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电视节目
微视频
融媒直播
融媒大喇叭
高新技术产业区
空港经济开发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
延吉摄影
延吉概况 延吉新闻 社会民生 公示公告 外媒报导 街区新闻 周边县市 旅游指南 教育资讯 图片新闻 记者文集 机关党建 活力河南 关工委 向阳幼儿园
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YanJiNews.com]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 正文

风吹腊梅香 小寒送吉祥

2016-01-06  标签:腊梅 吉祥  来源:天气网

    2015年1月5日是小寒节气,小寒节气是每年新历的1月5日左右。同时,小寒节气正处在“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寒天。所以小寒节气为一年中最冷时刻。小寒节气大风冷空气活跃,天寒地冻阴冷萧条,所以小寒需要多晒太阳防抑郁,小寒节气养生饮食要多食用温热性食物。小寒正值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所以需要御寒保暖已养阳气顺利过冬。天气网为您推荐小寒节气图片鉴赏,一起来欣赏图片了解小寒节气吧。

  每年1月6日前后,当太阳移到黄经285度时,便是小寒季节的开始。气象专家表示,虽然从字面上理解,大寒要比小寒冷,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往往比大寒冷。

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位于黄经285°。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位于黄经285°。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小寒时节,除南方地区要注意给小麦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海南和华南大部分地区则主要是做好防寒防冻、积肥造肥和兴修水利等工作。

  小寒节气,东亚大槽发展得最为强大和稳定,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也达到最为强大且稳定,西风槽脊尺度达到最大,并配合最强的西风强度。小寒节气冷空气降温过程频繁,但达到寒潮标准的并不多。

小寒节气虽然天气渐渐冷起来,但年味也一日日地浓烈起来,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

  小寒节气虽然天气渐渐冷起来,但年味也一日日地浓烈起来,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古时,如皋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已渐渐淡化,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古时,如皋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已渐渐淡化,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小寒节气天气寒冷,一定要做好日常养生保健和防寒保暖工作。可适当进补和锻炼,增加身体抵抗力,改善自身身体素质。

  小寒节气天气寒冷,一定要做好日常养生保健和防寒保暖工作。可适当进补和锻炼,增加身体抵抗力,改善自身身体素质。

 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腊八在小寒节气前后,在这个时候吃一餐内容如此丰富的热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腊八在小寒节气前后,在这个时候吃一餐内容如此丰富的热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小寒时北京的平均气温一般在一5℃上下,极端最低温度在—15℃以下;东北北部地区,这时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低达—50℃以下

  小寒时北京的平均气温一般在一5℃上下,极端最低温度在—15℃以下;东北北部地区,这时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低达—50℃以下。

中国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

  中国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

,小寒冷不冷,关键还要看冷空气的声势大不大。昨日的气温还算给小寒“面子”,北方该冷的大部分地区气温却并没有陡降,可昨日南方部分城市气温却是达到了零下几度。

  小寒冷不冷,关键还要看冷空气的声势大不大。昨日的气温还算给小寒“面子”,北方该冷的大部分地区气温却并没有陡降,可昨日南方部分城市气温却是达到了零下几度。



 

【责编 王春荣】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