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电视节目
微视频
融媒直播
融媒大喇叭
高新技术产业区
空港经济开发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
延吉摄影
延吉概况 延吉新闻 社会民生 公示公告 外媒报导 街区新闻 周边县市 旅游指南 教育资讯 图片新闻 记者文集 机关党建 活力河南 关工委 向阳幼儿园
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YanJiNews.com]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 正文

“慈善超市”搭起“爱心桥梁”

2015-10-20  标签:桥梁 爱心 超市  来源:延边网
    今年7月,延吉市新兴街道历时近一年筹备创办的“慈善超市”正式开业,通过向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发放慈善卡零利润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向贫困群众无偿捐赠等方式搭建起全新的慈善救助平台,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慈善救助模式。

    因地制宜广惠于民

    近年来,延吉市新兴街道不断探索社会救助新模式,街道党委班子群策群力,因地制宜地筹划创建“慈善超市”,希望在社会各界爱心组织、人士与贫困群众之间搭建起慈善救助平台。

    新兴街道慈善超市设立在民盛社区北侧参花街康安胡同内,超市占地450平方米,由一所废弃的锅炉房改造而成。超市内设有日用品售货区、免费捐赠区、洗衣房、爱心接收站和爱心传承教育基地等功能区。超市的服务对象为延边州及延吉市内的低保户、残疾人、低保边缘家庭和其他困难人群、街区居民。

    该慈善超市借鉴了各地慈善超市的先进管理模式并加以改进,从单纯的旧物循环发展为双重价格售卖全新商品。从商业运营到爱心运作,对困难群众给予更多的物质及人文关怀,让爱心更加纯粹,让更多百姓受益。慈善超市的商品价格实行双轨制,即对普通居民实行相对较低的零售价格,对持有慈善卡的贫困居民实行慈善价格,即无利润或微利销售。街道严格规定慈善卡的办理手续,即延边州及延吉市内的低保户和残疾人可凭低保证和残疾证到慈善超市免费办理慈善卡;低保边缘家庭和其他困难人群可到社区开出困难证明办理慈善卡;爱心人士和居民到慈善超市购物消费累计500元以上可免费办理爱心卡。持有慈善卡的居民购物可以享受慈善价格优惠政策,另外持有慈善卡和爱心卡的居民有机会参加慈善超市组织的专项活动。

    多方筹集稳定发展

    目前,新兴街道慈善超市的惠民区以平价食品、日用生活必需品及韩国商品为主,面向大众销售;慈善区以企业及居民捐赠、上级下拨物品为主,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慈善服务;公益区设置洗衣房,内有洗衣消毒熨烫设备,街道社区志愿者无偿开展旧衣翻新及赠送等公益活动。

    新兴街道从筹建慈善超市至开业历时11个月,街道党委班子为此劳心劳力,付出大量心血。当初的出发点是为贫困群众搭建新的救助平台,推动街道经常性社会捐助和扶贫帮困活动顺利开展,让更多困难群体感受政府的关爱。党委班子经过考察与论证,决定在辖区内创建一家由街道组织运营的慈善超市,以此为平台接受政府及各界爱心人士捐赠,再根据辖区内贫困家庭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救助。

    去年8月,街道领导班子为此多方协调州市各级部门,以诚心赢得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州慈善总会捐赠建设资金70万元,市民政局捐赠建设资金50万元,市慈善总会捐赠建设资金50万元,西市场南厅党支部捐赠毛毯、衣物数百件。今年9月中旬,安徽省合肥华盛洲际置业有限公司为新兴街道慈善超市捐助6万元慈善款……

    慈善超市开业后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居民及贫困群众好评如潮。一个月内超市总营业额达到73781.39元,除去运营经费3640元,纯利润6426.74元。

    规范运作取信于民

    慈善超市开业后,新兴街道办事处十分重视超市的管理工作,对物资的采购接收发放,受助对象和救助标准的确定等,均有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形成了“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定期公开”的管理原则。开业3个月,慈善超市共为897户低保户发放了慈善卡,为100名困难群众捐赠了毛毯,为100名困难群众捐赠了代金券,为朝阳川镇光华小学送去了300套新校服,为延吉市爱心园的53名孤儿送去价值2000元的牛奶、早餐饼等食品。

    为了让更多贫困群众受益,新兴街道慈善超市改变了传统的“你捐我受”的被动救助方式,着重解决过去慈善捐赠非所需的弊病。因为超市具备经营功能,可进行“自我造血”创造利润,基本实现了进货—销售—盈利—再救助的良性发展新局面。在慈善超市的内外墙及窗户上,都贴有“一分消费,一份爱心”的标语。除销售商品外,超市还履行款物募集、困难群众救助、志愿服务等慈善功能。

    新兴街道设立慈善超市的做法,深得贫困群体的欢迎和青睐,各县市纷纷前来参观“取经”,称赞慈善超市是慈善救助的好平台,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联系关心弱势群体的“爱心桥梁”。

    本报记者于莉


【本网责编 王春荣】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