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电视节目
微视频
融媒直播
融媒大喇叭
高新技术产业区
空港经济开发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
延吉摄影
延吉概况 延吉新闻 社会民生 公示公告 外媒报导 街区新闻 周边县市 旅游指南 教育资讯 图片新闻 记者文集 机关党建 活力河南 关工委 向阳幼儿园
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YanJiNews.com]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15年银行卡常见诈骗手段大盘点 你中招了吗?

2015-12-23  标签:银行卡 手段 常见  来源:延吉新闻网  作者:王蔚
    随着年关临近,老百姓的消费也会随之提高,不少不法分子也利用这个时机实施各类银行卡行骗手法,让人防不胜防。记者从交通银行延边分行了解到,2015年银行卡行骗的常见手段,以及识别和防范方法。

    骗术一:变身银行官方号码+伪基站,发送钓鱼网址

    延吉市民王女士就曾收到由“95XXX”发来的“积分换礼品”信息,短信的内容大致是“登陆XXXXX网站可激活领取礼品”,落款为“某某银行”。但细心的王女士却发现网站要求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卡号与密码等,疑心这是个行骗链接,就没有再按照短信说明继续下去。

    交通银行相关工作人员指出,通过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实施的诈骗中,利用伪基站(即假基站,设备一般由主机和笔记本电脑组成,通过短信群发器、短信发信机等相关设备能够搜取以其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通过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冒用他人手机号码强行向手机用户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群发“假冒银行官方号码+钓鱼网址”的短信所占比重很大。市民如遇到类似情况难辨真伪,可致电相关银行官方热线进行核实。

    骗术二:冒充网店客服“退款”发送钓鱼网址

    诈骗分子通过某种不正当手段获取消费者的真实购物信息,然后充当网店客服致电客户,声称商品断货,需要客户提供信用卡卡号、有效期、CVV2码等信息进行“退款”,随后引诱消费者进入钓鱼网站填入上述信息。一旦消费者上当泄露信息,信用卡就很可能被盗刷。

    据了解,有些不法分子发现常规的诱骗已经不起作用,他们还会冒充老同学、老乡发送假相册,甚至冒充“小三”通过激将法诱骗用户点击链接,其诈骗实质依然是钓鱼网址(伪装成银行及电子商务,窃取用户提交的银行帐号、密码等私密信息的网站)。

    骗术三:微信互动页面、微信“红包”嵌入钓鱼网址

    很多不法分子会在微信互动界面中嵌入钓鱼网址,用户在点开链接的同时,其相关个人信息便被盗取。例如,市民吴女士曾随手转发了微信群里一条祝福页面并填写了个人信息,随后却频频收到信用卡消费短信,幸亏其赶紧联系银行冻结卡片,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此外,微信红包也被不少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人会潜藏在人数较多的微信群中,通过分发嵌入钓鱼网站的红包,来盗取用户的信息。

    交通银行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千万不能贪图小利,或因为是熟人就点击不明来路的链接与“红包”。

    骗术四:开发“山寨”微信公众号或APP推送钓鱼网址

    现如今,手机游戏极其受欢迎,许多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点采取了更为“高端”的诈骗手段——建立“山寨”的微信公众号或企业APP。市民赵先生是某手机游戏的热心玩家,他在微信上搜索到某游戏的公众号便添加关注,之后在优惠活动界面购买了游戏套餐产品,输入了信用卡信息,结果发生了盗刷事件。

    对此提醒广大手机游戏爱好者,在关注公众号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核对企业的公众号名称以及是否取得微信认证。在下载APP时,也要去正规网站下载,安装可靠的安全软件,并注意安装时软件是否试图获取敏感度较高的用户授权。

    骗术五:免费WIFI存陷阱,勿扫不明二维码

    都说“进屋先找WiFi”是现代人的通病,许多不法分子就利用这一点设置免费WiFi陷阱。交通银行工作人员提示,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随意连接来源不明的无密wifi,如果需要连接,也不要有涉及支付类的操作;若看到不明来源的扫二维码、填信息免费送礼品的活动,也不要贪图小便宜。一旦不慎中了木马病毒,应该第一时间修改用户账户密码,立即解除所有网上支付绑定,联系信用卡发卡行,从而确保信用卡安全。

    骗术六:代办大额信用卡广告诱人,财产损失悄无声息

    行骗者通过冒充银行的客服电话、聊天软件或网页等发布虚假办卡信息,号称可以办理高额度信用卡作饵。以“管理费”“保证金”等各种名目不断收取高额费用,或以办卡需要提交“存款证明”做“流水账”,要求对方提供银行借记卡卡号以及该卡预留的手机号,暗中利用到手的信息将对方借记卡中的资产进行转移。

    交通银行工作人员别提醒,广大消费者切勿轻信他人能代办大额信用卡,一定不要听信任何非法渠道办理信用卡的宣传。信用卡应通过正规渠道办理,银行不会收取任何费用,更不会向客户索要密码等支付信息。


【责编   王春荣】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