“只捏软柿子”
外媒看延吉
·【交通部】延吉运管所重拳出击整治道... [08-24]
·【北国网】沈阳到延吉将运行3小时54分 [08-20]
·【县域经济网】延吉以“产城融合”助... [08-20]
·【央视·大手牵小手】延吉市中央小学... [08-19]
·【城市发展网】吉林各县市区国家级荣... [08-18]
·【中国吉林网】第二届中国(延吉)民... [08-18]
·【央视网】阿里满天星“点亮中国”溯... [08-17]
·【吉林日报·头版】延吉开展纪念抗战... [08-17]
·【吉林日报·头版】延吉成为阿里巴巴... [08-12]
·【东亚经贸新闻】延吉绿化三大指标赶... [08-11]
延吉简介 -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营销中心 - 免责条款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新闻归档 - 专用邮箱
Copyright (C) 2011-2016 www.yanj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共延吉市委宣传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吉ICP备12000887号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吉)字156号
0433-8333404(外联) QQ:663914 E-mail:YJxww2012(a)163.com
技术支持:延边速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