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坪村:边陲小村四十载岁月变迁
2018-11-06 标签: 来源:吉林乡村广播
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改革率先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并以磅礴之势迅速推向全国。1984年,改革的春风终于刮到吉林省延吉市小营镇仁坪这个朝鲜族的边陲小村,800多名村民迫不及待地开始分田到户。第二年秋收时,村民们用拖拉机一车一车地往家里拉粮食。73岁村民崔忠实回想时仍然十分激动:
“地分到手之后,我天不亮就下地,不用别人催,自己给自己种地,必须得积极。”
包产到户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与改革开放前的“大锅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今年56的村支书朴东哲:
“还是大锅饭的时候,一个月两个月插秧,割地也是慢,就是一天稀里糊涂过就行,人均收入200块钱300块钱左右吧。”
茶余饭后坐在柳树下纳凉的村民,聊起的不再是家长里短,而是如何增产。1988年,仁坪村水稻每公顷产量由包产到户前的12000斤增产到14000斤,人均年纯收入增加到550元,但生活条件依旧困难。朴东哲:
“80年的时候都是草房,全村有3家砖瓦房,砖瓦房也是很小。”
1992年,朴东哲接任村支书。当时村集体有固定资产38万元,但同时也背负着此前因养牛而欠下的70万元贷款。上任后的朴东哲多次参加延吉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农村干部培训班”,从中深受启发。朴东哲:
“我们村是人多地少,一个人一亩地,只能是我们走以工代农,以城富农的发展思路。”
仁坪村位于我国边境,临近韩、朝两国,附近还建有火车站和延边州唯一的民用航空运输机场。朴东哲凭此区位优势找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协会国际部,希望可以为本村引进外资。1994年,在州科协的协助下,仁坪村的第一个企业“延边亚成建材有限公司”成立。朴东哲:
“他们是51,我们是49,我们出厂房,韩国是出设备、技术,总共投资了300多万,生产地暖管时,我们是全国首家。刚开始什么叫股份制企业,我们都不懂,所以我们聘请了专家做我们顾问,这样我们慢慢有了收入。”
两年后,仁坪村还清了70万元贷款,还用剩下钱建了6000平方米厂房,用于今后的招商引资。1996年,仁坪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7000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村里的年轻人逐渐有了走出去的想法,于是朴东哲和两名村班子成员详细了解出国务工政策后,又到银行为劳务输出的村民做了40万元的担保贷款。朴东哲:
“97年开始组织劳务输出,日本、美国都有,我们村人基本都去过了,这样生活比较富裕。”
紧接着第二批、第三批村民陆续走出国门。今年71岁的赵松子也是其中一员,曾经在韩国打工15年:
我是2000年去的,饭店、旅店什么活都干过,现在去的人一个月一万多。
截止目前,仁坪村国外打工300多人,国内打工500多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每年寄回的劳务收入有2800多万元人民币,占全村总收入的60%。
吉林省延吉市仁坪村从落后的边陲小村一跃建设成拥有固定资产5000万元的城镇农村社区,用40年的栉风沐雨写尽岁月变迁。
2006年,国家对农业改革再出重拳,取消了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这也促使在外打工的仁坪村民纷纷返村创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陆续出现,230公顷的高产水田开始整片流转。朴东哲:
“他们是规模化生产,都挣钱了。08年的时候是1万3千多,人均年收入,我们村民基本都已经富起来了。”
2008年,位于市郊的仁坪村被延吉市确立为西部新区,3年后100栋高楼在这边陲小村拔地而起,加快了仁坪村向都市型新农村转变的速度。朴东哲:
“01年上华西村考察,回来以后,我们也想盖楼房,可是上下水不行,想盖也盖不了。所以说还是城市的发展推动了我们村的发展,让农民变市民,农村变社区。”
如今的仁坪村,成为了延边州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人均年纯收入由1982年的300元增长到如今的2万元,70%以上的村民住进楼房,开上了小轿车。每当夕阳西下时,仁坪村村民就会换上“七色绸缎”的朝鲜服装,聚集在小广场,留下“大长今”和“阿里郎”的歌舞。村民崔贞今:
“我们家住楼房了,以前家庭生活很困难,现在挺好的了,非常满意。”
40年栉风沐雨。仁坪村从落后的边陲小村一跃建设成拥有固定资产5000万元的城镇社区,经历了划时代的生活变迁。未来,仁坪村将会驶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新路子。
【责编 王春荣】
包产到户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与改革开放前的“大锅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今年56的村支书朴东哲:
“还是大锅饭的时候,一个月两个月插秧,割地也是慢,就是一天稀里糊涂过就行,人均收入200块钱300块钱左右吧。”
茶余饭后坐在柳树下纳凉的村民,聊起的不再是家长里短,而是如何增产。1988年,仁坪村水稻每公顷产量由包产到户前的12000斤增产到14000斤,人均年纯收入增加到550元,但生活条件依旧困难。朴东哲:
“80年的时候都是草房,全村有3家砖瓦房,砖瓦房也是很小。”
1992年,朴东哲接任村支书。当时村集体有固定资产38万元,但同时也背负着此前因养牛而欠下的70万元贷款。上任后的朴东哲多次参加延吉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农村干部培训班”,从中深受启发。朴东哲:
“我们村是人多地少,一个人一亩地,只能是我们走以工代农,以城富农的发展思路。”
仁坪村位于我国边境,临近韩、朝两国,附近还建有火车站和延边州唯一的民用航空运输机场。朴东哲凭此区位优势找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协会国际部,希望可以为本村引进外资。1994年,在州科协的协助下,仁坪村的第一个企业“延边亚成建材有限公司”成立。朴东哲:
“他们是51,我们是49,我们出厂房,韩国是出设备、技术,总共投资了300多万,生产地暖管时,我们是全国首家。刚开始什么叫股份制企业,我们都不懂,所以我们聘请了专家做我们顾问,这样我们慢慢有了收入。”
两年后,仁坪村还清了70万元贷款,还用剩下钱建了6000平方米厂房,用于今后的招商引资。1996年,仁坪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7000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村里的年轻人逐渐有了走出去的想法,于是朴东哲和两名村班子成员详细了解出国务工政策后,又到银行为劳务输出的村民做了40万元的担保贷款。朴东哲:
“97年开始组织劳务输出,日本、美国都有,我们村人基本都去过了,这样生活比较富裕。”
紧接着第二批、第三批村民陆续走出国门。今年71岁的赵松子也是其中一员,曾经在韩国打工15年:
我是2000年去的,饭店、旅店什么活都干过,现在去的人一个月一万多。
截止目前,仁坪村国外打工300多人,国内打工500多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每年寄回的劳务收入有2800多万元人民币,占全村总收入的60%。
吉林省延吉市仁坪村从落后的边陲小村一跃建设成拥有固定资产5000万元的城镇农村社区,用40年的栉风沐雨写尽岁月变迁。
2006年,国家对农业改革再出重拳,取消了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这也促使在外打工的仁坪村民纷纷返村创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陆续出现,230公顷的高产水田开始整片流转。朴东哲:
“他们是规模化生产,都挣钱了。08年的时候是1万3千多,人均年收入,我们村民基本都已经富起来了。”
2008年,位于市郊的仁坪村被延吉市确立为西部新区,3年后100栋高楼在这边陲小村拔地而起,加快了仁坪村向都市型新农村转变的速度。朴东哲:
“01年上华西村考察,回来以后,我们也想盖楼房,可是上下水不行,想盖也盖不了。所以说还是城市的发展推动了我们村的发展,让农民变市民,农村变社区。”
如今的仁坪村,成为了延边州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人均年纯收入由1982年的300元增长到如今的2万元,70%以上的村民住进楼房,开上了小轿车。每当夕阳西下时,仁坪村村民就会换上“七色绸缎”的朝鲜服装,聚集在小广场,留下“大长今”和“阿里郎”的歌舞。村民崔贞今:
“我们家住楼房了,以前家庭生活很困难,现在挺好的了,非常满意。”
40年栉风沐雨。仁坪村从落后的边陲小村一跃建设成拥有固定资产5000万元的城镇社区,经历了划时代的生活变迁。未来,仁坪村将会驶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新路子。
【责编 王春荣】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