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延吉视点 > 正文  
站内搜索

“杨六斤事件”:公益为何偏好悲情故事?

“杨六斤事件”:公益为何偏好悲情故事?

2014-07-01  来源:新华网  作者:汤嘉琛 阅读:  字号:【
  电视公益节目刻意“贩卖”悲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悲惨故事观众最买账,也最可能让观众在关注的同时掏钱捐助。

  上月底,广西卫视某公益节目报道了孤儿杨六斤的悲惨境遇,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迅速突破500万元。但杨六斤的亲戚在看完节目视频后说,其中一些失真内容“感觉像在演戏”。在舆论追问之下,广西卫视近日承认,当初因为“想让大家更多地同情杨六斤”,在“独居数年”、“靠吃野菜充饥”等情节上存在失实。电视台领导强调,当初做这档节目时没有私心,只想帮助杨六斤这样的贫苦孩子。

  电视公益节目刻意“贩卖”悲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悲惨故事观众最买账,也最可能让观众在关注的同时掏钱捐助。同样一个孤儿的故事,如果电视台播出前没有做一些“包装”,最终很可能难以激起观众的共鸣和行动。通过这个事情可以看出,社会大众对公益的认知,实质上影响了一些公益人和公益行动。但是,一旦公益行动中的某些失真做法被揭穿,大家对公益的信任将被严重挫伤。

  事实上,社会大众关于公益的认知误区,并不限于对“悲惨故事”的偏好。

  有一种同样很普遍的认知误区是,认为做公益的人就应该当“活雷锋”。在一些人的逻辑中,公益行为很高尚,所以每一笔爱心捐款都应100%用于公益项目。正因为有这种比较“原始”的公益观念,一些人看到某些基金会晒出的账目明细中有“执行费支出”时,就质疑公益人有中饱私囊的嫌疑,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怀疑那是“骗捐”。可实际上,公益需要成本,已经是现代公益慈善的基本常识。

  另一种认知误区是,习惯性怀疑参与公益者另有所图。这看上去有些矛盾——人们既认为公益是高尚行为,又忍不住怀疑参与公益者动机不纯。然而,现实就是这样荒唐,不少人都不相信世上有高尚的公益爱好者,因此习惯性地怀疑那些参与公益的人都有小算盘。在他们看来,有些人做公益是为“追名”,树立良好公共形象;有些人做公益是为“逐利”,直接捞油水或用公益为赚更多钱铺路。

  还有一种认知误区是,对民间公益抱有过高的期待。近几年公益慈善领域的一些负面事件,让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慈善组织形象严重受挫。与此同时,“免费午餐”、“女童保护”等民间公益风生水起。社会上不免会出现一种倾向,认为传统公益慈善组织已病入膏肓,甚至有人呼吁抵制带有官方背景的公益慈善组织。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对中国公益事业危害很大,因为政府与民间需要优势互补。

  此外,还有一种认知误区,是以“量”的标尺衡量公益,甚至开展道德绑架。从汶川大地震之后的捐款开始,给捐款单位和个人“排座次”,就成为了网络一景。不仅那些没有捐款的企业和富豪会被网友“揪”出来,捐款额度较少的人也会被网友“晒”出来。这种带有“逼捐”色彩的行为已经背离公益慈善初衷,这种不够理性的舆论客观上也会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形成“负向激励”。

  所有这些认知误区都是阻碍中国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它们会成为压在一些公益人身上的包袱,也使得一些公益人选择迎合公众。但问题是, “杨六斤事件”这样的情形多了,公众对公益的评价进一步恶化,势必会陷入恶性循环。有鉴于此,公益人和公益组织在坚持做“正直公益”的同时,还应该通过媒体宣传等途径,及时纠正公众对公益的认知误区。如此,才能提升整个社会的参与公益的公共素养,以社会共识和理性认识为底盘,真正实现“柔软改变中国”。


【本网责编 付亚男】
相关热词搜索:情故事 偏好 公益
上一篇:“衙门综合征”,不治将恐深
下一篇:为新疆群众制服暴徒获奖,点个赞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频道月排行
·天津港爆炸事故,怎可能官官相护 [08-17]
·天津爆炸事故,问责不会“只捏软柿子” [08-19]
·有领导退下多年还不撒手 让新领导为难 [08-10]
·有权当用,别让机遇期变"蹉跎期" [08-11]
·提速降费,运营商该让用户早“获得” [07-28]
·冬奥,北京与世界又一次“美丽约会” [08-03]
·灾难从来都不只是“假想敌” [08-14]
·“互联网+”时代,换脑当先行 [07-29]
·爬坡过坎,东北人口红利从哪来(连线... [08-10]
·政府搬迁,楼市就涨? [08-24]
图片新闻
政府搬迁,楼市就涨?
政府搬迁,楼市就涨?
政法委副书记打副市长和解即了?
政法委副书记打副市长和解即了?
“准点下班”呼唤换位思考
“准点下班”呼唤换位思考
天津爆炸事故,问责不会“只捏软柿子”
天津爆炸事故,问责不会“只捏软柿子”
外媒看延吉
·【交通部】延吉运管所重拳出击整治道... [08-24]
·【北国网】沈阳到延吉将运行3小时54分 [08-20]
·【县域经济网】延吉以“产城融合”助... [08-20]
·【央视·大手牵小手】延吉市中央小学... [08-19]
·【城市发展网】吉林各县市区国家级荣... [08-18]
·【中国吉林网】第二届中国(延吉)民... [08-18]
·【央视网】阿里满天星“点亮中国”溯... [08-17]
·【吉林日报·头版】延吉开展纪念抗战... [08-17]
·【吉林日报·头版】延吉成为阿里巴巴... [08-12]
·【东亚经贸新闻】延吉绿化三大指标赶... [08-11]
延吉简介 -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营销中心 - 免责条款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新闻归档 - 专用邮箱
Copyright (C) 2011-2016 www.yanj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共延吉市委宣传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吉ICP备12000887号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吉)字156号
0433-8333404(外联) QQ:663914 E-mail:YJxww2012(a)163.com
技术支持:延边速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