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延吉视点 > 正文  
站内搜索

公务员招录,不能重分数轻考察

公务员招录,不能重分数轻考察

2014-04-01  来源:人民网 阅读:  字号:【

 
  导语:眼下,一年一度的中央机构招录公务员的笔试、面试环节已经结束,接下来就要进入考察环节。在不少人印象里,最难的“两座大山”已然翻过,后面的考察程序无足轻重。甚至有人认为,考试成绩第一,考察只要没硬伤,录用完全顺理成章。

  招录公务员,非得取考分第一名吗?

  招录公务员是否应该“唯分数论”?简单地给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似乎都难显公允。但在有的公务员录用过程中,对考试成绩的过于依赖,以及考察程序被虚置却是不争事实,不能不引起重视。

  公务员考试保证竞争的公平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考试的作用显而易见。一方面,可以把人放在同等的起跑线上,用同样的标准方式进行筛选,优胜劣汰;另一方面,也会保证竞争的公平,如果程序科学,就会杜绝或减少主观意志的倾向。在尚未找到更加有效的办法之前,不论国内国外,考试都是发现人才、保证程序和结果公平的最佳选择。尤其是历经十几年的公务员招录,以之罕见的严格缜密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推崇,这在现实权钱交换迭出、诚信受到质疑的今天,无疑是一方保留完好的净土,实属不易。

  如果录用第二名,是否会引发各方质疑?

  有的考生认为,自己好不容易闯过“独木桥”、博得高分,若招录机关拿不出“有力”的反证而使其在考察环节“翻船”,实难服气。而一些招录机关明明发现,有的考察对象考试成绩第一,但并不适合所报岗位需求,相比之下,或许第二名更适合该岗位工作,但如果录用第二名,很容易引发各方对公平性的质疑,这让招录机关有些“下不去手”。重重压力之下,简单以分取人有时候成了“最能被接受”的选择。

  简单以分取人、唯分定人真的科学吗?

  这样做,看似公平,实质上不科学。现实中形形色色的“考试专业户”并不鲜见,这些人逢考试必入围,谈起思路口若悬河,解决问题眼高手低,招录机关最怕招来这样的人。通过考试“一考定音”选拔公务员的体制,并不能保证做到没有任何瑕疵。比方说,有人分数高,但工作不适应;有人考得好,但性格有偏差,交流略差,也有个别人出现问题,如硕士研究生贪腐的问题等等。

  公务员招录“考察阶段”是否弹性太大?

  公务员录用考察涉及范围较广

  公务员录用考察不同于本单位对干部的考核,他们绝大多数不是本单位人员,其现实表现不能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参与考察人员的介绍和查看相关资料间接地考察了解。同时,录用考察具有一次性完成的时限性要求,不像选拔干部可以对目标有的放矢地考察了解、长期观察,特别是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考察时间又不能拖得过长,必须在有限时间内迅速形成结论。此外,录用考察涉及社会各方面,不但其工作本身受社会关注,而且需依靠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配合,范围相对较广。

  “道德品质”是一项软性标准

  如果将“德”的考察按照分数量化,必然需要有公认的、统一的标准;如果不作量化,那么对于招考部门来说,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又必须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事实上,公众对于公务员招考加大考“德”的担忧正在于此。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规范的裁量,如何相信“德”的考察能秉持公务员考试追求的公平和公正?在一些地方不时曝出“萝卜招聘”的现实语境下,如何防止“德”的考察成为一些特权者随意拿捏的橡皮泥,需要政策的系统防范。

  “考察阶段”监督缺位

  公务员招考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只有各个环节公开透明,才能够保证考试的权威性。但一些用人部门却以“考察工作有保密原则,不能对外公布”加剧了公众的质疑。一些考生因为“考察阶段”不符合公务员要求而落选,往往选择网络、媒体爆料,正是因为公务员录用特别是“考察阶段”的监督及惩戒机制的缺位。官员间错综的人际关系、监督缺位,以及行业用人中的“潜规则”等,是类似问题不断发生的根本原因。

  网民热议:破解招录难 关键要打破“铁饭碗”

  网民认为,破解公务员招录难题,既需招录单位进行制度创新,考察结果有不同意见时敢于“担担子”,确保挑到真才;也需推进公务员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形成各行各业齐头并进、一碗水端平的社会公平局面。

  公务员招录应注重“德”“才”兼备

  网友“影之舞”认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招录重点就是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改善传统流程,增加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保证新录用公务员的基本素质,形成以德、才选拔任用人才的竞争机制和面向社会的新陈代谢的机制。网友“6678pz”认为,只有对进入面试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在录用过程中严肃政审,认真考核,及时公示,才能招到优秀有作为的人才。网友“禦龍麟”认为,针对考试中出现的谎报信息、恶意注册报名信息或进入面试而临时放弃考试的人员,应列入黑名单。

  防止“考试专业户”,应改革选拔方式

  网友“dky911”认为,放宽职位报考条件的限制有利于实现“阳光招考”,但对报考条件的放宽并不意味着考试内容也要放宽,相关部门应注重运用一些新的招录方式,适当的对考核选拨方式进行改革,形成“鲶鱼效应”,刺激人才的产生。网友“龙邢”认为,可对不同职能部门、不同专业类别的公务员岗位进行精细分析,在不同的时间举行类别不一样的考试,这样既有利于选拔出符合特定岗位要求的人才,又可以避免一年只有一考的弊端,为考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解决公务员招录难题,根本在于制度改革

  网友“阿艺哥”认为,各地可试行废除岗位终身制,根据个人表现签订续聘合同;打破工资待遇的“铁饭碗”,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个人业绩好坏来评发工资奖金;实行公务员的工资调整与企业工资调整同步进行,形成各行各业齐头并进、一碗水端平的社会公平局面。

  公务员招录应当有更充足的“阳光”

  公务员考察不能让人“躺着中枪”

  因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掌握着公权力,以考察形式了解报考者道德问题无可厚非。但判断一个人道德品质是否过关,不适合只看利益相关方的意见,更不能没有细则地泛泛讨论。何况,一个人的品质表现到了不同人眼中,就会有不同的反馈。再具有亲和力的报考者,也不可能和生活、学习中接触的每一个人成为朋友,在社会交往中积累矛盾也属正常,如果不幸“躺着中枪”对其并不公平。

  梳理制度,确保各个环节有效执行

  就考生而言,成绩靠前只能证明在考试这个环节表现优秀,只有综合素质过硬,过得了考察关,方能成为公务员。对招录机关来说,要本着为岗位选拔最合适人才的宗旨,一方面,加强考察工作人员培训管理,严格执行考察标准和程序,严肃考察工作纪律,有效实施监督和问责,慎重做出结论,确保考察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在对考察结果有不同意见时敢于“担担子”,绝不当“老好人”。

  公开透明,让公务员招录充满阳光

  公务员招录关系到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水平和作风问题,怎么强调“阳光”都不过分。毕竟,社会中的多数人都属于“普通家庭”,都应得到公平公正的阳光。事实上,处于法治与公正环境下,“普通家庭”与“不普通家庭”并不是对立的两面,都应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都应是公权力依法有序科学运行的根基。

  结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必须注重把好公务员人选的政治品德关、能力素质关、作风廉洁关,把考试与考察结合起来,防止“一考定音”、简单以分取人。尤其是对那些政治倾向有问题、道德品行不端正、廉洁操守不过关的,即使他们考分再高、本事再大,也不能让他们进入公务员队伍。


【本网责编 付亚男】
http://www.yanjinews.com/uploadfile/2014/0401/thumb_150_105_20140401090216872.jpg
相关热词搜索:分数 公务员
上一篇:莫让烧纸烧掉文明新风
下一篇:【走基层】呵护幼小心灵幸福成长的刘延平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频道月排行
·天津港爆炸事故,怎可能官官相护 [08-17]
·天津爆炸事故,问责不会“只捏软柿子” [08-19]
·有领导退下多年还不撒手 让新领导为难 [08-10]
·有权当用,别让机遇期变"蹉跎期" [08-11]
·提速降费,运营商该让用户早“获得” [07-28]
·冬奥,北京与世界又一次“美丽约会” [08-03]
·灾难从来都不只是“假想敌” [08-14]
·“互联网+”时代,换脑当先行 [07-29]
·爬坡过坎,东北人口红利从哪来(连线... [08-10]
·政府搬迁,楼市就涨? [08-24]
图片新闻
政府搬迁,楼市就涨?
政府搬迁,楼市就涨?
政法委副书记打副市长和解即了?
政法委副书记打副市长和解即了?
“准点下班”呼唤换位思考
“准点下班”呼唤换位思考
天津爆炸事故,问责不会“只捏软柿子”
天津爆炸事故,问责不会“只捏软柿子”
外媒看延吉
·【交通部】延吉运管所重拳出击整治道... [08-24]
·【北国网】沈阳到延吉将运行3小时54分 [08-20]
·【县域经济网】延吉以“产城融合”助... [08-20]
·【央视·大手牵小手】延吉市中央小学... [08-19]
·【城市发展网】吉林各县市区国家级荣... [08-18]
·【中国吉林网】第二届中国(延吉)民... [08-18]
·【央视网】阿里满天星“点亮中国”溯... [08-17]
·【吉林日报·头版】延吉开展纪念抗战... [08-17]
·【吉林日报·头版】延吉成为阿里巴巴... [08-12]
·【东亚经贸新闻】延吉绿化三大指标赶... [08-11]
延吉简介 -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营销中心 - 免责条款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新闻归档 - 专用邮箱
Copyright (C) 2011-2016 www.yanj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共延吉市委宣传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吉ICP备12000887号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吉)字156号
0433-8333404(外联) QQ:663914 E-mail:YJxww2012(a)163.com
技术支持:延边速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